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探讨

时间:2022-12-07 03:57:50

导语: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探讨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具有魅力的语言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更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体现在对文字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语言艺术的运用,高水准的语言艺术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感受语言的魅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自身语言修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以此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加速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随着新课改的出炉,对于学生素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局要求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发掘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自身语言的应用,传递给学生更高级更有艺术气息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是对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同一句意不同辞藻表达所包含意境的不同,感受到文字真正的魅力。而这依赖于教师日常教学的引导以及教师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

1语文教学语言应具趣味性

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匠人,更是学生的益友、“大朋友”。因此语文课堂不应以规范化与形象化为教学方向,而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学生每天需要上多节课,每40分钟就需要接受一次教学环境的改变,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好动的中学生而言,枯燥的课堂氛围不仅无法吸引其注意力,甚至可能出现开小差等行为。因此语文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使原本模范化平淡化的课堂变得趣味盎然。过于规范化的课堂,缺少生机,学生可能前半节课还能够勉强集中精力听讲,但随着课程过半,教师的语气依旧平平、毫无吸引力,学生就会注意力涣散,像蔫了的茄子一样低头不语,甚至呼呼大睡。因此教师在写教案时,要注意对时间以及学生情绪的把控,将课堂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做到张弛有度,声情并茂。这有这样课堂才会有趣,学生听起来也不会太枯燥,长此以往自然能够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化的魅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语文课堂趣味性不仅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活跃度,也体现在语文教案的风趣幽默上。有趣的语言表达与语言组织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语言艺术水平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孔仲尼曾经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知者。”因此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本身的有趣点与魅力点,才能够真正的从心底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融于与教材相关的笑话、故事以及格言警句等等,通过这些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更加有趣,激发学生对语文以及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2语文教学语言应具启发性

教师个人教学水平以及语言艺术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甚至人际交往关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准确的表达心中所想,承接个人情绪、表达个人意识。教师通过其高级的语言艺术表达能力进行课堂教学,就是在无形中将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素质修养传递给学生。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教学,还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思想以及素质上的教育的义务。语文教师的教学在满足字正腔圆、语法规范、语音标准的要求的同时,还要融入思想教育,在学生建立人生观与价值观时成为学生的导航,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同时,语言所具有的深层含义以及精神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洗涤,触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书本内容产生共鸣。

3语文教学语言应具精当性

优美而富有内涵的语言不是喋喋不休的话语也不是堆砌的辞藻,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描述,精准而又无可替代。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避免出现“好像”、“大概”、“也许”等模糊不清的词汇。有魅力的语言是鲜明而准确的,言简意赅而又无可替代。过多使用模糊性词汇不仅会让课堂显得不严谨,也容易造成歧义,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这一问题,省略不必要的重复话语,精炼语言,拒绝假大空、避免口头禅,做到书面用于精确、日常用于简洁。能够使用精简而恰当的词汇进行教学,是教师高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课堂语言一直模棱两可、词义不明,甚至望文生义,那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学习灾难”,学生不仅无法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甚至会因此而感到困惑甚至厌恶学习。教师要有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教学中时刻把握课堂节奏,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处获得准确的信息,了解教师所想表达的意思,从而节约不必要的思考时间,将注意力专注于教师讲课内容及教师讲课语言风格。

4语文教学语言应具条理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并非随心所欲,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它具有非常明显的条理性与逻辑性。一篇文章从立意到动笔到完成,其内在必然有相互串联的知识体系结构。因此教师的讲课也必须严格按照这种结构来进行。一名出色的语言教师必然也会有着严谨的思维与出众的逻辑能力。语文知识的传授需要有序的、科学的进行。语文教师的授课是将文章内在的结构以及其所存在的严谨的逻辑剖析给学生看,让学生可以试着自己进行分析,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不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解析作者情感,都要做到脉络清晰、有理有据,对于文章结构的前后顺序、作者感情的前后转变都要一步一步分析,找出每一步变化的偶然点与必然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明白文章所想表达的意思以及教师所想传递给学生的思想,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感染下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文章。教师每一节课都会有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在这一任务下,教师要用科学而严谨的思维对待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利用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文章进行解析,剖析作者情感,最后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这些内容传递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

5语文教学语言应具激励性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时刻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情绪,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觉阅读。青春期的中学生,不论是三观还是思想品德都处于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任何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影响学生的心情。而作为学生接触时间相对较多的教师,其对学生的态度更是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善于鼓励学生的教师,学生受其鼓励就会信心十足更加努力,而过于批评学生的教师,学生受气批评心理难以平衡,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厌学。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关心与鼓励。例如在日常作业评语中,对成绩优异的同学多多表扬,对相对较差的同学则多一些鼓励,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与鼓励时,就会从心底里认可教师,把教师当做良师益友,如此在学习中自然不会背负较大的心理负担,也能够更加轻松的投入学习,积极回答课堂提问。结合全文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高超的艺术,优秀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融入自身的风格,展现自身的素养,同时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谈吐、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教师要将每一节课都当做是自己表现个人素养的舞台,利用语言艺术及语言魅力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完成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成长为一个谈吐优雅、思想成熟的栋梁之才。

作者:王彩虹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蔡炳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探究[J].科技资讯,2011,(28):199.

[2]黄春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学习(上),2013,(10):49.

[3]李路丽.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艺术探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