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创设

时间:2022-04-04 03:13:01

导语:中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创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创设

【摘要】课堂氛围是教学中产生的集体心理气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教师教育热情、增强师生沟通联系的重要条件。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氛围存在教师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教育方式缺乏自主性、技术落后于实际需求等问题,需要通过树立开放的思想观念、以学生为舞台主体、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等方式改进。

【关键词】心理学;学习环境;语文;教学

课堂氛围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有反作用与教学效果的一种综合状态,由于当前学校教学是一对多的形式,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有广泛性、深入性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其承载的教学目标与自身专业的特殊性,对课堂氛围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成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课堂氛围的内涵与作用

1.课堂氛围的内涵。课堂氛围实质上是一种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集体性心理气氛,是集体中某些情感与态度占据优势后形成的一种综合状态。具体来说是师生双方共同具有的情感、知觉、意志及思维等,其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及教学场所的客观环境共同组成,环境因素的影响体现在课堂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方面。一般情况下,课堂氛围的衡量指标可以依据秩序性、参与度、交流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划分为积极、消极、对抗三种氛围类型。积极氛围一般具有严肃认真、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特征,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活跃的思维。消极的氛围中,学生发言不主动、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而对抗的氛围则表现为混乱的教学秩序与紧张的师生关系。2.课堂氛围的作用。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前置条件之一。良好氛围的作用是双向的,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使双方具备更好的默契,进而推动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消极与对抗性的氛围必然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学生破坏课堂纪律、制造混乱。所以课堂氛围以整体性的特点发挥作用,对整个班级的学生产生无差别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二、中学语文课堂氛围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角色的定位偏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现,根据教学大纲的计划进行教学,教师大多在主导学习进程,学生则大部分以被管理者的角色顺从于教师的安排。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主动思考的习惯,创造力得不到提升,课堂氛围逐渐转为消极。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偏差。当教师以权威性的管理手段掌控课堂后,课堂氛围不可避免地走向消极,而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民主、活跃的氛围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时,应当首先改变自身管理者的角色定位,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从精神环境的角度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2.教育方式缺乏自主性。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氛围的重要方式,而兴趣的培养需要以主动探究的教育方式实现。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参与程度低、交流方式缺失等问题。参与程度低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单一,语文教学中仍然采用讲授式的教学为主,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如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认为背诵是主要的学习目标,并未深入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与时代思想,也就无从培养其情感与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方式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教学方式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固化为一定的流程,教研组更加注重成绩的提升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同时,在课内或课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产生隔阂,当成绩成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后,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与生活交流自然性的减少。3.教育技术落后于实际需求。伴随近年来语文教学中新思想与新方式的推广,对教育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尤其是语文教学中,采取的通读、分段朗读、重点讲解等方式始终未离开课本。对中学生来说依托课本展开的教学较为枯燥,难以用积极地态度配合,因此影响了学生在塑造良好课堂氛围中的参与程度。面对语文教学中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当前教育技术的应用明显滞后。如互联网的使用方面,教师在备课阶段仅以搜索引擎补充相关知识的方式略显不足。造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来自学校与教师两方面,学校方面主要体现在资金分配不合理、设施设备不完善,教师方面则主要来自消极的学习态度。因此,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加强新技术的利用效果,以提升课堂氛围。

三、创设中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建议

1.以开放的思想观念培养民主氛围。虽然教师不应当过分强调自身管理者的角色,但不可否认其在教学中仍需处于主导地位。为确保教师在主导教学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塑造积极氛围,应当提升教师的观念、性格、能力。第一,语文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观念、心理,因此课堂氛围中应当将具备开放包容的姿态。所以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落后观念,改变过去管理者的角色,放下指挥命令、包办一切的心态,转而采取民主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已达到全面塑造学生品质与能力的目标。第二,开朗的性格是教学过程生动活泼的前提,乐观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身风趣幽默的语言、丰富到位的表情、充满朝气的姿态影响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例如,在古诗文的学习中,由于中学生人生阅历与历史知识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快的理解作品的内涵。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理解以深情地吟唱为学生建立其直观的感性认知。第三,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活跃课堂氛围。2.以学生为舞台主体发挥个性特长。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往往是教学舞台的主体,这要求教师将讲授型为主的授课方法逐步改变为多样化的方式。现代教学中常用的谈论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逐渐成长为舞台的主角。如人教版教材中八年级的课文《醉翁亭记》,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根据春夏秋冬及朝暮分为六组,自行绘制所属景色的画面并配文解说。小组可以发挥集体讨论的作用,在学生的相互交流外,也应当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主题不必拘泥于课程内容,可以扩展到思想感悟、生活经验等多方面,从而培养师生的感情。教师应当摒弃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方式,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与闪光点,应当学习叶圣陶先生著名的“四块糖故事”,以鼓励的态度完成批评与教育。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教师与学校的人文情怀,从而敢于不断尝试与挑战,在自由的舞台上充分发挥个性与特长。3.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增强积极性。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受、扩建教学信息量等作用,是改善课堂氛围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应当更多的利用新技术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如北方学生在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如果没有实地浏览过江南水乡的景色很难对其中的艺术美感产生共鸣。此时教师可以播放与园林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丰富的图片详细的讲解“以窗框景”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另外也可以将江南历史文化的纪录片作为课外扩展知识供学生观看,同时布置自主探寻性的写作任务,逐渐培养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课堂氛围的改善。总之,先进技术的应用应当把握趣味性、探索性的原则,将其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集合起来,不断利用正向引导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课题氛围。

四、结语

良好课堂氛围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参与。由于课堂氛围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状态,学生健康心理与积极心态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完成。因此在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配合,共同努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鲁一鸣.中学语文校本教材编写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7.

[2]薛小敬.中学语文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教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3]柯梦琪.中学语文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探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曾君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