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处理方法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15 10:20:00

导语:初中语文教材处理方法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语文教材处理方法分析论文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就得不断更新、变化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地探求新知,进而迷恋学习,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教材的处理就要有讲究,要深挖课文的内蕴,教出每篇课文的不同特色来。

关键词:教材处理做法抓住特点找准切入点

什么是教材处理,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试验本)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宏观把握的指导下,对教材的微观处理在教学实践中显得具体而重要。

一、要突出文体特点

九年义务教材的三、四册分别确定了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侧重点;五、六册也提出了“培养文学欣赏的能力”。这是按文体特点来编排的,教学中必须按这个原则,抓住文体特点实现教学目标。每种文体都有各自的知识点,如记叙文要掌握记叙的要素,理清记叙线索,把握中心思想,学习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文要求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把握说明顺序的安排,体会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要求掌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理解概括、严密的语言特点等等。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属于文学体裁,从欣赏的角度提出了不同要求。总之,教学重点、教学法则和方法要依不同文章体裁而变化,不能各类课文均套用一个模式。

二、找准切入点

(一)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结构,如果再加上主语“祥子”,谓语“拉车”,便清楚了祥子是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我们不仅要问这是为什么,再深入探究便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再如,朱自清的《背影》,看标题就可以知道作者把父亲的背影作为叙述的主脑,沿着标题追问:这是父亲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时的背影?这背影凝聚了父子之间怎样的感情?经过这样追问,学生很快就把握了全文的主旨。阿累的《一面》,看标题就可略知文章所写的中心事件,如果把标题略作扩展,问:写什么时候,谁与谁在哪里相见的一面,这一面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可全面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抓关键词。如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引文部分“沉重”和“美丽”这四个字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又是全文的纲,抓住了这两个关键词,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就可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过渡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而且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条件。只要抓住了这一句,文章的结构及本文的论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鲁迅的《雪》,怎样理解“那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一句?这句话对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景致对江南的雪与朔北的雪作出了带有倾向性的判断,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北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明白了这一问题,作者敢于直面怀疑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思想感情也就表现了出来。

(四)在导语上下功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上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我先送给大家一段精彩的人物对白,听完之后请大家说说精彩在哪里,好吗?话说邓小平有一次接见法国总统密特朗,两人一见面立刻亲切地握手表示友好,但是密特朗一见邓小平的身高,不禁笑道:“您真不愧为东方的巨人啊!”邓小平抬头一见密特朗的大光头,立刻感叹道:“哪里哪里,您才是西方的明灯啊……”听了老师的导入语,学生大笑,在笑中作了回答:他们两人分别抓住了对方身材矮小和秃顶的特征,使对白幽默精彩。幽默精彩的对白使学生很快进入上课状态,接着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描写,去猜猜分别写了什么人,并说说你喜欢哪一段文字,为什么?再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同学,请同学到讲台上“说特征”,其他同学“猜同学”,进行评价。教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当我们用稚嫩的嗓音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亲切的呵护;然而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小城,当300个孩子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时,迎接他们的却是法西斯匪徒灭绝人性的枪声。今天我们来学习华裔作家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让我们去认识法西斯强盗的凶残,去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这样一来,便渲染了一种气氛,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五)找线索。如教《白杨礼赞》一文,若抓住“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线索,文章也就好理解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等。总之,切入课文的方式有很多,关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切入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长文短教,短文长教

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少不能以文之长短而论,“短教”或“长教”的关键在于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吴伯萧的《菜园小记》一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篇幅较长,可讲的东西很多,但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围绕一个“乐”字进行取舍,阅读过程将化繁为简教学环节如行云流水。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种菜劳动有哪些乐趣?接着,从条件、种植、管理、收获四方面,结合对语言的品味加以归纳,最后让学生将这种“种菜之乐”与《桃花源记》中的“隐耕之乐”进行对比,从而体会革命者乐观、自信的情怀。由此可见,种菜劳动虽为点点滴滴,但反映出大生产运动时期延安军民的精神面貌。这样处理教材,教学目标单一,重点突出,便于“短教”。

“短文长教”的立足点应在教学任务的落实上。譬如,教《陋室铭》这篇短文,了解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文的原因,即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本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在用朗读—解读—品读—赏读这四个环节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文的原因后,我启发学生做了如下的拓展训练:1.将文中的散句改成骈句、对偶句,并作比较。2.模仿课文,给自己的书桌、教室、铅笔盒、卧室、书房写一篇铭文。

四、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宽容大度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和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还应该配以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用朗读制造氛围,使学生似亲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

教材处理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探索,以上所述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仅为引玉之砖。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参.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6年第12期.

[2]中学语文教参.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6年第8—9期.

[3]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4]蒋玉萍.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