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作内在培养与发挥策略

时间:2022-04-20 10:05:00

导语:中学写作内在培养与发挥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写作内在培养与发挥策略

摘要:探索培养与激发中学写作动机的具体策略。并根据学习动机作用.的过程模式,通过写作内部需求的培养与激发,写作外部诱因的设置与运用,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动机行为策略,试图来建立起一个螺旋式的良性循环的动机系统。

关键词:写作,培养,激发,策略

在考试指挥棒下初中作文教学往往从命题到评价都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忽视了他们作为“一个人”的自主意识;我们注重学生作文传达社会信息的功能,强调作文的社会意义,较少关心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和生活化。大部分学校的作文教学,自初始年级只重视对中考满分作文的分析、讲评甚至背诵或盲目模仿,却忽视了写作者这个行为主体的个性、需要、兴趣、动机等动力因素,从而导致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扼杀、恶化甚至写作模式化、新八股化。学生沉浸在这种教条化、功利化的写作训练中,写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长期受到压抑。试想这样的写作教学怎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呢?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写作教学又怎能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呢?怎样改变这种状况,重建学生“人文合一”的作文精神家园?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巴金曾说:“我写文章写小说是因为心中有非说不可的话,不吐不快。”①笔者作为一线的初级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针对中学生写作内在需求的培养与激发策略不断专研,并从中得出一些教学心得。

一、加强心理积累,以形成表达的欲望

写作内在需求是指由写作者对写作活动本身所产生的需要。它表现在写作个体对写作活动有强烈的欲望和冲动,写作的内在需求培养与激发,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积累,让学生有写作的材料,有真实而深刻的思想感情体验。那么怎样加强心理积累呢?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关注时事,积累新闻媒体材料

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不但是政治老师的责任,也应是语言语文老师的任务。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都可以成为我们获得信息的来源,让学生对此感兴趣,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从中积累的材料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是这样做的:首先推荐学生收看或收听新闻联播、新闻调查、实话实说、面对面、焦点访谈、周末人物等节目,然后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一次“本周热点追踪”的交流活动。这样既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又及时收集了最新的资料,写作文时再也不用为缺乏材料而犯愁了。

2、关注阅读,积累文化材料

“以读促写”是中国写作教学的传统思想,关于阅读对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塑造心灵的潜移默化作用毋需赘述。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怎样让阅读不成为过眼烟云,真正达到积累文化材料的作用呢?笔者主要采用作读书笔记和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来督促学生有效读书,具体做法是:读书笔记要求每周至少读三到五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至少积累五个你认为对你有用的成语;摘抄三到五句或段你认为精彩的话;针对所读文章写一段点评或感悟(写不好也可摘抄一篇美文)。且每天课前两分钟,由学生按座位顺序轮流上讲台给大家推荐一句格言或一首古诗,必须事先用毛笔正楷字写好贴好,其他同学抄到读书笔记的页眉页脚处。读书笔记本每周收上检查,期末评比。这样一学期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化材料。

3、关注生活,积累观察思考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是人生的大课堂,也是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一本大书。观察能力也是写作的最基本的能力,关于观察能力的培养赞可夫说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他告诫他的学生说:“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边上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你们大概不知道蚂蚁能发出声音并能互相‘交谈’,蚂蚁的‘话’是很轻的,但己经能用磁带录下来了。蚂蚁为什么能背起比自己身体重很多倍的东西?人就不可能这样。同样是个谜。在大自然里每走一步都会出现很多谜。跨出第一步??一睁开双眼,注意观察,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身边。”可见观察之于写作的重要,语文老师应当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普通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培养观察能力也要注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按照观察的阶段循序渐进。观察阶段分为一般观察和深入观察。前者指定向观察,机遇观察,科学现象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人物观察,内心世界观察;后者指比较观察,反复观察,观察与体验,联想、想象、调查的关系等。②其次要布置明确具体的观察任务。如果教师对学生只做笼统的要求,则无益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的观察任务应该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如对事物做总体的观察或全面的观察;进行细节观察或多角度观察,准确捕捉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要积极开放各种感觉器官,进行专注细致持久的观察等。还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绝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还需要融进自己对生活的内心体验真切感受。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日记或观察笔记,养成随时记录观察结果,观察感受的习惯,为写作积累第一手生活资料。

4、关注个人情感,积累感受和体验材料

情感是写作动机的催化剂,文学活动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②因而作品如同作者十月怀胎的婴儿,它天生就带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带着作者对人生独有的感悟和体验。学生有了丰富充盈的情感体验,才会不知疲倦地充满激情地写作。旺盛的写作热情,始终是写作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生活情感体验,还要注意对不良清绪思想的引导,来构建学生主体健康、丰富、灵动的情感世界。

首先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有一点发现、一点感受、一点喜悦、一点兴奋、一点沮丧、一点悲哀,都可以随时记下来,可运用小日记、小随笔等形式自由的文体,不用考虑格式,也不用考虑给谁看。只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心境。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心有所感即自动写作的习惯。

其次要让学生多写自由文、放胆文、生活文。学生越写越投入,越写越来劲,对写作的情感自然也就越来越浓烈了。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进行适当引导。中学生的个性客观上是多元化的存在。中学生思想心理正处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在心理体验和精神品质上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青春固然有激动,有欢愉,有憧憬,有渴望,有情也有爱。同时青春也有苦闷,有孤独,有忧郁,有困惑,有失意,有悔也有恨。后者在写作中也叫缺失性需要,有人认为这不够积极,称之为“灰色情调”。称反映这类情的感的作文为“灰色作文”对其进行指责、抑制或防范。其实这是扼杀中学生的真实个性。那么如何做才能真正满足中学生的缺失性需要呢?我认为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压抑的情绪得以宣泄,扭曲的情感得以伸张,让他们把这种生命的真实体验自然地释放出来。在自由抒发、宣泄的基础上,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互动与交流,引导他们逐步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从而培养中学生建全的人格,培养一种真正能与世界对话的有用人才。

二、提供有效的外部刺激,以激发表达的欲望

写作的内在需求和冲动在适当的外部刺激下才会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行为否则就有可能淡化或消失。如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亲眼目睹了蓄奴制的野蛮和落后,但由于缺乏外部刺激一直隐而难发。直到《逃奴法案》公布和弟媳来信呼唤,创作动机被迅速激发并明确起来。过去十八个月连眉目都没有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在半年多时间内就完成连载并成书出版。③外部刺激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外部刺激呢?外部刺激的提供有多种方式,下面就其中主要方式进行探讨:

1、精心设计文题,激活写作动机

学生的每次作文是否能把心中的积蓄充分表达出来,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作文命题是否切中实际。题目设计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操作的激发学生写作需求的手段。一次作文训练是否能够成功的首要标志,就是教师能否出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写作需要、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作文题目。因此教师要树立“命题是一种作文教学的手段”的作文教学观,在作文命题上开动脑筋。作文命题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作文题目分为命题作文题和给材料作文题两种,命题作文又有全命题和半命题。材料作文有文字、图画、音乐、情景材料一等。题目无论有多少类型它都有出题的基本规律,和一定的命题艺术。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作文题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思想较为开放自由,又极为敏感,容易受伤害,且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作文题目要新颖刺激,能让学生张扬个性。这就是说题目要有一定的思想冲击性,或者说题目本身具有某种强烈的情感感觉,或具有某种哲理性、争议性等。另外还要把教师命题与学生命题及学生自由写作相结合,形式多样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命题是一种艺术创造。它需要教师对语言、对事物、对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有激情,有眼光。可以说,一个几个字的小小的题目,是教师思想、文化、情感、艺术素质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命出精彩的、理想的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打开学生思想感情的闸门的作文题目,教师除了要了解中学生心理外,教师本身也需要进行心灵的构建和写作的实践。

2、进行有效的作文写前指导,激发表达欲望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作文指导有用,并且希望写作前老师能够进行尽量详细的有效作文指导。那种随便布置一题目就等着收作文,然后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作文批改中的作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只会导致学生的徒劳,老师的劳苦而功少。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写前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消除写作的困惑与畏难情绪,少走弯路,积极投入写作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希尔伯曼博士在他的((积极学习》一书中所说:“让你的指导,水晶般清晰,示范或演示你希望学生们做的,这样就不会出现太多的困惑与干扰。”④那么怎样进行写前作文指导,激发写作欲望呢?笔者根据当前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种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目前情境作文是颇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写作形式。情境作文又叫情景作文,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之后再来作文的方法。如有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的作文教学课中,设置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上课有十几分钟了,平时上课一贯准时的老师今天却迟迟未到,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着急、有的担心、有的窃喜?-一教室里一片哗然。这时老师突然急匆匆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当老师迟到的时候》,让学生当堂写篇作文。学生恍然大悟,立即动笔写了起来。设置情境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六种:①以生活展现情境;②以实物演示情境;③以图画再现情境;④以音乐渲染情境:⑤以表演体会情境;⑥以语言描绘情境。教师可根据文题及学生的情况适当运用,力求把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联系起来,以情境来触发学生的心理积累,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评析范文,激活才思

教育心理学的究表明,规则通过例子而习得,这是知识分类学习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对构成写作策略性知识的规则来讲,它的例子则是一篇篇运用该规则写出来的文章。因此,教师有必要精心选择和运用几篇有一定联系又富有变化的例文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规则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条件中学习和运用各种规则。现行的每一种作文辅导书籍,都离不开范文的评析,但大多是从正面进行讲评举例。而平时作文指导所选例文,应既有正例,也有反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正反对比的分析中,理解感悟写作的基本知识技能。从而将理性的写作知识转化为感性的写作能力。鲁迅先生认也为写作教学应讲清“应该怎么写”和“不应该怎么写”。此外还要注意所选反面例文,最好不要从本班学生中选取,以避免打击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至于正面例文,则可以从本班学生中收集,尽管它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经典意义上的范文,有些文章只是在某些方面比较成功。但这样的例文可能因和学生的距离较近并非高不可攀,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努力赶超的信心。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3)补充材料,开启思路

当一个文题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时,教师可针对题目提提供多种材料。或点拨多种思维角度,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这种方法多运用于给材料作文。对一些传统的观念还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如“知足常乐吗?”“没有异想哪来天开?”“东施效肇亦可赞”等,来激活学生的写作才思。⑤经常如此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对写作的内在需求决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丰富充盈的心理积累的基础上,在适当的外部刺激下产生的。且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筑固了最初的需求,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写作动机。这种写作动机才会对写作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推动力。推动写作走向成功。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能够使他的学生保持正确而强烈的动机的老师,已获得了大半成功。”⑥

参考注释:

[1]巴金《和木下顺二的谈话》,见《巴金谈创作》第713页;

[2]刘拙础、高原《三级训练体系简介》载《北京师大学报》1986年第6期;

[3]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74页;

[4]M?希尔伯曼著《积极学习一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第8页;

[5]马正平著《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0页

[6]刘宏武主编《五大教学流派的发展与操作》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4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