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与中西文化的对比
时间:2022-05-12 03:21:09
导语: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与中西文化的对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使用方法,更是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包括使用这种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只注重语言的习得而忽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必然不符合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作为大学英语的基本教学环节,词汇教学应与中西方文化对比有机地结合,从而实现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解决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关键词:词汇教学;文化;大学英语
词汇是语言构成的最基本要素,任何语言的表达都离不开词汇。而文化的内涵也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了词汇中。中西方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等孕育了中西方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了词汇的文化背景,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词汇的习得和使用。因此,在讲解和记忆词汇的过程中,将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解决跨文化沟通障碍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文字起源于古老的岩画、陶符、筹码、结绳、图画,用以记录当时发生的重要事件、日期等,后来慢慢地演变出著名的四大象形文字,以及后来更加简练的字母文字。语言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但它却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符号系统。文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跟文化密不可分、浑然天成,它记录着人类文明的硕果以及人类进程的重大事件。文化是指“一个特定社会成员的信仰、态度、风俗、行为和社会习惯等的总集”。在人类不断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两者相辅相成,共生载体。语言表述着,也承载着文化,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词具有交际性,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语境是交际的前提条件,文化融于语境当中,利用词汇依托语法构织成的句子进行交际,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传递碰撞的过程。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关系造就了文化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不得不读懂它背后所传承的文化。词汇习得不是单纯的语言的习得,而是词汇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的习得,因此,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包括对于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政治等更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1.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词汇习得。每个民族不同的习俗、信仰等决定了每个民族各自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各民族交流过程中的沟通障碍。不同民族在各自不同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行为规范,这也造就了语言层面的巨大差异。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形成了对于文化理解上的巨大障碍,这一障碍不仅在交际过程中凸显,而且在外语教学和习得的过程中也比较突出,在词汇教学中尤为明显。词汇习得是习得一门语言的基础,考察一个外语学习者对于这门语言的掌握情况,词汇量的多少是一个重要指标,是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但是单纯追求词汇量的大小和语言表层的含义,而忽视词汇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会遭遇隔阂甚至误解。因为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表征不一样的含义,这就是文化差异的产物。同一词汇在中文里的表述意义和英文中的表述意义可能相差甚远。语言交际,实际上就是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着学生的词汇习得,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词汇习得带来新的契机。2.课堂教学弊端影响词汇习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文化隔阂也对词汇教学产生了影响,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文化隔阂,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们经常忽略的情况有:第一,脱离了词汇的比喻义只关注了字面含义,忽略了文化内涵。英文中很多词汇都是具有历史渊源的,而且比喻意义也很丰富,例如,英语中猫头鹰(owl)这个单词,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下,它的含义是“智慧、聪明”,很多比喻义的漫画还用猫头鹰来指代学识渊博的学者、教授。但是在中国,猫头鹰却是“厄运”的象征,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词汇具有不同比喻义。第二,忽略了词汇的应用语境,未注意词汇多个含义的选择。例如,“deserve”这个单词,既有“值得”也有“应受(惩罚)”之意,“值得”是褒义,而“应受(惩罚)”是贬义,假设场景是Tony在学校得了一百分,回家之后爸爸说“Youdeserveit!”自然是说“你值得这个满分!”,另外一个场景是Tony在学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这时爸爸说“Youdeserveit!”意思就变成“你活该(受罚)!”所以只有具体语境才能决定具体含义。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这些,并且未加特别讲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建议
1.挖掘词汇中的文化素材。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蕴含在语言的点滴中,词汇的背后也有文化的影子,在讲解词汇过程中,挖掘词汇内涵的文化因素,不但帮助学生记住了这个词汇的拼写和使用,还能借此机会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和历史。例如短语“inapple-pieorder”,它是用来形容东西排列得井井有条。这个短语的背后就有个小故事,据说早在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之前,有一位家庭主妇,她总是在每星期刚开始的时候就把全家人一周要吃的apple-pie做好,然后放到食品架上,每一格摆放一天要吃的“苹果派”,所有apple-pie都摆放得十分整齐,取食的时候非常方便。从此人们便用“inapple-pieorder”来形容事物“安排妥当,井井有条”。还有一种说法是新英格兰的家庭主妇制作“ap-ple-pie”的时候把上面的苹果片切的很均匀,一排一排,由此得名。教师讲授这个短语时,把这个背后的故事一同给学生讲出,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到关于苹果派的文化背景故事,传递了文化信息。2.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教师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学生多数时间都是被动听讲。积极调动学生,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开展师生互动合作,既能弥补教师对于文化信息掌握的局限性,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将词汇布置给学生预习,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关于词汇的用法和文化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解词汇跟大家分享收获,教师做统筹布局,并且补充学生信息的不足。这样让学生感同身受,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还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结成互帮互助对子,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定期找出一些带有文化色彩的词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集中讲解,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任务,利用自习课或者实践课时间,小组成员轮流讲解自己找到的富含文化背景的词汇,这样学生们用了相同的时间寻找资料,但却获得了几倍的词汇量和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预期的词汇学习效果,并且通过相关词汇的文化信息习得,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结语
词汇教学是习得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庞大的词汇量只靠学生硬性去记忆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词汇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使词汇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帮助学生去记忆词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词汇扩展出来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风土人情、地理知识、人物传记等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霞.文化自信视阈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
[2]叶莹,冯新华.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以培养学生中西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3).
[3]虞跃,魏晓红.文化软实力提升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问题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35(1).
[4]袁小陆,赵娟.“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教育中文化自觉培养的诉求与应对[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3).
[5]袁小陆,赵娟,董梅.外语教育中的文化自觉培养现状与归因研究[J].外语教学,2017,(3).
作者:曹韵 张春烨 单位:1.哈尔滨商业大学 2.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上一篇:微课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运用
- 下一篇:大学英语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