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观
时间:2022-12-01 11:19:36
导语:语文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审美培养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观的培养,亦可称之为“审美教育”,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就是感受美的一门学问。虽然每个人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各有不同,但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才体现了文字的博大精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通过文字本身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升华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老师,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二)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欣赏美也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改以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普遍的审美塑造,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自然、艺术和人生之美等。(三)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说到底,重视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方法,最根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本身没有美丑,美是抽象的、感性的,美能打动人心,也能净化心灵。那么这里的美指的是什么呢?说到底,这里的审美培养指的是,培养学生人生无处不美的生活态度和积极、正面和向上的世界观,只有将这样的美学教育渗透给学生,将来学生才能有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最终也会创造更多的美回馈社会。
二、初中语文教学审美培养的具体措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一)发掘“课文之美”。语文教学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莫不是文质兼修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影子。拿作家臧克家的一篇文章来说,我时常感动于他的《有的人》,“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全诗对比手法运用给人强烈的震撼,一种战斗的激情萦绕心头,这就是对比手法带来的文字美,如果学过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的话,很容易被这两首诗中撼动人心的艺术效果所感染。是的,臧克家的这首诗正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伟大的人格之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之美。作为老师,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课文本身,而是让学生真正读懂诗中的这种思想美,让学生知道奉献和服务也是一种美。其实,初中语文教学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在歌颂着不同的美,老师要做的就是透过课文本身,让学生思考这些课文背后的美。(二)综合性教学,强化“美”的感受。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媒体等技术在课堂教育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语文教育,也能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大胆插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动静结合、形像结合等多媒体,营造更为丰富的教学氛围。我想,这比以往单一的声音教学模式,可以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深层次地激活学生对美的感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出色的山水游记,这篇文章文字精美,描述生动形象,感情表达丰富自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三峡,他们很难与作者形成共鸣,很难感受到文字中的恢弘壮观。这时候,结合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强化学生对三峡之美的感受。我们可以找一张动态的长江视频和一首气势雄伟的音乐,眼前是长江的惊涛拍岸,耳朵里是长江的激情呐喊,老师随机找几位学生朗诵文章,此情此景,即为长江惊心动魄的美感的真实写照,学生们也能更好地感受到这种直击人心的美。(三)联系生活,加强审美培养。将文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是最重要的培养学生审美观的方法。众所周知,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风格,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即作者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无论他们想表达的是什么,这些都不是无中生有的,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我们仅仅追求文章表面的“片面之词”,即使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字之美,但也仅此而已,因为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审美鉴赏是空洞而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教会学生去挖掘潜藏在文字底端的生活之美。举例说明,关于课文《斑羚飞渡》,这篇文章讲述了老山羊为了山羊种族的延续,牺牲自己,为小斑羚们建造了一座身体踏板以换取小斑羚们生存的故事。山羊的护犊之情固然可敬,但联系实际,我们应该想到,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爱护孩子的,父母爱也是如老山羊般深切直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山羊自我牺牲行为背后那深沉的“母爱”,处于叛逆期的初中学生也更能更好地体谅自己的父母。换位思考,作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过是表达母爱而已。
作者:黄泉水 单位:福建南安市南光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春霞.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
[2]魏俊霞.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J].语文教育.2016(19).
- 上一篇:浅析初中语文素质教学
-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学生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