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培养学生论文
时间:2022-05-13 10:23:00
导语:阅读培养学生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给阅读教学提出的两大任务。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是阅读动力的一种定型。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为阅读能力。语文教育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论述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如:“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哪些阅读习惯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方法是多种的,笔者的看法,大致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引发阅读动机。阅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阅读的内部动机,也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引发阅读动机,首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端正阅读态度;其次要通过讲述、对比、训练等方式暗示习惯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
2.激发阅读兴趣。实践证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专心注意,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意识记;可以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启发学生自觉。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二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及时强化这些行动,克服懒惰的心理。
4.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阅读方法指导要寓方法于实践,主要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来实现。如通过《古井》(六年制第八册)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就可按下面程序进行训练:
第一步,初读课文。①先看题目,从题目中初步了解课文要讲的是古时候留下的一口井。②通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查阅工具书。③谈谈初步得到的印象——课文讲的是什么。
第二步,精读课文。①一句一句地读,把每一句话分清楚,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有的词要放到句子里才能理解得准确,如“乳汁”,文中喻井水。有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例如:“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这句话单独理解就不易领会它的意思,如果联系上句“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联系下文“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到古井边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意思就不难理解:古井把泉水供给乡村的人们饮用,就像母亲用乳汁喂养儿女,只是贡献,毫无所求。②读完一个自然段(或一层意思说完的地方)就停下来想一想,这些话概括起来是什么意思。③照上述方法一步一步读下去,一层意思一层意思想下去。④读完后,回过头来再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如:课文讲了作者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为大半个村子的人提供用水;从早到晚,到古井挑水的人络绎不绝;乡村的人们长年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不要报酬;古井不仅为乡亲们供应水,还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
第三步,把握课文。①根据课文所讲的几个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段末用“‖”表示。②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③把各段大意连起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述三个程序,教学中若能步步落实,反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便得以养成。
- 上一篇:单位劳务合同样本
- 下一篇:党政干部职务任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