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习法在中学语文课堂的运用
时间:2022-02-11 09:37:31
导语:发现学习法在中学语文课堂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从而掌握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并且这种学习方法还可以在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中起到发展学生的探究型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朱峰,2008)。所以本文旨在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的应用,从而探究发现学习法在中学语文课堂运用的意义、策略、以及效果等,并谈谈这种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课堂运用的可行性,以便今后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习方式;核心素养;发现学习法;语文教学
一、发现学习法概述
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中,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习方式,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加以运用。“发现问题”才能打开新思维,但是问题不仅仅是“发现”新知识的开端,也是“发现学习”和“发现学习课堂”整体的主要脉络。在初中学习阶段,刺激学生使其“主动探究”学习,鼓励其“主动发现”问题,通过“探究”“思考”等方法,提出合适的,对语文学习思维有一定启发的问题,让学生“想发现”并且“能发现”语文中的新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在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点、求知欲和胜负欲等,而不在于“逼迫”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习中的“新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隐性,需要学生主动观察,认真思考,并且联系学过的旧知识才可以获得。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发现学习法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和规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眼耳口鼻手等感官探索出的学习结果和亲历的学习过程,则要比通过学习别人发现的知识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这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重新发现”形成的新过程,也是发现“新知识”并获得发展探究性思维的学习过程。但是,“发现学习法”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呢?所以这一研究需要把重点放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包括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推动发现学习法在语文课堂教中落实。
二、发现学习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一)符合新课改理念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仅仅包含基础的育人目标,还包括高层次的育人目标。因此,学习方式亟待转变。在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的影响下,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更适合学生学习。而发现学习法是布鲁纳(朱峰,2008)提出来的新的学习方式,他认为这种学习方法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知识结构的思想,提倡“发现”学习,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以及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发现学习的问题。这一理论契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之下,学生按照特殊规律去观察事物,从而去表现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或者由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发现有关事物的知识,并且运用在实践中。
(二)有利于师生课堂互动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因此在课堂中学生死气沉沉,只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对于教师在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提不起兴趣。而运用发现学习法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教师只是对学生加以引导,这样会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增多,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加,学习也会变得快乐起来,从而爱上语文学习。比如在上阅读课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范围广一些,让学生去“发现”感兴趣的阅读内容知识,“发现”好词好句,对以后的写作有所帮助,增加师生课堂互动合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发现学习法在中学语文课堂运用的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会出现教师把控课堂,进而削弱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产生压抑感,丧失课堂积极性。因此,为了解决这种情况,需要教师转变自我角色。而教师角色的转变首要问题是转变教学方式,关键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这里的教育观念包含了教师对于学生的看法,对教学行为的看法,对师生关系的看法,对学习方式的看法等。1.适度点拨,发现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成为课堂学习主体。首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成为死记硬背的工具。其次,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验的特点,提出适合学生水平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相关的学习材料,而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深度学习研究。可以从学科知识、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生活实际提出有深刻意义的问题。因此,课堂上教师只给线索,而问题则由学生主动发现并且提出。比如,在《荷塘月色》中,通过荷塘美景的展示,促使学生提出疑问,这篇散文是写景散文吗?仅仅只是为了写荷塘美景吗?散文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在“那个时间”去赏荷塘美景呢?教师适度地点拨,让学生去主动探究其深层内涵,发现学习方法。2.创设“发现学习法”情境教学,发现联系教师应该创设“发现学习法”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去,从而通过语文内容的内在联系,联系不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理解水平。我们发现,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方法可以建立起联系,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不同内容,将“相互联系”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中,可以使学生获得“有效”知识。通过观察分析相关材料,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把观察到的知识进行“再研究”,然后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整理、探究,获得新知识,为学习目标——可能是“意义”也可能是“方法”而努力。从语文学科方面来看,语文中每个字眼、文段和意义都是与其他的字眼、文段和意义密切联系的,按照这个学习规律,发现联系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再创作”,学生在观察中探究发现联系,可能是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规律与学科知识规律之间的联系,也可能是“已有的”学科知识与“未知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比如在学习《背影》这类散文的时候,可以创设亲情情境,让学生用发现学习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发现课文间的联系。3.补充纠正,发现规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形成认知结构,并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可以应用到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情境里。但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达到这一目标,或者说有的学习内容没有达到这一目标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慎重制定教学计划,避免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并且通过补充拓展一些相关知识,或者纠正学生一些学习,使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继而真正爱上语文学习。比如在学习《祝福》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理解“祝福”在文中的含义,还应该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来理解它的引申义,也寄寓了作者鲁迅的“祝福”。祝福广大妇女同胞早日得到平等的权力,祝福中国大地早日重现幸福的光辉,从而使学生发现这类文章间的规律。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被动的完成学习课题。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去深度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了。时间久了,学生就习惯了被安排。而面对这种情况,应该转变学生的观念,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思考,主动探究。比如在学习中教师提出相关的学习课题,而学生自己设定相关问题,老师只负责准备验证假设的资料,更多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好奇心,培养起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此外,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蕴藏“疑问”,让学生发现问题,老师只是一种“媒介”,用来联系问题和学生。在学生发现问题有困难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指导,或者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给予规范。让学生在语文情境中发现“语文问题”,教师仅仅是学习的辅导者。主动发现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迈出“语文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步伐。当然在自主学习环节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不是不加限制,让学生散乱地发现。2.合作学习而在学生合作发现环节,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要进行指导。并且要抓住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而不是整堂课都让学生去讨论,并且在合作发现学习阶段不是说课堂由学生主导,放任自由,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合作讨论,而是说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合适时机进行合作讨论。语文课堂中有争议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去讨论,比如学习《背影》课文时,有的同学认为父亲很爱儿子,为了节省时间翻越栏杆,去买橘子给儿子吃;有的同学认为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这类问题,教师就可以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合作讨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语文学习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理解,爱上语文学习。3.探究学习学生在运用发现法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探究的深度,而不是进行肤浅化的发现。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给学生以及时、适时的指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的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能否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发现学习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发现学习法,需要取长补短,不断探究,不断改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争取让发现学习法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高慎英2006《“发现学习”的秘密》,《当代教育科学》第8期。
朱峰布鲁纳2008《“发现学习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重庆科技学院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昂红丽2015《语文阅读教学发现学习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第35期。
顾之川2016《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学语文教学》第3期。
郭家海2016《语文核心素养及其落实》,《中学语文》第Z1期。
陈敬2019《促进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变革》,《四川教育》第20期。
蒋丽舒2019《论发现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牡丹》第20期。
作者:王茹
- 上一篇:企业人才发展院人文校园建设路径
- 下一篇: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