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用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10 10:25:00
导语:激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用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教师因激情而魅力四射
语文是一门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修养的学科,也是各学科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学科。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更需要有激情。有了激情,教师的语言、动作、体态就特别能表情达意,传情传神;有了激情,教师的思维将更敏捷,思路将更清晰,思想将更活跃,感情将更丰富;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课堂就充满了活力;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各个环节活了,课堂就充满了灵性;有了激情,听说读写的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综合实践的安排,都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有了激情,就让教师有了魅力四射的形象、内蕴、人格、技巧等,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课堂就有了魔力。《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培养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等等,就会自然而然地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感染、熏陶、内化、提高,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二、学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易动的特征,鲜活灵动的个性,自然决定了他们涌动的激情。而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般都善于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唤醒和激励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强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
学生的激情一旦被点燃,他们在课堂上精神会更振奋,情绪会更高涨,注意力会更集中,发言会更踊跃,思维会更活跃,观念会更异彩纷呈,作业会更一丝不苟,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有了激情,《语文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合作、探究,自信心、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等等理念都能逐步得到落实、发展。
三、课堂因激情而流光溢彩
有了激情的教师与学生本身已是“风光旖旎”,如果能够相得益彰,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这样的课堂就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便是妙不可言。教师的激情吸引、感染、召唤着学生,学生的激情则是对教师的认可、肯定、欣赏,教师的激情因此在升腾,这样师生的激情共同升腾,一阵涌过一阵,一浪高过一浪,把课堂不断推向高潮,推向完美。
课堂因师生的激情而生辉,随师生的笑语而欢腾,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期待的流光溢彩的课堂吗?
相反,如果师生情感冷淡,课堂死气沉沉,或者因教师缺乏激情而严重抑制、泯灭学生的激情,那怎么会有令人心旷神怡的氛围呢?又哪来好的教学效果呢?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激情昂扬,从而营造活力四射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自己大显身手、尽情表演的舞台呢?笔者有以下体会:
1.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人,是一个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情绪热烈高涨的人。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人。一个没有上进心、消沉、颓废的教师不会有教学的激情,一个不真、不善、心灵丑恶的教师,很难被教学内容中的真善美打动而感情激荡。
2.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
俗话说得好,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选择了教书这一职业,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职业中去。一个语文教师,只有热爱语文,以当语文教师为荣,才能以这自豪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激情去培养学生丰润的语文情感;一个语文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母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才能把汉语的魅力用最璀璨的语言、最激情的文字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奇妙无比的享受。
3.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学生的真诚关爱
我们要热爱学生,全身心地爱学生。只有这种无私的真诚的爱,才能使我们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学生的种种过失;有了真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诚的爱,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爱”是语文教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体贴与温暖后,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也只有建立在这种情感基础之上,教师的课堂讲解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之与自己达到共鸣。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反之,如果教师平时对学生漠不关心,缺乏爱心,而只是靠仅仅在课堂上用情感去打动学生,往往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教师自己没有感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为此,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感情的波涛。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对于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感情抑扬起伏,或奔腾似江水,或舒缓如清流,举手投足,情发于衷,恰到好处。这种理解和把握也能使教师感受到知识的伟大力量和将这种力量传递给学生而产生的无限自豪感,从而体验到师生共同畅游知识海洋的愉悦,这样就更能有效地感染学生。
5.教师的激情,来源于艺术灵动的语言
语言“点化”有时如同中国画中的“渲染”技法一样,可以创设情境,激发情绪,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语文教学不单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活动,所以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热情、诚恳,具有激励性和感染力。要做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中还他个委婉。”可以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语言,是点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取更多巧妙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绪。笔者想、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充沛的激情,才能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这样,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满怀激情徜徉于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神圣的语文课堂,迎来自己语文教学的满园春色吧!
参考文献:
[1]何文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2]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摘要: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这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激情;课堂教学;积极作用
- 上一篇:悲剧与美好环保演讲稿
- 下一篇: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