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8 10:00:35

导语: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向往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那么,多媒体的运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激励下体会、理解文章内容。如我在讲《丑小鸭》这篇文章时,在制作课件时以丑小鸭流浪的足迹为线索贯穿全文,引导学生了解丑小鸭的处境和成长经历,以及丑小鸭羽翼渐丰最终变成白天鹅的美好形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抢着谈感受,都对丑小鸭的遭遇深感同情,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并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学生懂得只有不懈追求,积极进取,那么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理想。这样不但达到了学习教育的目的,而且体现了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原则。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要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新课导入阶段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因为强烈的好奇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点,通过多媒体寻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生动画面,或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极富有观赏性的课文时,我搜集了一些神话传说和古今中外名桥及当地桥梁的图片,并配以解说性的语言,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首先出示了一幅“雨后彩虹”的画面,利用神话中把雨后彩虹说成是人间通往天上的桥,揭示课题,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理解中国拱形桥的特点时,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就根据彩虹弧形的特点设计了桥的形状,使学生一下子就想起了当年渭河平桥和小学时学过的赵州桥的形状,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如身临其境。当屏幕上每出现一座桥,都能纷纷欲试表达自己的看法,当需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解说图面,并将图片与课文内容融会贯通,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中国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都能准确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恰当处理,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能够大容量地阅读、观摩、探究各种知识信息,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由发散思维到求异思维再过渡到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活跃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和验证的机会,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思考,达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使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由前台的演讲转为后台的指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备课上,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备教学手段的使用,创设学生最佳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那么如何达到这一效果呢?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我观摩了一节优秀的语文课《背影》,这位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将音像视频图像及文字巧妙融合起来,创造了学生学习课文的良好氛围,课堂容量大,直观、趣味性强。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还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归纳、概括,升华了主题,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爱意。通过课堂结构的优化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了强化。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果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以人为本,扬长避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一定会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它的合理运用,会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会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作者:李自祥 单位:渭源县新寨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