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瓶颈分析论文
时间:2022-05-13 08:39:00
导语:语文阅读瓶颈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考试说明》中规定“能够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其中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散文或文化随笔等文章样式上。对这类文章的阅读,学生普遍感到难度大,失分多,不易把握。出现这种情况,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场上情绪紧张,顾此失彼;二是心浮气燥,难以深入;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四是心知肚明,笔不达意。但笔者以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际情况常常是,很多同学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或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似无头苍蝇乱冲乱撞;或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窥一斑以为识全豹,似盲人摸象。如此得到的信息往往支离破碎,甚至背离作品原意。这便是制约我们阅读能力提高的瓶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用通常的说法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形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阅读鉴赏时,就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只要我们把握了散文“形、神”之间的联系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散文作品千姿百态,读来不免令人眼花缭乱,总有些雾里看花之惑。耽于事物复杂的表象,我们却往往忽略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即事物只要可以分类,我们便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那就等于拿到了登堂入室的钥匙。我们大致上以把散文分为写人类、记事类、写景类、状物类、哲理类、文化类等几大类。写人类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境界,为了识记的方便,我们可以把形神关系简单地记为“人——品”;记事类散文大多通过对事件的叙述,表达作者对事件本身的看法,更主要地引发作者对人生事理的思索,可以记作“事——理”;写景类散文多是通过对景致的描绘,来抒发作者观照自然的情趣,可记作“景——情”;状物类散文又多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理想信念,可记作“物——志”;哲理类散文只要是借助一个或一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人生体验、哲理情思,可记作“哲——理”;文化类散文(包括文化随笔),则通过对文化现象的观注来表达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
刻思索,可记作“文——思”。把散文的形神关系作如此的归纳,我们在阅读
具体作品时,获取信息就快捷多了。
以高考试题为例,2001年的《门》一文,就是一篇托物言志类的散文。作者借助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门”这一事物,既写了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门,更写了被作者赋予了象征意义的门,即人们的心灵之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
刻体验和阐释。把握了文章的材料和主旨,阅读起来就不再会觉得晦涩难懂了。2002年的《话说知音》一文,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篇文化散文来阅读。它谈的一定是一种文化现象,却又不会止于文章中的材料层面。统读全文,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篇散文是以作者自己对“知音”的独特感受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谊,但对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弹奏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伯牙依旧应该继续演奏出那“震撼人们心灵的美的动人的乐曲”,在钟子期之后,可能会“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说,伯牙高超的演奏技术实在是来之不易,怎么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轻易放弃呢?因此,所谓“话说知音”,并不是意在如以往其他文章那样去歌颂“高山流水”的情谊,而是借题发挥,表达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思索。读懂这里才能算真正了解本文的主旨。2003年的《乡土情结》也是一篇文笔优美、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人至深的文化散文。作者借《乡土情结》这一民族文化心理,先写了异乡人对家乡的思念眷恋,然后再写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眷恋,从而把对乡土的思念、眷恋与对祖国的思念、眷恋融为一体,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明白了作者借这一文化现象表达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思索,阅读的障碍就扫除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就要形成从“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思路,即先整体观照作品的材料,从而把握作品的主旨,然后再分析作品材料间的内在联系、语言形式和表达技巧,最后再回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上来。这个过程中,第一步是关键。此外,还要尽量多看一点文章,主要指那种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文章,是那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文章,而不是一般“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这是从根本上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根本措施。一位认知心理学家说过,“读者的知识结构和推断能力在阅读中起关键作用”。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此双管齐下,相信大家的阅读能力定会快速提高的。
- 上一篇:监事会党组织的监督调研报告
- 下一篇:私营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