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多维语文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时间:2022-10-11 03:35:19

导语:中学多维语文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多维语文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摘要]基于初中语文课程设置与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课程整合,构建以“专题阅读”“名著阅读”“互联网+”为内容的多维阅读体系,丰厚学生阅读积累,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程整合;专题阅读;名著阅读课程化;“互联网+阅读”

一、研究缘起

语文课程、教、学三个方面构成了富有律动的语文生态场。在这个生态场中,课程是其中的土壤,教是园艺技能,学是充满生机的植株。三者只有和谐发展,这个生态场才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从语文学科发展现状看,这个生态场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从课程内容设置上看,现存的课程内容以单篇、主题阅读为主,内容过于碎片化、片段化,缺乏大部头的深度阅读;其次,从课程内容实施上看,阅读与写作发展极不均衡,普遍存在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最后,从语文教学方面看,在阅读教学中,重单篇教学,轻群文与整本书教学现象突出。这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格局视野。在写作教学中,重叙事抒情轻批判说理现象、假大空的文章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加深语文阅读的广度深度、重视语文实践、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我们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知识的传播途径上看,阅读是从客观世界到个体知识的输入过程。基于这种价值认识,我们要丰厚现有语文课程内容,多元开放,推进名著阅读课程化,加大整部书的阅读力度,广开源头活水,要打碎阅读的功利性枷锁。只有让阅读者自由轻松地进入文本,阅读个体才能展开一次心灵旅行,走向语文愉悦阅读实践,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写作是个体对客观世界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的价值判断。从知识的传播途径上看,写作是个体将认知投射于客观世界的输出过程。基于这种价值认识,理性思辨是写作的核心要素。当前,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肤浅苍白的现象极为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源头阅读量偏少。其次,在写作教学中,过分重注叙事抒情、轻视批判说理的现象较为常见。可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鉴于以上认识与思考,我们决定进行课程整合,构建“陆海空”多维语文课程体系。

二、“陆海空”多维语文课程的内涵

“陆海空”多维语文课程体系是以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取向,以课程再造、名著阅读、“互联网+”为实施路径,以培养具有民族情怀(有根)、独立人格(有种),心怀天下(有爱)的未来公民为育人目标的一种立体化、多维度的语文课程体系。“陆”即为课程再造,以专题阅读为主,通过开放性、实践性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愉悦阅读、深度阅读;“海”就是海量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通过推进名著阅读课程化,将名著阅读与理性写作结合起来;“空”就是拓展阅读时空,推进“互联网+阅读”,打造师生、亲子、生生共读的阅读场。本课程的目标如下:第一,构建完整阅读体系。将由原来的单篇阅读延伸至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海量阅读场。第二,促进阅读与写作比翼齐飞。在阅读中,通过问题设计与活动助推引导学生理性深入思考,使阅读与写作教学融为一体。第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同时,在阅读问题设计与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

三、“陆海空”多维语文课程架构

(一)课程内容及实施。1.陆:专题阅读。陆就是专题阅读,其载体是我们的校本化课程《悦读》。《悦读》以专题阅读为主,每一册含有四个专题阅读单元,分别是“爱我家乡”“当代名家”“风流人物”“中国意象”。在六册《悦读》书中,“爱我家乡”选取了青岛和泰山专题;“当代名家”“风流人物”选取了文学史上16位有影响力的地标性人物及作品;“中国意象”选取了“梅、兰、竹、菊、月、柳”六个意象,对其进行专题文化阐释。本单元选取了六位名家写青岛的作品。在单元结尾,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调查青岛名人故居现状,并就保护青岛文化名人故居提出可行性建议,完成调查报告。”为了完成这一实践问题,学生需要经历以下学习过程:(1)阅读本单元文章,了解青岛的风土人情;(2)实地考察走访名人故居,了解名人故居现状;(3)提出自己的假设建议;(4)上网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5)分析假设建议的优缺点;(6)改进建议;(7)写出调查报告;(8)展示交流。其中,每一环节都需要学生预先设计企划,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探究完成。通过这样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任何问题都要遵循科学方法的意识,提高其科学思辨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2.海:名著阅读。如何“走进”名著呢?将名著阅读课程化是走进名著的必经之路。于是,我们制定实施了《名著阅读课程化纲要》。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确定我校推荐书目;其次,制定推荐书目的梯度阅读计划,将作品按照情节阅读、情感阅读、情理阅读,细分出七、八、九三个年级阅读书目;再次,制定阅读实施路径:群体化阅读、立体化阅读、读写结合;最后,制定评价体系,将读与不读、读多与读少、读深与读浅区分开来。对于每一册的推荐书目,我们又分为精读、自读、网读三部分。自读名著主要是学生利用寒暑假完成,网读部分则是周末在读书群交流。对于精读篇目,我们将其纳入课上阅读,每周安排两节名著阅读课。其阅读形式依托《名著阅读与写作》一书。该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承担着写作教学任务,设计了如下板块:走近作者、主要内容、创作背景、世说新语、悦读之旅、人生密码、百家争鸣、锋芒毕露。其中“悦读之旅”主要针对名著情节、人物形象设计相关问题。“人生密码”是探讨和作品有关的人生话题,以此将学生引入思维的纵深处。“百家争鸣”是向学生推荐和作品有关的评论性文章。“锋芒毕露”栏目是学生在前面阅读基础之上,书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在实践中,我们又针对以上四个栏目总结了五种阅读课型:思读课、助读课、引读课、延读课、读写课。通过名著阅读的五种课型,引导学生从文本开始,到与同伴、教师、世界对话,直至表达自我独特感悟结束。在这样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断丰厚对作品的理解,用批判性的眼光理性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实现真思考、真写作。3.空:《史记》读书群为了打破阅读的时空限制,营造师生、亲子、生生共读整本书的读书氛围。我校开展了《史记》微信读书群陪读活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专题阅读与名著阅读侧重于白话文阅读,《史记》则承担着文言文阅读。对于《史记》的选读,首先由导师在读书群上传阅读篇目,导读问题。同学们线下阅读,将阅读感悟上传读书群。在读书群里,导师、同学、家长进行在线交流分享,导师会作相关的点评总结。《史记》阅读同样采用专题阅读形式。共设计六个专题,分别为:楚汉战争、汉初三杰、汉武帝三大名将、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大名将、战国纵横家。如在《史记》“楚汉战争”专题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刘邦、项羽之争,你愿意支持哪一方呢?请申明自己的理由。”这样的探究性问题,需要学生不仅要阅读《高祖本纪》《项羽本纪》,而且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两个人,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这里涉及语文、历史与个人生涯规划,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二)课程评价。对于“陆海空”多维语文,我们采取以下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搜集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阅读档案袋、读书笔记、《史记》小论文、研究性学习报告、创意性阅读与写作、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数量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量化考核。2.表现性评价。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项目制学习或任务型学习。如“爱我家乡”的专题阅读是“五岳之尊,四海皆安”的泰山。我们设计的任务型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完成关于泰山申报世界地质文化公园的申报书。学生需运用专题阅读获得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新问题,以考查学生对专题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果性评价利用学期末或单元检测,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最终评价。如2017北京高考微写“三选一”中的第三题: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这样的试题评价,就将名著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读与不读,读多与读少,读深与读浅,就会明显区分开来,是我们结果性评价的极致追求。

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效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校初三学生已阅读名著20余部,人均完成读书笔记四到五万字。学生自己创办《长春藤》读书报;名著阅读成果集《名著中的人生密码》已集结成册,共计15万余字。《史记》论文也已集结印刷成《青岛三十四中学生这样读<史记>》,共约13余万字。(一)多彩阅读,愉悦自由。在我们“陆海空”阅读的世界里,阅读不受时空限制;在这里,阅读不关乎分数,只与心情有关;在这里,学生每一次心动的阅读体验都可以变成一首歌、一幅画、一首诗、一篇小随笔、一次有意义的实践调查……在这里,学生的每一次阅读体验都会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并得到回应、传播。如阅读《狼图腾》,同学们将电影与原著比较研究;读《苏东坡传》,绘画出苏轼的流浪人生轨迹图;读《红岩》,办《挺进报》,为江姐写颁奖词;读《边城》,学生涂鸦茶峒碧溪图;读《老人与海》,设计主题书签,为情节配插图……同学们自由地驰骋在阅读的世界里,激发的是兴趣,丰富的是视野,提升的是素养。(二)写作表达,深刻理性。在学生的读书笔记中,我们看到了大量观点明确、说理透彻、条理清晰的佳作。只有传承良好风气才能“富过三代”,“富过三代”是受良好风气熏陶的结果,尤其是良好的家风对家族兴旺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只有从小给孩子灌输为目标而拼搏的精神,让他们在苦难中磨炼自己,在挫折中战胜自己,不断拼搏,才会不负父母的希望,不负自己的目标。同学们对于名著阅读没有仅仅停留在情节、形象的表面,而是深入到作品内核及外延,客观理性地思考,勇于表达见解,条理清晰地证明观点。这必将为培养其独立人格、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写作与表达基础。(三)批判质疑,素养提高。在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时,笔者讲到烽火时拓展到了狼烟内容。这时,一男同学说班里正在看《狼图腾》,书中说狼粪点燃不是冒浓烟的。他对笔者援引例证的典籍提出了质疑,笔者对此大加赞赏,并鼓励他通过实验验证。课后,这个同学主动去动物园收集狼粪,并与全班同学一起烧狼粪。实验的结果是狼烟并未出现,同学们都很兴奋,因为他们战胜了老师,战胜了权威经典。这一事件涉及文学与科学,涉及课内与课外,涉及现实与历史。这是传统语文学科所无法承载与容纳的。同学们通过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科学申明、跨学科整合,在兴趣盎然中学会知识,提高科学思辨力。

五、对“陆海空”多维语文课程体系的思考

在“陆海空”多维语文课程体系下,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增多,大胆质疑的兴趣被激发,多元理解被尊重。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有以下三方面问题需完善解决:(一)导读问题不够精练。在名著阅读课程化实施中,我们虽重视了梯度阅读,但对于精读作品中的问题引导设计还不够精细,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下一阶段,我们将深入地细读名著作品,并根据名著作品具体章节,设计更具体、更开放的导引问题,将阅读与能力提升有效结合起来。(二)考试机制不够灵活。评价机制中的考试评价是检验课程实施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现阶段的考试评价机制还有些生硬,对于能力(隐性指标)的考查还缺乏科学性。对此,我们决定从研究北京2017高考微写作三道题目入手,筛选学习优质的中高考相关试题,把考试评价上升到课题研究高度,以期提升命题水平与能力。(三)思辨读写缺乏梯度。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虽重视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但这种能力在七、八、九年级的教学中缺乏梯度设计。在下一阶段实践中,我们将参照国外的思辨能力训练,结合我校的学情,力求将这种能力培养梯度化、系统化、具体化,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徐玉根.初中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2016,(1).

[2]钟宪涛.五种课型助力,名著阅读生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1).

作者:钟宪涛 单位:青岛第三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