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模式

时间:2022-03-29 11:08:00

导语:剖析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剖析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模式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写作的基础,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中学生不仅阅读总量少得可怜,而且对阅读活动本身失去了兴趣。作为基层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之中,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心得,以供大家探讨。

一、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拥有阅读的热情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这样的:老师拿着课本,指定某篇文章,就让学生们反复“研读”,就连试卷中的文章,也大多来自这些篇目。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正确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是教材编辑者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取的一些典型范例,是供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即教师进行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情感道德熏陶的载体。阅读应该博采众长,只有读得多了,眼睛才能看得远,思绪才能飘得远,思考文章才能透彻。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把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多给他们提供一些与之阅读能力相当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食粮。对于学生的阅读书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只是要加以引导,而不是限定,更不要给学生灌输什么所谓的好书与坏书之类的思想,只要对培养学生思维有益的,都要帮助学生去阅读,要让学生拥有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多读多看中,扩大知识领域,在不知不觉提高阅读水平,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决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采取高压政策,每天必须读多少,都要规定个量,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加强引导,扩大学生阅读面和深化阅读层次

阅读教学要以引导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往往处于被动,教师“喂一点儿”,学生“吃一点儿”,有些学生甚至在没有读懂文章的情况下被迫记住一些“僵死”的答案。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拿着篇文章费力的讲解,而当提问时,学生或是复述老师的话,或是支支吾吾什么也说不出来。出现这种现象,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难辞其咎。一方面,教师肢解式的训练和架空的分析方式破坏了文章本来的美感,一篇篇美不胜收的经典文章,变成了干瘪的字词句篇章、读写听说练的应试训练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课堂提问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口,不是太过空泛就是没有价值的是非问,这样的课堂提问根本无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要么就是满堂“鸦雀无声”,要么就是全场“和声一片”,其实一无所获;另一方面,在长期的被动式接受的课堂上,学生们已经形成了思维惰性和思维惯性,习惯于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宁愿在课堂上做“书记员”,也不肯开动自己尘封已久的思维之窗,阅读能力提高比较缓慢。

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切实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一切服务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精心设计阅读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增加自主阅读课、思维训练课,给学生课堂上充分的阅读时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促进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思考题,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给予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保持对语文阅读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某中学的语文课改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课,在他们的语文自修室里,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没有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教学生学的严格形式,没有鸦雀无声的所谓课堂气氛,学生可以自由阅读、相互切磋,可以与教师共同讨论,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汲取知识,增强阅读能力。由此可见,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通过精心设计教法,把学生带进作品所营造的意境,挖掘作品在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让每一堂课都力求上成精品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每个教师应该做而且是必须做到的。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就能做到的。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它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外,要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摸索阅读规律和技巧,自觉主动地提高阅读水平。指导学生切不可一味地以“有趣”为阅读书籍的选择标准,要多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形成足够的文学积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同时,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