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评析论文

时间:2022-11-14 04:51:00

导语: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评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评析论文

隐藏"的艺术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

引言

莫泊桑,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同时又追随左拉等自然主义先驱人物○1,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三百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其中数十篇成为流芳百世的传世之作,被世人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用传神之笔刻画了法国上下各阶层的人物,有的人物虽然象素描一样只淡淡几笔,但人物活生生的性格、丰富的神态已跃然纸上。这些人物,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痛恨,有的令人无奈,有的令人啼笑皆非......这些作品寄托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每一个人物都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寄托着作者的渴望。

莫泊桑正视现实、尊重历史,对于法国政府的软弱,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是当局,就像所有那些对如何拯救法国抱有种种想法的人一样,我知道该怎么做。我会把所有的殖民地:塞内加尔、加蓬、突尼斯、圭亚那、瓜特罗普、交趾支那、刚果、东京湾和其他地方,装进一只手提箱中,而且我会找到俾斯麦先生。我将对他说:先生,您在寻找殖民地,这里有一批存货,有一大堆,有一整套。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居民有阿拉伯人、黑人、印第安人、中国人、安南人等等。我要求以每一块殖民地换一公里阿尔萨斯和一公里洛林的土地。如果德国首相同意,我就做了一笔好买卖?quot;○2

莫泊桑用巧妙的讽刺手法,既抨击了当局的对外政策,又指出了法德两国对殖民地的掠夺,痛切点出了法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一直在普法战争中割让国土的惨痛现实。

莫泊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中,他的舅舅和母亲都是文学的爱好者。他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请求当时的文学大师--《包法利夫人》的创作者福楼拜,能够收下莫泊桑作为自己的学生。于是,在福楼拜的悉心引领下,年轻的莫泊桑叩开了文学这座殿堂的神圣之门。

福楼拜曾经一再告诫过自己的学生,莫让自己在作品中露面,在心理描写时以人物本身为出发点。这样,各式各样异彩纷呈的人物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不由自主投入到故事中去,读来真实自然。纵观莫泊桑的作品,发现他确实继承了福楼拜的创作主张,而且灵活地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与同时期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巴尔扎克和司汤达相比,他有着和这些人相同的写作风格,却又在构思和手法上迥异于他们。

这位作家时刻牢记导师教给自己的创作法则,不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他在正式成为一名作家之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并不急于成名,而是苦练基本功,描写了身边所经历过的大量人物和事件。从尊重现实的角度出发,他忠实地记录了一张张形态各异的面孔,一件件离奇曲折的故事,一种种不同的身份地位,一个个阶层的奇闻轶事。但是他又不同于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官",忠实地记录那些事件和人物。他对于每件事情、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可以说,他是一位有个性、不苟同的作家。为了忠实于生活原型,他不惜被世人指责为有悖常理。他留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一种坚硬性-形式上的坚硬性,本质上的坚硬性。

莫泊桑是一位有思想、有作为的作家,但是他又是一名善于隐藏的人。他的文章中几乎找不到平铺直叙的说教,他的创作最大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同时,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隐藏的同时,传达给读者自己的观点,最终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这种隐藏并不是真正的隐藏,他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比那些平铺直叙的陈述和冗长的道理更耐人寻味。

莫泊桑短篇小说中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出的作品有《菲菲小姐》、《两个朋友》、《羊脂球》、《一次政变》、《索瓦热老婆婆》和《疯女人》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语言朴素,结构简单,对比鲜明,没有复杂的情节和高深莫测的玄理,但在看似简单的情节背后,却隐含许多令人沉思的东西。

下面就针对莫泊桑的"隐藏"艺术阐述一下观点看法。一、"隐藏"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果说英国的简.奥斯丁带给读者许多浪漫美好的希望,那么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则带给读者许多现实的残酷和人心的复杂。读大师的每一篇作品,虽然短小,却篇篇震撼人心、令人回味无穷。他的笔下,大多是平凡的百姓或是自命不凡的贵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却又有着我们熟悉的人性。尽管他塑造的人物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却对他们并不陌生。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敌人、亲戚甚或就是我们自己。

是的,聪明的作者从来不在作品中阐述自己对于事件和人物的任何观点,他让每一位读者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个性去评价、判断。因此,他的作品流芳百世,每一位读者都在痴迷的阅读中忘记了自己,仿佛成了作者本人,去经历那些奇特而蕴含深刻的事物。于是在震撼之余,我们不自觉地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下了结论,实现了作者创作的意图。我想,这也是每一位想要成功的艺术家必备的素质,而莫泊桑不但具备这种素质,并且将它发扬光大,成为和左拉一样,代表着自然主义思潮的创作大师。

无论哪一部作品,我们都可以体味、感受到许多深刻的内涵。在看似简单的语言和形式中,人们总会思索很长时间。因为每个人都深深清楚大师对于每一部作品都是倾注了血汗的,他不是简单地让我们看过热闹了事,应该说,那每一篇文章都是大师的泣血陈情之作。

莫泊桑先生说,我们看待世界的特殊方法正是我们对世界所产生的特殊幻觉,而这种幻觉正投合于我们的器官和感官;而我们的接受器官则成了人类普遍意识中我们的小小园地里的设备。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对任何一项理论表示忿忿不满,因为每项理论都是一种气质向它本身提出问题的概括表现。○3

这段话也许为许多人所不解,但是这位作家比我们近来所见到的其他任何人都更精确细致地提出:艺术家的价值在于他是以什么清晰度来表现这种印象。

有人说,莫泊桑是一位专写人物变态心理的作家,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在莫泊桑创作的数以万计的人物中间,我尤其偏爱那些战争中的人物。"时势造英雄","时势"中的人们会暴露出思想深处最真实的东西。尤其处于战争中的人物,已经顾不得隐藏和矫饰什么,他们灵魂深处的美与丑,也是暴露得最完整和彻底的时候。尤其是这些人物当中,一些行为和言语超出我们理解的时候,我们起初都会感到迷惑不解。但是在经过认真的思考,体验到各种的人生经历后,有一些东西我们还是明白了、理解了。

归根结底,莫泊桑是一位善于隐藏的作家,他从来不告诉你他所写的究竟反映了什么,他要每个人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或者他人的遭遇去判断、去思考。

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受文化教育的不同,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触也会有所不同。作者完全按照导师福楼拜的创作原则,从不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因此,我们读他的作品,很容易主动溶于情节,而自己也俨然成为作者的化身,随着迭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思想也在随之变化。作者任我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他没有强加给我们任何启示,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我们迥异于他人的观点看法。这真的要感谢作者,他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观点,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身份,没有将他的观点?quot;塞"给我们,而是信任地将他的作品交给我们去自由评判,在教育启示的同时,也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视线。所以,当我们因为读莫泊桑的作品而废寝忘食时,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描写处于战争中的人物时,为了捕获读者,打动读者,进而起到教化的目的,作者除了在作品中不去表现自己,还运用了一些写作上的技巧。譬如为了突出中心形象,作品运用了大量鲜明而有力的对比,以恶衬托善,以丑衬托美;为了表达自己厌恶战争的情绪,他没有直接去描写战争,而是用一些百姓当中发生的平凡小事,来隐晦阐明自己和人民痛恨战争,渴望远离战争的情绪。

亨利.詹姆斯曾说:"如果心理学是隐藏在生活中的,正像按照莫泊桑先生所说,是应该隐藏在书中的,那么这样的一个问题马上便会产生出来:它是对谁隐藏的?毫无疑问,是对某些人的,但是不大可能是对其他人的;一切都取决于观察者,他观察的本质,以及他的好奇心。在有些人看来,动机,原因,关系,解释,在舞台脚光的充分照射下,就是戏剧表面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则一个动作,一个插曲,一个姿势,都可以是一个分明的、分离的、孤立的事物,而我完全有理由说,在某一种情况下它是成功的。"○4如作家本人所说:在我看来,心理活动是应该隐藏在书本当中的,正如在现实中是隐藏在存在中的事实下的。这种方式构思而成的小说会有趣味,有动作,有色彩,有生活的活跃气息。在谈到艺术程序的问题时,我们绝不能把什么都搞得泾渭分明,因为肯定在每种方法之中都会含有一点其他另外的方法。不去看看它的动机,它的道义上的历史,就去描述一件行动是很难的,就像不去看看它的实际结果,就去描述一个动机一样的困难。④

让我们先看一下莫泊桑的成名作,就是那篇脍炙人口的《羊脂球》。这是一篇以真实事件为素材的小说,书中通篇都没有细致地描写出羊脂球的心理活动,也没有阐述那些上等人的想法和心思,作家只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对比的方式刻画了一位美丽而不幸的妓女形象。

车子里的乘客就好比一个社会,有贵族、商人、政客、修女这些体面人,还有一位被人不齿的妓女羊脂球。面对敌人的淫威,卑贱的羊脂球却比那些有身份的人更有骨气。那些人为了个人安危而逼迫羊脂球作出自我牺牲。反过来,他们又对羊脂球横加唾弃。整篇小说构成了一幅战争时期的法国社会画面。⑤

小说的主人公羊脂球是名妓女,属于社会的最低阶层,是受到唾弃和背负耻辱的人群。她们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类的堕落,社会的黑暗。小说中,女主人公羊脂球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那些所谓?quot;上等人"中间的。这种身份,不但遭到"同车人"的蔑视,包括她自己都为自己的身份卑微羞愧不已。以致当那些傲慢的老爷、太太们由于匆忙出逃而忘记准备食物,饿得饥肠辘辘之时,善良的羊脂球竟然"低声下气"地请求他们吃自己丰美的食物。

在这里,作者很自然地写到了羊脂球善良的天性,她没有激烈的心理斗争,也没有任何讨好心思地描述,她的表现是那么自然。按理说,以那些"上等人"上车时对于她的无礼态度,羊脂球是不该同情和帮助他们的。但是她的善良天性却不忍看到别人的悲惨境遇,反而以德报怨、不计前嫌,竟然企求别人接受她的帮助,好象他们若是吃了她的东西,反倒是对她的一种恩惠,一种奖赏。读到这里,人们被深深触动了。一个妓女,竟然具备这样一颗慈悲之心,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

小说通篇没有描述过羊脂球的心理活动,她的喜与乐、哀与愁、快乐与欣慰、委屈与愤怒都是通过她的一举一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作者似乎已经不需要她再表白什么,但是她的一切遭遇和感受,我们已经深深感悟到、体会到。她的遭遇扣人心弦,读来真实自然。为什么羊脂球从来没有在读者面前流露过任何心理历程的变化,但是却使我们每个人都那么真实的体会到主人公的一切思想性格。我想,这就是隐藏艺术带来的震撼力!

像这一类的题材,莫泊桑写过许多。在作家的眼里,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异,只有灵魂美丑的区别。

这样的写作方式正如作者在《小说》中所阐述的那样:

"客观的作家不罗嗦地解释一个人物的精神状态,而要寻求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的环境里使得这个人必定完成的行为和举止。作家在整个作品中使他的人物行动都按照这种方式,以致人物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其内在本性、思想、意志或犹疑的反映。作家并不把心理分析铺展出来而是隐藏着,他们将它作为作品的支架,就如同看不见的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一样。画家替我们画像,就不会把我们的骨骼也画出来。我觉得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小说获得了真实性。首先它是更逼真的,因为我们所看见的在我们周围行动着的人们,他们并不向我们说明支配他们行动的动机。"⑥

莫泊桑对于自己创作上的总结,很好的体现了他在写作上的"隐藏"技巧。就象一幅图画,当画面上的一片景色或者一个人物出现时,我们往往从一片嫩绿的叶子就可以推断出是春天的景致,从一个人物的穿着和气质就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地位。只有那些平庸的画家,才会选择去用一片森林来体现春天,用一整群人的特征来衬托所要体现的人物也许,这就是伟大的艺术家和普通作家的不同之处吧。二、部分视觉形象的"隐藏"

现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自己作品中的描写象是冰山的一角,只露出了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隐藏了起来。这八分之七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境。也就是说,作者的描写对象是有选择的,而且只选择所涉及对象的一小部分。其实这种艺术在莫泊桑的作品中已经表现得十分突出了,只不过他没有对这种手法做过理论上的阐述。

詹姆斯曾经分析说,莫泊桑的视觉是强有力的,他的眼睛具有敏捷、直接的鉴别力,这足以说明他的描绘总是不同寻常的生动简要。他的描绘从来不是拖沓的,也不是一味分析,或一一列记的,同那种数着项目以便弄清总数的观察者毫无共同之处。他的眼睛挑选起来是毫无偏差的,百无禁忌的,几乎是粗鲁无礼的-攫取事物或情景所在的独特之处,然后以一位大师的巧妙间接手法表达出来,就留下了一幅感人的、独到的图画。⑦

如在《羊脂球》中,作者成功运用了一系列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羊脂球的善良与美丽。他很好地运用了"隐藏"的艺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羊脂球这个形象是美与丑,可是我们对于她的美丽、善良却体会深刻。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在美丽善良的羊脂球周围刻画了一群丑陋粗鄙的人。他们虽然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却有着和他们的地位成反比的肮脏的灵魂。用天性作对比,用语言作对比,用身份地位作对比,使我们清晰地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善与恶、美与丑。心情也从崇敬到鄙视,从同情到愤怒。同样是普法战争的受害者,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那么悬殊。平时一本正经甚至受人尊敬的人,在灾难面前显露出卑劣无耻的面孔,而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人却表现的无私善良。

像这一类的题材,莫泊桑写过许多。在作家的眼里,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异,只有灵魂美丑的区别。

处于战争中的人们都是自顾不暇,一心只想保住性命。而羊脂球却迥异于他人。虽然,她也是为了保住性命乘车躲避灾祸,但作者却把读者的视觉转移到羊脂球随身所带的衣食上。这里作者没有交待羊脂球的勇敢镇定,但是我们却从羊脂球准备充足的食物和行李看出,她?quot;逃跑"是有尊严的,而不象那些"受人尊敬"的老爷、太太那样,平时傲慢十足、不可一世,发生危险时,却一个个本性暴露,匆忙得连食品都忘记了。看,作者独到的视觉,隐藏了每个人的言行,只是简单地交待了每个人的行李物品,就使我们一下子看到了谁在面临灾难时是勇敢者,而谁是懦夫。写到这里,作者似乎还嫌揭露得不够。他以蔑视的口气写到了那些"上等人"为了填饱肚子,全然不顾先前的尊严、面子,而太太们也瞬间将原来故作贞洁的目光变作暧昧、亲切,他们的目的再清楚不过,只是为了占有羊脂球的食物,达到裹腹的目的。在这里,作者用讽刺的手法详细地描写了每个人的吃相,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平日作威作福?quot;上等人",也会象饥饿的乞丐突然获得食物那样,露出粗鄙不堪、狼吞虎咽的丑陋形象。

"几张嘴不停地张开了闭拢,闭拢了张开,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凶猛。"⑧

看到这里,我愤怒了,而作者为了忠实于作品的内容,忽略了读者的愤怒,压抑了自己的蔑视,以一副置身事外的语气继续写到:

"那一篮子东西是吃光了。十个人吃着一篮子东西毫不费力就把它打扫干净,大家视为遗憾的是蓝子只有这么大而不更大一点。自从把东西吃完以后,谈话稍稍冷淡了一些,但还继续了一些时候?quot;⑨

在这里,我们深深感觉到,作者总是一眼狠狠盯牢人生的某一小点,常是丑恶的、阴郁的、卑贱的一点,把它拿起来,把它压榨的不是怪象横生就是流血不止。有时这种怪象是光怪陆离,有时这种创伤又令人望而生畏。不管是属于那种状况,全部内容是真实的,观察到的,记录在案的,重新再现的,决不是捏造或空中楼阁。⑩

对于一名曾经参加过战争的作家来说,莫泊桑比其他人更加了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他见惯了队伍中那些虚伪懦弱的面孔,但是他很少用军队中的题材来亮明创作的主题。他一直就是个善于运?quot;隐藏"艺术的作家,因此,他仍旧不用战争来直接反映人们的厌战情绪,他将视觉放在了一群普通百姓身上,以他们在战争中的言行、举动来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譬如《一次政变》,故事中一直看不到战火的硝烟,凶恶的普鲁士士兵,但是多年的对外战争和国内政变,已经使法国人民麻木厌倦。特别是当拿破仑三世在色当兵败于普鲁士军队后,整个法国都感到喘不过气来。一个新的制度还未来得及建立健全,便被另一个推翻。人们还未适应新的政府,便莫名其妙的换成了另一个政府。于是,一切的价值观、一切的法则、一切的秩序统统被打乱。针织品的商人们变成了代行将军职务的上校;小市民们变成了临时的战士。这些人以前只耍弄秤杆,现在手中拿了武器,操持上步枪,都高兴得几乎发狂。他们常常处决无辜的人,为的是证明他们会杀人。看到这里,我不禁为当时的法国感到悲哀。一个强大的国度,如果丧失了秩序和法律的约束,后果一定是不堪设想的。就像我们的主人公玛萨雷尔医生,他本来应该坐在整洁干净的病房里为病人去处病痛,但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热潮中他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社会角色,竟然头脑发热地投入到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潮中。十五天的功夫,他居然设法说服了六十三名农民和镇上的小商人,和他一起成为法国动荡年代的乌合之众。这些人和他一样,不懂革命的意义,更不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虽然玛萨雷尔一再声称自由自主马上将属于法国人民,并痛斥拿破仑三世的残暴懦弱,但对于法国百姓来说,他们对每一届政府的承诺早就麻痹,对于他们来讲,无论谁来执政,无论谁当主人,他们的命运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贫困和痛苦。每一次战争,每一届政府只会使他们死更多的人,损失更多的金钱。因此,当玛萨雷尔医生热情激昂地宣讲那些革命的真理时,他们用无动于衷来回应他的热情,脸上找不出任何激动的表情。

在这篇小说里,莫泊桑以独到的视觉"隐藏"了战争的场景描写,但是却以一名普通医生和大众对于战争的态度,间接表达了自己的厌战情绪。我想,这样的视觉,这种角度的选择,应该是很多作家所不具备的巧妙、灵活。他没有落入一般作家写作的俗套--用战争抓住读者,他只是写了一个普通医生的故事,却让人读过之后,感触颇深。这种感悟,作者"隐藏"不说,而是需要静静思考而得出的感悟。

在谋篇布局上莫泊桑不愧是一名大师。他的小说有时候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有时写人物相当长一段生活,有时在几小时内进行,有时从侧面去烘托。

如在《两个朋友》中,开首只有三句话,没有罗列材料的描写,几句简洁的说明,便勾画出背景。随后人物出场,三言两语描画出他们的身影和爱好,让读者领会到在他们揶揄加亲密的语气中的激动和愤慨。不料他们在钓鱼时碰到了德国兵,被当作间谍枪毙了。他们钓到的鲈鱼成了德国人的盘中餐。作者无一字点评,可是通过对这两个普通法国人和平生活受到侵扰,而且惨遭杀害的经过,对侵略者的控诉力透纸背,而这种谴责是尽在不言中的。○11

三、"隐藏"作者自身

詹姆斯曾经这样评价莫泊桑在描写上的特点,"他的描述细致周详,而且亲切率直,锱铢不漏;我要不是考虑到他在这方面可能被人指责为有点过分夸张的话,应该说它是描写的异常真实的?quot;○12

"莫泊桑先生大概会极力主张,正确的办法是去了解或猜测事物是如何发生的,但是有关的述说却是愈少愈好。在有些事情上,他感到清晰比隐晦还是重要的,但这不属于上述的事物。"○13

莫泊桑对人的行为的看法是很简单的,认为它根本不需要什么解释;当真是需要解释时,他实质上也就解释起来了。他的书页中到处散布着特殊的分析;他总是躲在帘幕后面窥视,告诉我们他所窥探到的事物。

如在《菲菲小姐》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威廉艾力克的正义和愤怒,甚至她作为妓女身份的放荡,作者都是本着忠实的原则来创作的。他没有因为要突出主人公的正义勇敢,而故意夸大艾力克的美德。她不同于羊脂球那样的懦弱性格,虽然与她的伙伴们一样正义爱国,但面对普鲁士人的侮辱,她比其他的妓女表现出更加大胆地反抗。这一群妓女和羊脂球不同,她们对于向德国人出卖肉体无所顾忌,但是她们又有着严格的原则,对于那些侮辱法国的普鲁士军官表现出显而易见的愤怒。最终,被激怒的威廉艾力克将匕首插入侮辱自己祖国的上校"菲菲小姐"胸口,以一个普通妓女的身份维护了自己祖国的尊严。作者显然是同情和敬佩艾力克的,他因为熟谙隐藏的技巧,没有加入自己的任何观点,但是我们从故事的结尾却不难体会到,莫泊桑给女主人公安排了一个美丽的归宿,让她不但躲过了德国人的搜捕,而且在战后嫁了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久以后,一个爱国者帮助她离开了妓院。这个爱国者没有偏见,爱她的英勇行为,后来又进一步爱上了她本人,娶她做了妻子,使她变成一个和别的许多夫人一样值得敬重的夫人。"○14

她的命运之所以强过羊脂球,在于她面对危险和困难时的勇敢坚定。她不但没有羊脂球的懦弱,从她刺杀敌军军官而后匆忙逃跑看出,她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机智灵活的本性。

作家虽然掌握着"隐藏"的艺术技巧,但是显而易见,相比境遇悲惨的羊脂球,他虽然同情怜惜她,却更加偏爱后者--威廉艾力克。

这个普通妓女的行为,不但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也给了整个被敌人控制压抑得喘不过气的村庄以巨大的鼓舞。作者虽然没有阐明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但是在结尾,出于对主人公的支持敬佩,他用村庄里的一系列变化,并通过给主人公安排了一个美满的结局,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显示出他对于整桩事件所抱有的巨大热情和振奋。这次事件,使村庄里原本寂静了很长时间的大钟敲响了,同时也敲响了每一名读者的心脏。我们在禁不住为这名妓女喝彩的同时,早就忘记了她的身份。她像每一个英勇的爱国者一样,值得我们尊敬佩服。

当然,作者在整部作品中没有一句褒扬女主人公的话,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完全可以对女主人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以一名妓女的身份来突现爱国的主题不太妥当,有的人对主人公还抱有这样那样的成见,但我以为,作品的目的已经达到。因为不管人们的看法如何,他们对于女主人公的行为还是给予了一致的认同。她是个勇敢的爱国者,她要比当时或者现在的许多懦弱的当权者要伟大得多。作者也许存在这样的意图,一个妓女都能以生命来维护祖国的尊严,而那些软弱无能的政府和官员简直连一名普通的妓女都不如。这就是作者为什么屡次拿一名妓女来突出主题的缘故吧。

迫于当时的环境,莫泊桑不可能在一篇作品中直接强调对主人公的赞美。事实上,法国当局自从莫泊桑的第一篇作品《羊脂球》发表后,就将他视为"眼中钉",不断为莫泊桑的创作制造麻烦。如此一来,莫泊桑不得不用一些"隐藏自我"的手段来进行创作。没想到,这倒成就了他写作上的独特风格。他用一个普通妓女的遭遇充分说明善良和正义绝不在于人的身份高低,而善良的人在那个时代往往沦为最悲惨的受害者,受尽"上等人"的嘲弄。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一次政变》中同样恰到好处地"藏"起了自己。他从来不板着面孔直接告诉我们医生和群众们的态度说明了什么。与此同时,他着重刻画了迫于医生逼迫,最后交出政权不屑一顾的瓦尔涅托子爵,还有对革命漠不关心一心只想治愈疾病的乡下人。作者刻画这一群迥然不同的面孔,为的就是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正是这些人对于革命的厌恶和无动于衷,使得玛萨雷尔医生终于感到孤掌难鸣,最后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悻悻地回到自己本来应该待的病房,继续医生的职责为乡下人看病。

在这篇作品中,让我感到好笑的是,乡下人对于自己病情的陈述,还是玛萨雷尔医生投身革命热潮前的那一套:"刚一开头的时候,好像有不少蚂蚁顺着大腿?quot;,读到这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医生和乡下人的眼睛里,是那么的截然不同!作者描写了各类人对于战争的不同态度。医生由狂热到颓废,乡下人和围观群众的麻木和厌倦,不法者的趁机作乱等等,这一切描写,归根结底就是表达法国人民对于战争的厌倦。最后说明主题,其实一切的变动,只是一些当权者争权夺利的斗争,对于医生这样的平民来讲,生活依然照旧,每个人仍旧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生活,偏离者一定要碰壁!对于医生的描写,并不能使我们感觉稀奇,这个形象不光是那个时代才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战争从新奇到了解,直到厌倦的过程。虽然没有医生那样的经历,但是对于他的狂热和麻木我们还是很理解的。

作品中,莫泊桑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因为类似的情节我们阅读的太多太多,如果是这样的话,莫泊桑永远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他只是一个忠实记录和说教的记者而已。但是,作为一名大师,他聪明的没有让自己的作品落入俗套。为了表达自己的厌战情绪,他通过一名普通医生的"过火"表演和围观群众的麻木衬托出了主题思想。医生这样的人从一开始就让我们感觉难以理解,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发现对于这种人并不感觉陌生。他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经历过动乱的人来说,碰到一些狂热的不知道自己干些什么的人大有人在。作者通过对人们心情和态度的描绘,通过对社会和环境的反映,使每一个阅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无聊和人们初次经历战争时的无知。读完这部作品,我起初感到可笑新奇。但是在笑过之后,我隐隐觉察出作者的用心良苦。

作者虽然藏起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但是他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召唤,对于战争的厌倦和痛恨,以及对于无知百姓的同情热爱,也处处流露于笔端之外,使我们体会颇深。

除了这部作品,另外还有一篇以战争作为背景的文章《索瓦热老婆婆》。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从中我们不但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更深深感受到它对于人们的摧残简直是毁灭性的灾难。

作者笔下的索瓦热老婆婆本来是一位善良勤劳的老太太,她爱自己的儿子甚于自己的生命。但是战争使她的儿子抛弃她去了前线,老婆婆在对儿子的万般思念中,迎来了四个像儿子一样年轻的普鲁士士兵。他们被分在老婆婆的家里宿营,并且像她的儿子那样帮助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生活对于他们来讲还是公平的,老婆婆身边没有儿子,而普鲁士士兵身边没有母亲,他们很自然地像母子一样的相处,彼此都真诚地渴望从对方那里获得所需的爱。

这本来是一部反映和平的篇章,使读者一直沉浸在温暖亲切的氛围中,为远离儿子的老婆婆感到庆幸,为离开亲人的普鲁士士兵感到高兴。但是,隐藏在作品后的作者却粉碎了我们的和平之梦,他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战争,在愉快的氛围中,老婆婆接到她的儿子已经牺牲在战场上的消息。老婆婆悲痛欲绝,她已经失去了丈夫,现在连唯一的儿子也失去了。她的念头只有一个,是战争夺去了她的亲人,是普鲁士人杀死了她的儿子。作者这样描写老婆婆的转变过程:"在极度绝望中,她丧失了理智。那些平时像她儿子一样可爱年轻的普鲁士士兵转瞬之间成了杀人的魔鬼,成了杀人的凶手。"她痛恨战争,痛恨普鲁士人,仇恨使她的精神崩溃。经过沉痛的思索,她最终利用小伙子们对她的信任,残忍地将他们烧死在茅草屋里。火光里,老婆婆安静而满足的坐在旁边的树桩上,心平气和地向德国人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镇定地接受了对她枪决的处罚。临死前,她掏出两张纸,一张是儿子的死亡通知书,另一张是那四个死亡士兵的地址,她不慌不忙请求德国士兵通知他们的父母,让他们知道凶手是她--索瓦热老婆婆。

作品的后半部让读者心惊肉跳,真不知道作者为什么在愉快和平的氛围里制造出这么残酷悲惨的事件。可是作者像以往一样,对于他自己的作品没有发表任何带有线索的意见,他完成了事件的记述,像平时一样躲到后面不再露面了。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部作品,我不知道这是一名怎样的老人,是赞颂她的勇敢,还是批评她的残忍?而索瓦热老婆婆最后那一句话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莫泊桑在描述平民时,笔下总是满含着深刻的热爱和同情的。而索瓦热婆婆的残忍和不幸却使人摸不到头脑。是什么缘故让和蔼亲切的老婆婆杀死了与儿子的死毫不相干的普鲁士士兵?而她在临刑前的表白究竟用意何在?经过认真思索,我们终于由衷佩服起作者的用心缜密。老婆婆虽然残忍,但是她原本善良的心肠使她不愿再使更多的人遭受报复。她想让那些小伙子们的父母知道,是她杀死了他们的儿子,她愿意一个人去顶罪。她不愿意在遥远的异乡,再有像她这样的悲剧发生,更不愿意再有像她儿子一样的年轻人无辜死去。

老婆婆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因此她才对那些敌人-与儿子同样年轻而离开父母的普鲁士士兵表现出母性的爱护。但是,战争粉碎了老婆婆的母爱,将她的爱一下子夺走了。她要为儿子复仇,只要一想起儿子鲜血淋漓躺在没有人烟的战场,她的心都碎了。这时候,作者已经完全深入到老婆婆的内心,他对老婆婆因过于悲痛而失去理智的情怀是深深了解的。作者已经顾不得考虑到我们的感受了,?quot;隐藏"在索瓦热老婆婆的身后,让一切合乎情理的情节如实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时候,我们仿佛听见作者在说:"我这么写是符合老婆婆的性格和心态历程的,如果你现在不理解的话,就留待以后理解吧。最终,你会认识到我这么写的用意的。"

是的,经过认真思索,读者们已经渐渐走近了这位经历惨痛的老人,体会到了她的孤独,体会到了她的爱,更体会到她那因爱而疯狂的举动是那么的无奈悲哀。这样刻画老婆婆的残忍,不是作者的错,他只是一名隐藏在老婆婆后面的,忠实而悲痛的记录者。他仍旧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但是他却通过一名远在后方的老婆婆,间接传达给我们一种战争的残酷。我们终于知道,战争是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对于这个罪魁祸首,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都拿它无可奈何。

我们为了这样的悲剧而痛苦,我们的心里只有更加痛恨战争、渴望和平。战争使老婆婆失去了亲爱的儿子,使普鲁士年轻的士兵失去了生命,使他们的父母遭受索瓦热老婆婆一样的灾难。战争才是一切罪恶的制造者,战争摧毁了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感情,战争扭曲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

在这里,作者为了深深触动读者,再次运用"隐藏"的艺术,没有评论,没有感慨,没有总结,他在结尾只是简单地写了一段话:

"可是我这时候却在想那四个烧死在茅屋里的善良的小伙子的母亲,想另一位被枪杀在这堵墙边的母亲的残忍的英勇行为。我拣起了一块小石子,上面还留着被火燎过的黑颜色。"○15

这是每一位读过作品的人发出的感慨。

这就是莫泊桑创作中的最大特点,他的作品若想流芳百世,就不能随便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只能通过一些行为举止的描写,反映出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不同的,而每个时代对同样问题的观点也是不一样的。作者如实反映现实,却把思考留给读者。在这部作品中,也许有的人同情索瓦热老婆婆的遭遇,进而理解她的所作所为;有些人也许抱怨老婆婆的残忍,认为她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惨祸也不能随意践踏别人的性命;有些人同情普鲁士士兵,认为他们无辜;有些人痛恨他们,认为他们罪有应得。总之,作者让世人自己去慢慢品评。就像我一样,每个人的观点和他日后遭遇过许多事情后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作者最终的意图却是不变的,战争是一切罪恶之源,一切痛苦之首。

作者已经达到了他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读者不但学习到这位作家善于"隐藏"的艺术背后所带来的更强烈的精神冲击外,更为他明辨是非,为正义事业而勇于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莫泊桑的创作是成功而富于功力的,它对于人们思想的触碰要比那些简单的说教更有力、更深刻,使我们在受到震撼之余,也深深地记住了这?quot;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人物,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渴望和平的伟大作家--莫泊桑。

因为不懈的创作,因为对和平孜孜不倦地呼唤,更因为对于时世和人心的永不停止的琢磨探索,使这位文学上的巨匠过早毁掉了健康,在他四十三岁盛年的时候就离开了热爱他的人们。但是,他却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百多篇优秀的作品,无数次对于善良的人性和和平的呼唤!他的作品和他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将深深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参考文献:

○1《自然主义的美学思考》,张冠华等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

○2《漂亮朋友》,郑克鲁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第4页;

○3《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28页;

○4《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36页;

○5《羊脂球》序言,谭立德著,赵少侯等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6《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67页;

○7《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32页;

○8《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9《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10《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43页;

○11、《羊脂球》,郑克鲁译著,译林出版社,1999年3月版;

○12、《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34页;

○13、《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第237页;

○14、《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15、《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