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教学引导分析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7 11:50:00

导语:高中诗歌教学引导分析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诗歌教学引导分析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向来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最能发现自己体内的诗人细胞。可惜,由于枯燥的学习、残酷的升学竞争、死板的学校管理,那些诗人细胞过早的萎缩了,无形中,我们损失了很多诗人。没有诗歌的文学是苍白的,没有诗人的国度是可悲的。在商品大潮席卷天下的今天,呼唤未来的主人——中学生,让他们走近诗歌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诗歌学生教师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向来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海德格尔说:“人在本质上都是诗人。”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最能发现自己体内的诗人细胞。可惜,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枯燥的学习、残酷的升学竞争、死板的学校管理都让那些诗人细胞过早的萎缩了,无形中,我们损失了很多诗人。没有诗歌的文学是苍白的,没有诗人的国度是可悲的。在商品大潮席卷天下的今天,呼唤未来的主人——中学生,让他们走近诗歌是非常必要的。

一、走近诗歌,能提高文学素养和哲学高度。

文学的灵魂是诗歌,不懂欣赏诗,就无法走近文学。中国文学的源头就是诗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哪一个不是文学宝库的瑰宝?即使是明清小说,也有很多诗歌在里面,章回体小说的一章一回目,都是用诗歌,有的章节结束时,仍用诗歌点睛。到了现代,新诗是文学由文言到白话革新的旗手,也是战乱年代鼓舞士气的号角,它是现代文学的惊叹号。所以要读懂中国文学,首先要读懂诗歌。至于哲学高度,并不难理解,因为朱光潜有言曰:“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他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这是在说,多读诗歌,能让你深入思考人生,深刻理解生命,从而在哲学和宗教的疆域尽情驰骋。

二、走近诗歌,能完善学生人格。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艾青也说:“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诗歌按题材分可分三大类:忧患、亲情、山水。学习诗歌,能体会忧国忧民忧天下的胸怀,能感受血浓于水的血缘亲情以及扩大到整个民族的泛亲情,能学古人山水体道、山水愉情,理解物我合一的境界。因此,学习诗歌,陶冶情操之余,还可以完善人格。

三、走近诗歌,能提高写作水平。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如果把一篇美文比喻成一桌美味佳肴,那么,充满诗意的语言,就是这桌酒席的酒。没有酒,宾主不能尽欢;没有充满诗意的语言,文章就缺少了让读者回味无穷的东西。而走近诗歌,就可以让学生的语言生动起来,诗意盎然起来。古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积累语言素材,苦练语言基本功,达到诗意的高度,就会让自己的文章走向成功。语言美也是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直接体现。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肯定能深深打动读者,也能在短时间内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四、走近诗歌,能提高语文应用水平。

高考试题对中学生的诗歌素养要求日渐提高,除了诗词鉴赏和诗句默写之外,语言运用题也对诗歌素养方面有所考查。比如:广告词、仿句、对联等等,这些题灵活多变,又常考常新,对学生的文学底蕴和实际运用能力有针对性很强的考查。如果诗歌储备好,对付这类题是不难的。

既然如此,中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很好地完成诗歌教学并达到让学生亲近诗歌、运用诗歌的目标呢?笔者以为,可以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把好诗歌背诵关。

“熟读唐诗三百首”,言外之意,熟读是学诗的第一步。古人非常重视诵读,今人应该学习。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诗人感情,而且诗歌重视节奏,多读自然会让人形成一种诗歌语感,时间长了就会出口成章了,正如古人所说的“不会作诗也会吟”。针对此,教师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自由表演和发挥,如声调和情感的把握,可以加入现代诠释,让学生真正体会其中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情感经验,尽量找到共鸣点。或者就在课上让学生放开自己,不受拘束的大声朗诵。在诵读过程中,记忆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这样,既能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也能锻炼学生的诵读能力,尽快形成较好的诗歌语感。

第二,打通诗歌教学关。

诗歌单元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从《诗经》、《楚辞》到魏晋诗篇,从唐诗、宋词到元代戏曲,从五四新诗到诗词,从舒婷、北岛到韩东、海子,一条贯穿古今的清晰的脉络在高中课本呈现,学生可以尽情地欣赏中国诗歌王国的灿烂瑰丽。不仅如此,国外名篇也是随处可见。普希金的《大海》、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都是很好的教材。学生可以进行中外对比,在比较中学习品味,提高艺术鉴赏力。教师在教学上,可以运用比较法、朗诵法、表演法、图画法、意象捕捉法、现代诠释法等等,进行阅读鉴赏或再创作,学生会在经典作品的引导下,逐渐走进诗歌殿堂。笔者有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布置学生尝试写作诗歌《再别母校》,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心中有话可说,笔下有话可写,收到的效果也很好。老师再辅以方法指导,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写作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需要强调一点,教师的诗歌素养一定要及时补充提高,否则跟不上学生的脚步,不能欣赏学生的佳作,将会是一个不小的遗憾,更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

第三,打开诗歌写作关。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教师一定要打开诗歌写作关,鼓励学生多练笔。只有多练习,才能真正领会并掌握诗歌的创作规律,才能锻炼扎实的基本功。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些教师否认诗歌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以高考作文不允许写诗歌为由,或者打着写诗歌太冒险的口号,来遏制学生写诗歌的欲望,甚至直接泼冷水,反对学生写诗歌,尤其是考场作文。这种态度无疑于把诗歌的种子扼杀在萌芽当中。我们的诗坛何谈兴盛?我们的诗歌哪来的接班人?我们如何再戴着那顶诗歌王国的桂冠?再有,学生对诗歌写作也存在重大认识误区,一是自以为是,二是妄自菲薄。自以为是,是指学生自以为诗歌就是诗人率性而为,脱口而出的,尤其是大诗人的逸闻趣事更印证了他们观点的正确性。于是他们不注重诗歌的基本规律,不注意诗歌基本功的训练,胡乱写几句梦呓般的话,以为就是好诗。若得到几句批评,就认为别人没品味,没思想,不够艺术,种种自大的风格,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健康发展。妄自菲薄,正好与之相反,有些学生认为诗歌是神秘的或神圣的,没有很高的写作水平是不能写出好诗的,于是,自己怎么也不敢写,即使写出来也不自信。这也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正常发展。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同时对学生正确引导,使师生双方都能正确看待诗歌写作,锻炼好诗歌写作基本功。公务员之家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科的长远发展,乃至民族的长远发展,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优秀的人民教育工作者。诗歌教学就应如此。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诗论[M].北京出版社,2005,6.

[2]艾青.诗论.论诗[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