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式作文训练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06 07:12:00
导语:话题式作文训练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开放性。话题式作文往往只提供一个话题,一个思维的起点,即一个大致的写作范围,一个记叙、描写、说明、论述的对象,而不是观点,也不是论题。由一个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考生可以由此编故事、发议论,也可以借此为依托抒情,考生松绑了,思想解放了,创造性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出来。话题式作文开放了写作创新的环境,开放了取材的渠道,开放了命意的题材,这些开放性特征,无疑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并完善自我的机遇,使考生能在自己占有资料最丰富的领域,在自己有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的领域,纵横驰骋,一骋才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使考生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从而充分挖掘考生的写作潜能。
2.灵活性。话题式作文文体不限,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以写说明文、抒情散文,甚至可以写应用文如书信等。2000年全国卷作文“文体不限”的命题方式,极大地鼓舞了考生对书面表达的自信,激发了考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为考生主体意识的张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话题作文虽提供话题但文题让考生自拟,它虽有一系列要求,但这些要求都较为宽泛,可以说,话题作文使考生较大限度地获得了写作的自由,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经历灵活地确定自己熟悉的写作内容和中心,选择自己相对擅长的文本体裁和表达方式,或漫谈,或演讲,或独白,或对话,或幻想,或写实……总之,话题作文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展示自己的表达优势。
3.辐射性。话题式作文可以旁骛八极。2000年苏南地区高三作文统考题,是以“减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话题能辐射出许多内容。有的学生写减负要减课业负担、心理负担,也有的写要减轻经济负担;有的学生写减负关键在学校、在社会,也有的学生写减负关键在自己;更有的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从全球的角度来谈“减负”,内容包罗万象、林林总总。学生各抒己见,创新文章层出不穷。
4.论辩性。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两面性,由于“话题”式作文没有限定写作方向,那么,学生就可以正反两方面落笔,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成为佳作妙文。海淀区2000年6月份的高考模拟作文题是以“适应”为题写文章。有的同学从正面立意,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要学会适应自然、社会和周围的环境等。而另有同学却从反面立意,认为不能一味被动适应,应该有条件地适应,如果你的周围环境是污浊的,你也一定要适应它,融于它吗?如果自古以来,你所生活的地方就是不毛之地,你也决不迁移而适应它吗?适应是有条件的,人是世界的主体,应该适应社会,但也要在适应过程中去改造它、修正它,这样就形成了交锋。更多的同学是在一篇文章里,表达了双向的观点,表现了思辨能力。
二.话题作文训练对策
1.组合和转换。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式作文,就是要围绕命
题所给出的内容进行选材组材。其材料的范围相对比较宽泛,约束性也相对减小,这就要求在作文训练中,强化对材料的组合转换能力。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实际上就是一个“话题”式节目。主持人的成功之处主要就是体现在对谈话内容的组合转换上。其实作文也是如此,在一个“话题”统摄下,把丰富内容融进一篇文章,也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首先,结构要有凤头猪肚豹尾。元代人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也。”陶宗仪对这六个字有个解释,说是“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尾响亮。”头要象“凤头”:漂亮、俊秀;体干要象“猪肚”:饱满、充实;尾要象“豹尾”:飞扬、有力。这虽说是对写文章的一般要求,但“话题”式作文尤其如此。否则,失去了固有文体要求的“话题”式作文,内容就有可能失去控制,成为一盘散沙,结构就有可能平铺直叙,波澜不惊。
其次,行文要有“钢筋铁骨”,也就是要有巧妙的伏笔和照应。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一书,就常常指出它的照应之妙,说是“草蛇灰线”,“于前回叙过事字字在,于后回未叙事语语伏”,“伏线于千里之外”。它需伏而不露,明断暗续,逶迤九折,勾联前后。这正象现代建筑中的水泥柱一样,外面是水泥,内在是钢筋。
除以上内容外,还要注意“桥梁”“针线”的作用,这就是恰当的过渡。过渡象是“软件”,在文章的组合、构造中,它是不可缺少的“粘和剂”。许多文章之所以松散、隔断、硬接、硬转,和疏于“过渡”有很大关系。恢复高考以来,最早的“话题”式作文可算是1988年的“习惯”了。这个题目的选材内容,不仅限于一般人想到的生活领域里的好习惯坏习惯,大千世界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包容于内。四川省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写的是一个腐败的李局长,他非名牌轿车不坐,非名牌香烟不抽,非敲门不得进入他的办公室等等,但如果作者不巧妙地在每个叙事后面用“这是他的习惯”,“这也是他的习惯”等过渡性句子,恐怕这篇文章与“习惯”连边也不搭了。
2.求异与辩证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决定了我们在确定主题时有充分的主动权,我们可以依据传统的说法立论,进一步阐明常情常理。但优秀的话题作文更注重求异思维,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如此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深刻,读后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以“适应”为“话题”,如果按照传统的观点,我们自然可以写“适应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适应自然适应社会才能获得成功”、“学会适应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从反面立意,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冲击力,例如“被动适应会导致事业的失败”、“趋利避害才能事半功倍”、“盲目适应等于自戗”、“面对不同的环境,人可以有三种选择:适应、迁移、改造”等。当然,求异是要讲条件的,如果一味地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有可能变成歪理谬论。这就需要有辨证的态度。例如,当我们在论述“近墨也不黑”的观点时,必须首先说明“近墨者”比“不近墨者”更有变黑的可能,然后再从“近墨”只是“变黑”的客观条件,而是否变黑更主要的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条件方面入手展开论述,如此才能服人。反之,如果不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上思考,为了自己“近墨不黑”的观点,而得出“近墨者黑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样一个结论,那就大谬不然了。
3.创新与规范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不限文题,要求宽泛,这种开放、灵活
的出题形式激发了写作主体的独立思考,一扫“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突破了定向直觉思维的旧格局,为考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奠定了基础。为发现和阐明自己的新创见,他们或借助想象去孕育新形象,或凭借联想,由此及彼拓展新意境,或通过纵向思维展示全过程,或反弹琵琶逆向求异表独创,或据发散求创新,从而构建出一个创新的活跃环境。最近两年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了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佳作,这种创新不仅表现在立意上,也表现在构思的新巧、想象的奇特、推理的独特、文体的变异、手法的灵活上。这就告诉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不能拘泥于一种文体,或囿于平面化的表述,或囚于单向化的模式。只有在平时大胆创新,才能在考场上一显身手。但我们同样要注意的是,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旧有成分的新的组合。因此,我们的训练除了要不断探索新的形式,还要注意“规范”,对几种传统的文体、常见的表达手法,我们同样要烂熟于心,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推陈出新”,否则我们的创新只会产生一些非驴非马的怪物。
4.个性与共性
应“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之“运”而生的话题式作文的主旋律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写作是充满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品是灵魂自由舞蹈的大舞台,构成作品的语言是自己的,情感是自己的,思想是自己的,是不可替代的。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许多学生肚里“存货”不多,构思不得法,将写作与心灵世界隔绝开来,单纯视为一种技法,而非心灵世界的表达,因而缺乏关注生活的热情,也就缺乏那种鲜活独特的感受,当然也就不可能表现个性展示文采了,因此,我们要克服“共性”太多“个性”太少(材料司空见惯,构思平庸无奇,行文呆板无趣,立意肤浅无神,缺乏那种人见人爱的水灵灵、活泼泼的生活感受和深刻、独到的思想见解)的弊病,做到“个性”与“共性”两结合。例如,以“挫折”为话题时,可提的问题有“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产生挫折?”“挫折带来什么?”“哪些人容易受到挫折?”“怎样对待挫折?”有了问题,考生就有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前提,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独到的、有趣味的、充满想象力的思想熔铸到作文中。例如,就上面“怎样对待挫折”的问题,你可以说默默承受,也可以谈巧妙化解,你可以强调化挫折为动力的积极主张,也可以坚持以微笑拥抱挫折的浪漫态度。但是,在我们抒写个性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的文章还要得到读者(阅卷老师)的认同。这里就有一个“共性”问题,例如,你如果大谈把挫折转嫁他人,或者以破坏性发泄来减轻挫折带来的痛苦,这种有违社会公德的论述,就有可能失大分。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既要“独具慧眼,表现个性”,但同时又必须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必须符合健康的原则。
5.求诚与文采
所谓“求诚”,就是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要讲自己的心里话,抒自己的真感情,谈自己的真见解,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是外加上去的,不是无限拔高的,也不是无病呻吟的。话题式作文固然易产生宿构或机械模仿,这种虚假的应试做法是不可能赢得高分的,只有动乎衷、发乎情的文章,才能获得读者的喝彩。从写作的角度看,我们并不要求必须写真人真事,有时考题上也明确规定“可以编述故事”,但是,虚构的内容必须符合生活的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有的考生作文有很明显的生搬硬套的痕迹,事先背好一篇文章,不管什么题目一抄完事,这是造成文题不合的重要原因。
那么,是不是讲真话就是好文章了呢?也不然。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云:“言以文远,诚哉斯验”,说明了好的内容也须文采修饰的道理。这里的文采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用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修辞,语言具有一定的表现力或感染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当然,提倡文采,并不是要单纯地追求华丽的辞藻,更不是让形式主义的东西束缚手脚,而是引导考生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汲取民族语言丰富的美感和表现力,使思想感情日趋丰富的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 上一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原则论文
- 下一篇:粮食收购政策的问题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