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7篇

时间:2022-08-19 03:04:24

导语:中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7篇

第一篇:中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中小学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中学作文课的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中考和高考的作文题目,学生的作答文采性不强,缺少逻辑性,全靠固定的模板。当前中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忽视课堂小练笔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小练笔。本文从现阶段我国中学语文课堂小练笔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小练笔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提高小练笔有效性的措施进行合理思考,希望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有力参考,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练笔;有效性

我国大力推动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逻辑、形象思维,但是当前我国中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套用模板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缺少逻辑性和文采性,阅读理解的水平不高,往往只能理解表面上的意思。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当前中学语文课教学改革不彻底、不深入,而且教师忽视课堂小练笔,只是让学生默写、读后感等,有效性比较差,所以国家和中学语文教师要重点研究。

一、现阶段我国中学语文课堂小练笔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学语文课堂受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总体上仍然体现较多的应试教育方法,语文教师采用单一教授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已经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只是为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作用。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忽视小练笔的重要性,布置小练笔的任务只是为了符合教学的要求,大部分内容与语文教材的联系不紧密,而在讲解作文的时候,不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过多地向学生输送一些结构模板和语句模板,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

二、提高中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视课堂小练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小练笔比较短,那么对写作的要求就会很高,学生需要用剪短的语句描述主题,不仅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提高整体写作的能力。提高中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中学生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当前中学生在中考和高考的过程中都反映作文的题目难,认为自己写起来很困难,还有一些学生的作文内容跑题,原因是写作水平不高。在课堂上布置小练笔的任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硬性要求学生写作,学生也会认真分析给定的资料,而且很多内容与课文息息相关,那么学生就可以详细地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一些写作技巧和句式语法的运用,长时间积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运用,那么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更有审美性和逻辑性,也能注重表达自己的思想,写作的水平会不断提高[1]。

(二)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大作文写作奠定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写作技巧和句式语法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仔细阅读写作材料,经常布置不同的小练笔任务,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广度,写作素材变多了,在写大作文的时候就有的写,不会出现学生反映的题目困难的问题,因为题目困难是不理解题目的内容,通过不断积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不仅中考和高考的语文作文成绩理想,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因为知识面广而有巨大的优势。

(三)在一定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的分数不断提高,而且掌握了很多素材,知识面不断扩展,语文学科的成绩有了保证,学习其他学科相对容易,因为语文的教材内容和写作素材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如达尔文的生物学等,反方面促进学生越来越喜欢写作、愿意写作[2]。如果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养成自我写作的习惯,通过记录心中所想和经历的事情,从日记的模式到创作的范围,长时间积累学生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热爱阅读,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措施的几点思考

明确了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意义,就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支撑,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要将小练笔的内容和要求加入教学改革内容中,让各个中学可以有据可循,而且教育部门要重视教学评价工作,到实地监督检查,避免一些中学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开展一些“面子上”的小练笔课堂。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中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分析小练笔的要求,丰富内容。小练笔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在写作过程中理解教材内容,要根据这一点合理利用,并且教师要注重研究,不断丰富小练笔的内容,不能只是停留在背诵、感想、日记等方面。第一,利用小练笔充实教学内容,教师要认真分析语文教学的内容,认真分析结构,对于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和形式,布置小练笔的任务,内容主要就是“为什么”,让学生在练笔过程中理解文章这样组成的缘由,也可以针对一些特定的情节进行续写和想象,如文章中的省略号,让中学生写作省略号之后的故事,这就必须了解省略号之前的内容,最终达到通读全文的目的;第二,中学生的思维已经成熟,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全面,有现代经典的文章,也有古代经典的诗词,还包括外文的经典篇章,这些内容之所以广泛流传,就是因为它们的价值,语言、用词、句式、结构等都值得学习,针对这些文章,教师布置小练笔,让大家模仿写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找到灵感;第三,在上面两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不断创新,主要形式就是让学生先根据教学内容创新,如《祝福》,让学生写如果主人公的儿子阿毛没有死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局,然后进行命题创作,教师提出命题,让学生练笔,最后一个步骤就是不命题、无材料的写作,让学生自由发挥[3]。

(二)将小练笔有机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在丰富小练笔内容的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大纲要求,将小练笔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对小练笔的参与度。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语文是一门有审美性的学科,那么课堂的活跃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改变传统的单一、硬性教学的方法,以综合能力为标准,不以成绩、背下来课文等为要求,这样可以在整体上打造轻松活跃的课堂。第二,根据教材内容选定小练笔的内容,文中抒发作者的情感的作文,如《延安,我的母亲》等抒发对祖国的热爱,那么教师就布置这样的内容,让学生写热爱家乡类型的文章,而对于《离骚》等一些抒发爱国情怀、体现家国天下的文章,教师可以布置类似的小练笔内容,利用情境教学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抒发情感,对于类似《背影》等体现亲情的文章,让学生写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写作体现真情实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4]。第三,一些古代的文章和诗词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内容,如字、词的古代介绍和现代含义,针对这一点可以让学生写古文,这样可以用简练的语言学出深刻的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古文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一些现当代的文章中有一些具体的描述,非常具象的词句有深刻的含义,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写作,那么可以让他们积累字词,而且学会运用、合理运用,使作文的价值更高[5]。

(三)教师提高对小练笔评价的重视程度和专业性。教学评价这项工作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要对整体教学进行评价,还要对某一个方面进行评价,这其中自然包括小练笔的评价。一方面,各个中学要注意对教师进行评价,考察课堂小练笔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独特性,避免照搬照抄和经常重复的现象,而且要求语文教师定期上交工作报告,做好总结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加以解决,从整体上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中学教师要做好小练笔的评价工作,认真阅读学生的练笔内容,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而对于一些比较优秀、新颖的练笔内容,可以在课堂上朗诵,通过树立榜样的方法提高整体学生的积极性[6]。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对小练笔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整体上讲解和指导,要做到一对一指导,对于一些练笔写得不好或者不愿意写的同学,要耐心指导,而且要尊重他们。总之,提高中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语文教师还要提高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能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认识和写作能力。

作者:李鑫 单位:漳州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张银平.挖掘文本资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课堂小练笔手记[J].教育现代化,2015,15:275-276.

[2]赵飞燕.小练笔,多奥妙———试谈课堂阅读教学中小型习作之功效[J].学周刊,2012,01:155-156.

[3]王海萍.夯实读提升说做实写———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之路的三步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4:106-108.

[4]叶敏群.和单纯指向“内容理解”的课堂练笔说再见———谈语文课堂教学[J].才智,2015,23:34-35.

[5]刘吉才.走出随文练笔的误区———谈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02:39-40.

[6]周剑波.唤醒兴趣快乐表达———“基于快乐表达的微型习作课模式研究”的校本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4,32:29-32.

第二篇: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将加强美育创新的实践和探索渗入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是丰富的情感和人文思想的融合,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因素,本文旨在从中学语文教学中挖掘语文的美,拓展课堂教学的审美空间,从本质上提高语文学科的情趣和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育渗透

语文是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集中反映,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其教材更是集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于一身,题材丰富多样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那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渗透美育教学呢?教师又该如何有效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呢?以下是笔者对此的一些探索和想法。

一、激发想象空间,感受自然美

俗话说:“如果你以美的眼光来观察,那么语文就是你眼中琳琅满目的世界;如果你以审美的心灵来感受,那么语文就会是你精神以及心灵所需要的无尽的宝藏。”如朱自清的文章《春》,它不仅是一篇富含诗意的散文,更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秀丽画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简单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让学生带着一些悬念和憧憬听录音、阅读课文。其次,让学生逐句品味。待学生阅读、品味后,教师应该深层次地剖析课文内容。如《春》这篇文章语言简朴、活泼;围绕主题“春”,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一幅多姿多彩、欣欣向荣的“早春野景”图———春天就像是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红的桃花、粉的杏花以及白的梨花布满枝头;春风和煦,蜂蝶飞舞,炊烟袅袅,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歌声,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还有那小路上、石桥边舒活筋骨、抖擞精神的人们……全文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最后以此为基础诱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春》的意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适当点拨分析,感悟思想美

感悟思想美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例如,在教学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时,教师应采用点拨分析和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在《论雷峰塔倒掉》一文中引用《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和法海各是什么角色?你认为谁善?谁恶?为什么?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谈论,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有的小组认为,鲁迅先生引用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婚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还有的小组说:鲁迅先生引用白蛇故事是为了说明雷峰塔的倒掉是人心所向。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一致认为法海“恶”,白蛇“善”,法海内心丑陋,干涉别人的婚姻自由,而白素贞却善良、忠于爱情。通过这样一层一层的点拨分析,提高了学生鉴别、分析、评价美的本质的能力。

三、反复阅读,欣赏语言美

对大自然的赞颂一直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欣赏品味这些诗歌,可以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之处。诗歌教学主要在于朗诵,教师在点拨分析之前应要求学生反复、仔细地阅读,在学生熟读之后再引导他们展开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让学生欣赏、品味优美的诗歌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首先通过背景介绍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而通过图片、视频等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先后引导学生将课文阅读了六遍,这样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作者笔下的北国雪景图: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白雪皑皑,玉砌银妆,一望无垠;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雪后红日当空,万里河山如“红装素裹”的美丽少女,楚楚动人。接着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欣赏语言美。诗歌上阕前十句以“望”字为导火索,引出下文。诗句以长城、大河描写北国风貌,不仅仅展示了北国的自然景观,更凸显了整个中国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把高原比作奔驰的蜡像,山和高原都是静物,作者以动写静,赋予了山脉和高原飞动的气势。最后,在讲解文章后,应再一次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才能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四、领略分析品味,培养人格美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灵和人格还没有完全定位,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分析、把握人物的真、善、美。例如,在教学王原坚的《七根火柴》一文时,文中写无名战士将自己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交给了卢进勇,委托他一定要将火柴带给党、带给部队,而自己却牺牲在污水当中,这样的人物形象无比高大,在阅读完整的故事情节后,学生能够自然地感受到文章的精神和品质。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闻一多明知上台演讲时会有生命危险,可他却视死如归,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他的大义凛然和他掷地有声的演讲,无一不触动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懂得了祖国高于一切的道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人格美。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即使是课后时间也可以渗入美育。因此,教师应当对美育的形式和内容多加探讨,将其贯穿至学生生活的始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精神,应是一种从教学思想到教学理论、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的全面突破,而不应只局限于局部的改变。

作者:戴宇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阜余初级中学

第三篇:生命美学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运用

摘要: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语文写作教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语文写作的教学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以开放的角度来看待高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逐渐向着开放、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发展,强调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不断优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对生命美学这个角度进行了概述,论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语文写作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优化中学语文教学,为高中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关键词:生命美学;高中教学;写作教学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为学生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利于学生体会生命美感,从学生的自身和内心充实学习体验,教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体验生命,在这种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师要明确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

一、生命美学角度概述

生命美学是指个体生命中所自然存在的对美的发现、体会以及欣赏的能力。从生命美学角度来开展教学的概念是由20世纪30年代西方教育学家提出的,注重学生在语文写作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生活,体验教学,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语文写作的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最本真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观点等详细、准确地做出描述,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写作的感染力,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语文写作教师在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同时,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开展语文的写作教学活动,使教师的实践活动有的放矢。

1.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一方面,学生在进行语文写作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作文题目的要求。作为“戴镣铐的舞蹈”,高中语文写作需要在切合题目、立意正确的前提下开展。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更体现在学生体会生活,激发自己写作的潜力方面。教师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开展教学时,需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为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打下基础。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偏弱是普遍缺点,教师在从生命美学的角度优化高中写作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学习词汇、斟酌词汇,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加强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生命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阶段语文写作的教学,离不开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训练,但是,学生进行有效表达的首要前提就是能够理清楚自己的思维逻辑,将自己生命美学的体验感有效地通过逻辑思维不断展开。学生当前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生命美学角度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激发以及训练。

三、如何从生命美学的角度优化中学语文写作教学

在明确了生命美学教学的概念以及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本特点,正确地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优化中学语文写作教学。

1.增强学生的写作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生命美学角度开展语文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开展“理想”这一写作题目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演讲课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自身的理想,并在演讲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2.激发学生自身的逻辑性

学生写作逻辑性的增强,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不断开展生命美学角度的训练。生命美学角度的训练,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叙事逻辑性、论述逻辑性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从论述体验以及叙事体验中激发起自身的逻辑性,并体现在写作上,从而优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3.促进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散

生命美学角度的语文写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发展和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跟随学生的思维以及需求来开展语文写作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自由发散,使学生的写作有感而发,从而优化教师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沟通,强调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自由性,并通过开放自由的学习不断丰富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兴趣,通过自由式学习,激发学生自身的逻辑性,从而与加强学生写作逻辑性的教学目标接轨。此外,教师要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促进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散,从而优化高中写作教学,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杰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曾磊.从生命美学来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J].文学界:理论版,2010(11).

第四篇:中学语文生本课堂探讨

摘要:生本课堂让一些教师奋然前行,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课堂不断革新,小组建设、成员互助、个人探究、交流分享、情景表演、课堂论辩、社会实践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在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究的征程中,善思考的教师一定要做到“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语文呼唤严谨治学、扎实有效、锐意创新的课堂,生本课堂仍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关键词:中学语文;严谨;扎实;创新;生本课堂

一、中学语文生本课堂需要严谨治学,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

许多课堂留给我们的感叹是“语文课”没能上出“语文”味。现在,学校倡导老师们用生本的理念组织教学,老师们就觉得只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行了,就不用继续研究深造了。甚至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笔就写错别字,开口就说差错话。这样的老师“空手套白狼”式地教学生认字、阅读、交际、习作,能不让学生感觉语文空乏无味吗?让我们一起回想自己受教育的路程:我们如果遇见一位好教师,他的专业水平很高,能够语言严谨、通古博今、风趣幽默,我们从情感上常常会盼着上他的课。如果学生遇到一位专业素养强的语文教师,耽误一天,就会觉得缺少了一天的熏陶,如同没吃饱饭一样。追随这样的老师几年下来,不说在语文课上,单是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就能受益良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你拥有这样的专业高度,那么谁还敢对你说三道四、品头论足?因而,不论什么时期、什么年代,不论我们是否尝试用生本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语文课堂呼唤和期待的,总是严谨治学,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语文老师。相信知识渊博的教师,创造的一定是有高度和深度的生本语文课堂。

二、中学语文生本课堂需要扎实体现出语文的“两性”统一

语文本身就是用于交际的工具,理所当然具有工具性。一个人积累运用词语的多少,语言是否具有丰富性,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情愫和思维视野。同时,语文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人文性,这是母语的特质决定的。生本语文课堂上,我们一样要努力实现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之间的互学展示过程中,帮助孩子们打下两个底子:一是自主学习的底子,即需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二是积极愉悦的底子,即要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形象地说,就是给孩子们两个园子,一座田园,一座花园。田园生产农作物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这就好比是对学生的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花园是要在精神上有开心、愉悦的享受,有郁闷、痛苦的感受。当然,语文教师要想帮助孩子们打好这两个底子,是要静下心下工夫苦心钻研的。一方面我们要“深耕”课堂,将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上好。用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课,表达对于语文教学的高度尊重。通过课前精心的设计,让语文知识逐一落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扎实有效。另一方面,我们要将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与运用结合起来,不能产生这样的想法:反正现在倡导生本课堂,学生自学、之后展示就行了,老师做好看客就是履行了职责。照这样说,当老师实在是太容易,街上无事闲聊的大妈大叔也可以胜任了?我们需要有责任感,不能错误地理解“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含义,我们需要将语文“写好字、说好话、习好文”的要求运用生本的方式有效地“深耕”到课堂中,体现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三、生本语文课堂需要创新,焕发趣味课堂的活力

我们呼唤的生本语文课堂,需要创新。一切创新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一切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语文课堂向人的生命回归,向母语学习本质回归。任何创新都需要敢于超越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必定能激起学生对语文难以割舍的情感和崇拜,让课堂焕发活力。首先,课堂要“超越教材”。带领学生共同挖掘教材之外更加宽广的语文资源,拓宽学生知识与情感的视野;其次,要“超越课堂”。强调课堂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更是学生的课堂。以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语文的快乐点;再次,要“敢于超越”,敢自我超越,使自己成为不断学习创新的人。敢让学生超越自己,放下尊严,放下架子,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交流,由说“高度尊重学生”到行动上真正实现“尊重学生有高度”,由说“全面依靠学生”到行动上真正实现“学生自主自信自觉的展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一个信念: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一定是比自己强的人。总之,中学语文呼唤严、实、新的生本课堂。我们要振奋精神,着力于语文生本课堂中“严谨、务实、创新”的思考,并从尊重生命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并改变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并收获着。

作者:闫爱芬 单位:喀什市第八中学

第五篇:信息化时代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探讨

摘要: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师素质和能力的研究,总结得出了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应具备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富有创新精神、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崇尚民主平等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对如何培养这些素质进行分析说明,总结出一些方法手段,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字:信息化;教师;素质;职业;对策

一信息化时代下中学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成为学生的表率,自觉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当今社会,信息泛滥,色情、暴力、犯罪诱惑着少不更事的青少年,他们需要有人来提醒和约束他们,而教师是道德的示范者和实践者,是学生的榜样和标杆。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培育出有责任感、有道德的新一代。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语文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主义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增进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更要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以培育下一代为己任,以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在言传身教下以塑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丰富的知识储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知识大爆炸,人们可以在利用网络知道他们所要了解的一切。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已不再局限于识字、组词、造句,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写文章技能技巧方面,而是日益成为一种全面的民族文化的教育。语文课程的教育外显远远超出了人们惯常理解的文学的范畴,它的外延除文学外,还包含艺术、教育、科学、伦理、道德、修身、审美、现代价值观、信仰、法律、情感、习俗等等领域[2]。语文课应以关注学生语言实践为主,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各种资源融会贯通,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要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成为教师职业中的佼佼者。

(三)良好的职业技能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和信息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具备将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和素质。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求教师具备有很强的规划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3]。而作为一名中小学语文老师,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博大精深,学生们对文言文或生僻字词的理解会有些吃力,这就更需要语文老师不断地从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促进终生学习,不断把自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教师。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如今的社会下,类似于“教师收受贿赂”“教师性侵幼儿”等的新闻屡见报端。这无疑给教师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舆论压力,同时加上家长们对于自己儿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期望,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拥有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健康是生命力的主要源泉,是生活的原动力,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的身心健康对社会、单位、家庭和个人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4]。拿中学语文教师举例,要在早起六点之前赶到教室进行早自习的任教,晚上最晚到十点结束晚自习,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有时还要到外地去参观交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因为只有自己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CAI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式,能主动应用CAI课件辅助教学等各种现代的教育技术。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图文并茂的展现所要教学的知识,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情境,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潮流,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都应该与时俱进,迎接挑战,突破自我。

(六)富有创新精神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教育的目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质之一,人们在实践中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都必须通过文字加以反映,进行交流。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活动时,不可避免的接触到这些新信息,如果我们对这些新的东西一无所知,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5]。创造型教师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智力开发者,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应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有待开发的创新者,着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得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其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幸福。

(七)终生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未来的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而自己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下,如何使这桶水变活,常用长新呢?答案无疑是终生学习。掌握终生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才能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对策

(一)政府方面

(1)加强课改力度和社会宣传政府要一方面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一方面扩大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以提高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使人人都知道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树立新课改的教学观念,积极投入课程改革之中。(2)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目前我国教师普遍存在工资较低、收入差距大等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为其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待遇,这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其次,要唤起国民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定,使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全社会的承认,从而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二)社会方面

(1)支持教师再教育教师的再教育问题应成为社会、政府、学校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教育设备、岗位支持等方式为教师再教育提供帮助,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举措。(2)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减轻教师的舆论压力,为其身心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需要我们去尊敬,而不是批判和侮辱。这就要求社会将舆论导向好的方面,弘扬尊师重道之风,给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学校方面

(1)完善教师教育研究激励制度提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仅凭教师的个人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为教师教育研究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将教育研究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去。对教研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以鼓励教师科学研究。(2)支持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包括请专家进行讲座,订购教育教学书籍和期刊,建立完善的教育部技术设备,对外出进修的教师提供时间和经费支持,积极组织调研等。

(四)教师自身

(1)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是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关键。树立信息教育观、科学教育观,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带动实践,从而真正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推进教育改革。

作者:韩东 魏思雨 单位:河北大学 

第六篇:中学语文散文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真语文”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一时间成为语文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散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如何教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笔者结合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对中学语文散文教学设计的浅薄见解,以期提升散文教学的效率,真正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设计

在文学体裁中,一般不属于诗歌、小说和戏剧的文体就是散文,可见散文的散漫性特征。散文是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独特的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不同的作者会有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即使是同一作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也会有不一样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和散文的独特性特征,引导学生感悟到散文的独特魅力,从语言文字切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体悟,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养。

一、明确散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散文文体具有独特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散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从文本出发,从作者出发,知人论世。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散文,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即注重语感培养、展开想象联想、领悟作品深层意蕴并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第三,引导学生感知散文的语言美,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认识和表达能力;第五,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能读懂古代的散文和现代散文,丰富自己的文化常识,提高积累。教师在明确散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后,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在朗读中感悟到情和景的联系,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同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这篇散文的写作线索,领会抒情散文以情缀文、缘情写景的特点,增强阅读此类散文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一点知人论世的散文鉴赏方法,从朱自清其人的生平入手,体会作者与其父之间的关系,了解作者对人生短暂的独特感悟。

二、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

散文是作者书写性灵的一种文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把握散文文体的主体性特征,即散文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的流露,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的感悟,是经过作家过滤以后的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绝不单纯的是表达父子之间的爱,朱自清本科的专业是哲学,这就决定着《背影》还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的体会,“背”自古以来就是力量、坚强的象征,而“影”则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怀念,是影射在人们心中的一种情怀,因此,《背影》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脆弱以及生命易逝的独特的体悟;其次,要抓住散文文体的开放性特征。散文表达方式自由灵活,篇幅可长可短,表达方式可以论可抒情。在中学阶段选入教材的都是名家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作品的个性美。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精巧的结构美以及所创设的意境美。传统的观念认为散文是“形散神聚”但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却是“形聚神散”,通过文中“忽然想起”的照应,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了“颇不宁静的现实世界”、“和悦的‘采莲’世界”以及作者向往的“和睦、幸福的理想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情思;第三,要抓住散文的散漫性特征。要从散文文体的弹性、密度以及节奏来整体的把握散文的散漫性特征。散文文体的弹性就是指散文文体变化多端是一种扩大的艺术空间,散文文体的密度就是指散文的结构安排、意象的组合以及精当的文字;散文文体的节奏就是指散文的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安排,如在教学《春》这篇散文时,就要抓住这一特征。

三、散文教学要突出重点

散文独特的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根据不同的文章突出不同的重点,但是,总体而言,散文教学要抓住两个重点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散文陶冶学生性情的特征,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如在教学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这篇散文时,教师就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人文情感上,而不是引导学生过多的揣摩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章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再如,在教学帕斯卡尔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篇文章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到“思想”的重要性。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重点引导体会文人那种淡淡的情愫;其次,在散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通过思辨让学生明白一些人生的哲理,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议论性的散文时,尤其要抓住这一特征。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与思辨中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兰亭集序》的时候,在理顺文意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阅读李泽厚写的关于魏晋文人的一些文章,让学生加深对魏晋时期文学的认识即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四、结语

总之,在散文教学设计中要把握散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分享作者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所体悟到的独特的人生经验,而不是过多的关注散文中的客体,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体味作者精准的语言表达,通过细读来领会和感受散文语言的优美之处,通过散文教学真正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魏丽娜 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M].北京:人民教育山版社,2004.

[2]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荣生.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原理[J].语文教学通讯,2012(4).

[4]余映潮.文学作品教学设计艺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

第七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策略

摘要:“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关键词,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当今部分中学生缺少“爱”的意识和能力。中学语文承担着“爱”的教育的重任,本文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爱的教育的策略,希望可以为中学语文“爱”的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爱;教育策略

一、引言

在中华文化中,爱是很重要的。从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到21世纪的各种爱,爱一直是华夏子孙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爱”的教育教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当今复杂社会的某些特定功利化倾向的吞噬及大众网络虚拟世界的显现,我们的“爱”已经部分地被荒废,尤其体现在青少年中,他们更需要学会“爱”,个别中学生可能不知道怎样爱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更不懂得尊敬他们的各科老师,也不懂得爱惜美好的自然环境,更不懂得热爱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不懂得热爱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实行“爱”的教育。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在中国内地大部分中学中为数不多的一些综合性的人文性学科,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然起到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学会运用我们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的精神成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说明也类似。由此可见,培养中学生们的爱的意识和能力是中学语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综上所述,当前部分中学生缺少爱的意识和能力,中学语文肩负着培养爱的重任,因此,笔者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的一些策略。

二、中学语文中“爱”的教育策略

教学是一种主观性非常强的身心活动,经过一定程度上的干预和控制,一般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爱的教育效果,使我们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中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中学语文教育承担着“爱”的教育的责任,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中学语文教学应确立“爱”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活动预想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硬性规定或者某种设想。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可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情感态度中的爱一直缺失在教学的指定目标中。实际的语文教学情景中,语文教师心中大多应该清楚本节课的一些具体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转成学习目标,开始时告诉学生,使他们有所期待,尤其是爱的期待。例如若要以“爱”为教学的主题,则需在课前把爱的学习目标给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爱相关的点,以该点为教学拓展的基础,以充分调动中学生的爱的情感体验。2.以课文为基础拓展爱的教育确立好某堂课“爱”的教学基点后,需要将爱的教育拓展出去,才能充分地利用课文,通过课外阅读和亲身体验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爱”。

(1)通过阅读拓展爱的教育

当今,中学生的一些课外阅读资源是丰富的,例如: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等现代化媒体提供阅读环境和资料。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学校里的阅读课的课时量很有限,中学生根本没时间阅读。显而易见的是,仅靠课内的一点时间,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尤其是像“爱”这种宏大的话题,需要一些鲜活感人的事例才可以。对于“爱”这一主题来说,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内阅读,更需要在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组织中学生阅读爱的书籍或观看爱的影像资料,也可以让他们动手主办爱的主题的手抄报,写爱的日记、周记等,从而让他们进一步地体会到爱。

(2)引导中学生亲身体验爱

文学作品都是源于生活,源于现实的,入选教材的课文更是具有很大的现实代表性的。课文中学到的爱应该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地加强爱的体验,使爱的真谛得到永恒的解释。因此,中学生的家庭作业可以是:回家以后,请他们为自己的父母做的一件件小事:捶背、洗脚、揉肩、陪父母散步等。3.教师借助自身专业优势进行爱的教育学生的成长需要爱,它能打开中学生们的心灵之门,更能促进学生们自觉行动。学校里的教学和学习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装进学生们的头脑里。中学语文教师一般接受四年或更长时间的语言和文学专业训练,更会使用语言的工具,更能表达,使用生动、丰富、得体的话语教育学生。4.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进行爱的教育现代教学媒体一般指具有记录、存储、传播和再现教学信息的一些电子媒体,它们通常通过一些多元化的途径与方法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联合各种具体经验,增强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中学里最常见的是多媒体,语文课爱的教育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了一些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中学生的各种感观体验,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对他们进行某种情感体验,尤其是爱的体验是很有好处的。

三、结语

在对中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重要价值。但是不仅仅只是语文课这一门人文学科的重大责任,不仅仅只是一些语文教师们应该尽的义务,所有的其他学科,所有的其他教育工作者们都应该而且必须都参与爱的教育这一伟大的历史工程中。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加强对中学生爱的教育。

作者:毛文进 单位:闽清杉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