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时间:2022-05-14 03:15:32

导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摘要:该文以大学英语为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制订较为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有机融合。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1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在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引领和世界观塑造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思政教育的隐性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育人内容设计体系不完善,教书与育人不能有机结合。为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开展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制订较为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有机融合[1]。

2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1修订课程标准,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是做好整体规划,而课程标准是每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因此,修订课程标准、融入思政元素,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的第一步。修订内容主要有:2.1.1教学目标在三维教学目标的素质目标中,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德育目标。2.1.2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在每一个教学内容后增加相应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确定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相关思政元素,同时增加“知识拓展内容”。知识拓展内容应当丰富多彩,可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以及时政英语新闻等内容;知识拓展内容作为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应与时俱进,体现新知识、新词汇,在语言的学习中加强德育教育渗透,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2]。2.1.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融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数字资源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如学院综合网络学习平台“优慕课”和微信、QQ以及蓝墨云班课等移动应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采用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互动交际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一味说教的生硬方式。2.1.4教材编选在教材编选上,增加活页教材。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大多反映的是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则较少,而活页教材涉及英语时政新闻、国家重大事件、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等,将语言技能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效融合,注重中国文化、中国制度的体现,培养学生对外交往中基本的对文化和制度的推介能力。这些新增内容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效地体现在了课程标准中,使大学英语在顶层设计上牢牢把握住课程思政,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指导。

2.2加强教学实践,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所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之中,这就要求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都要具备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能力,要能够梳理英语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知识体系教育的和谐统一,潜移默化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挖掘大学英语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时,采取的手段往往较为单一,有些教师甚至将思政课的内容生搬硬套到英语课中。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组织全体英语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结对子,结合英语课程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要求,针对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整门课程分类融入思政元素,确定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按照单元的主题全面贯穿思政元素,把中国故事、中国制度、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英语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并建设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形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以下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中三类主要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2.2.1在中外文化对比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大学英语教材包含丰富的英美文化内容,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过分依赖西方文化的输入,弱化了本土文化的输出。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承担起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为强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功能,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中外文化对比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其内容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还可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如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中国饮食等。这些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习俗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在中外文化对比中有意识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2.2.2通过中外政治制度对比展现中国制度优势,使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盲目崇拜西方的制度,刻意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为强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功能,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中外政治制度对比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其内容可涉及“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小康社会、中国制造、中国速度、抗击疫情等热点话题。这些话题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状况、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面貌、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使他们坚定制度自信。2.2.3在中外礼仪对比中开展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为强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功能,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增加中外礼仪对比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其内容可涉及餐桌礼仪、日常问候、文明礼仪、助人为乐精神、环境保护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社会公德内容。教师可结合外国旅游景点中专门针对中国游客而写的警示牌、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中国人等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以提升其道德修养。

2.3改革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思政实效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目的在于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教师应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与课程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产生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改变过去一味说教的生硬方式,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改变过去从知识点入手的方式,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从社会热点问题着手,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思辨、质疑、讨论,反复互动与交流,通过观点的碰撞,使学生有所收获。再如,教师可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看视频、听网课、阅读电子书等方式,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其参与度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3结语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还处于初步推进阶段,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还须不断完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还须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梅强.以点引线以线带面:高校两类全覆盖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0-22,59.

[2]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34(5):126-128.

作者:周愉 单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