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对素质的培育

时间:2022-09-08 02:55:47

导语:语文教育对素质的培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教育对素质的培育

一、语文素质的基本内涵和要素

语文素质的基本内涵和要素涉及的方面很广,从具体的方面讲有字、词、句的积累,写作、阅读理解以及技巧和方法,从抽象的角度讲有思想、价值观念、文化品位、知识视野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等。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对语文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加以说明:

(一)在情感、价值方面由于国家的需要,首先要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宣传一些爱国的具体事例,来升华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都需要国人代代相传继承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尊重我国的文化,重视我国的文化,以及发扬我国文化,这需要对语文课程好好学习,需要多看书,积累我国留存下来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在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关心当代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从书中体会作者构思的形成,对人物个性的塑造,运用的写作技巧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二)在扩展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上课给学生灌输一些认真读书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有这种读书的意识倾向,然后对学生读书益处有一定了解,尽量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可以让学生看懂的,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书籍或杂志。提高对学生的硬性要求,比如背诵古诗300首中的一些好的诗文,每天定性检查。给学生推荐的书籍,要求学生认真读完以后,写一篇读后感,加深学生对所读内容的反思和理解。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交一篇作文,要求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构思,写作技巧等融入到作文当中。

(三)在学习方法和技巧方面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关键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试着保持每天都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认真看。用心去感悟书所带给你的乐趣,用心体会书中所传达的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是怎样展开的,还有作者写作时所采用的结构。在每一块都有相应的方法的,不过这些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在阅读理解这一块,可以采用精读,略读,跳读等等,针对不同的情况和情形采用不同的读书策略。在考试做题时建议采用略读和跳读结合的方式。

二、语文素质的特征

从以上语文素养基本内涵和要素的内容中,可以总结出语文素质的四个特征:

(一)统一性语文课程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文素养的概念和要素是可以让学生达到这些的。但是反过来讲,由于工具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交流使得语文素养得以体现。由于人文性,带有人文气息的活动的创办使得文化得以传承。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二)适用性理论最终是要应用到实践中的,再完美的理论,主要脱离了现实存在是毫无意义的。对于现代课程理论也不例外。基础教育是要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必需的语言素材和知识的。学生日常的交流需要用到基础教育,这也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有适用性的特点。

(三)可用性语文课程也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生语文素养从形成,到发展再到创新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已经充分说明了语文课程的可用性。

(四)整体性语文素养要求学生达到语文的应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平时学习语文的语言、思想感情、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和方法等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好坏程度体现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它们是分不开的,从而体现出它们的整体性。

三、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方案创新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什么是人文性?人文性是一切好的、善的,可以带给人类健康发展的语言、思想等信息。语文教学是老师通过教材传授学生有利于其发展的知识。

(一)提供自由的文本,关注生命个体,尊重个性差异语文教材,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传输的一个重要枢纽,必须具备文学性时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语文教材的文学性特点是显著的,教材不单是对书上的文字进行照本宣科,也不是简单的对书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这始终只会把知识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教材也不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进行的政治宣传,这是对人类知识的践踏,是在阻止人类的进步发展。教材也不是对系统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会限制人们思维的条条框框,不利于人们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创新。教材的立意应该是把学生的发展和前途放在首位,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发展空间。力求学生做到“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语文教材的时代性特点要求跟上社会进步的脚步,不随波逐,在时代中寻找到具有时代象征性的素材和思想。在20世纪末期,语文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热论。其中主要原因是由几篇有关教育的文章所引起的,比如《女儿的作业》、《中学语文教学手记》、《文学教育的悲哀》等文章的发表。每个时代所传达的气息是不一样的,如果缺乏时代气息,将会造成思想内容陈旧,缺乏创造性等问题。缺乏时代性的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会得到学生的厌倦、反感。不过那时期,出现了一些比较受欢迎的杂志,比如《青年博览》、《读者文摘》等。这些是时代的产物,现如今,它们还存在着,没有被时代所淹没,这是很难得的。在时代条件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尽管残酷,不过也是时代所塞选的结果。因此,教材选文需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从不同的时代中选取素材,关注人类的发展,体现一些具有时代信息的思想观念。语文教材的开放性特点是要以包容的心态去容纳不同的文化,而不是因循守旧去坚持所固有的东西。语文教材,不是以少数人所设计的,而是根据大部分的人群为目标,为其提供具有一定反响和社会意义的精神产品,或者提供给大部分人群的文化食量。我国是曾经是一个文明大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在地方有地方文化,在全国范围内,有供大部分人群共同接受的普遍文化。语文教材在对普遍文化进行编辑的同时,夹杂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可以增加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西湖,历史上有很多文人都对西湖进行过游览,还作了许多的名篇佳句。这就体现了地区文化。引起很多学生对西湖的遐想,甚至有趣西湖的冲动。开放性对语文教材是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语文教材的灵活性的灵活性特点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举一反三,引用相类似的事例,通过比较显示出其中的差别。在语文教材内容上,善于鼓励学生对选文的质疑,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出发,在教学中,善于设定情境模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感受,体会当中的意境。编排一些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当中,体验其中的独特感受。例如演讲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实际表达能力,在众多学生和老师的情况下,克服身心的胆怯。在班级之间进行辩论赛,培养学生的灵活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材料组织能力。总之,对学生进行多方向发展,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更加广泛。

(二)更新教学的理念,强化个性解读,挖掘人文底蕴教学的好坏除了教材的因素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老师的问题;二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下面来介绍一下教学老师的问题: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对语言的运用和修饰化程度体现着教师文学素养。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不足就会使教课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语言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运用就会使语文课虚空,最终使得人文精神很难进入课堂。如今,教师在平时很少看书,进行自我充电,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就会造成课堂内容跟不上时代,课堂气氛死寂。教学要讲究教文育人二者结合,教师教学要注重方法,多看书,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内容要讲究“新”、“趣”、“情”,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育人方面,要做到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教师只有多关心时事,涉及广泛书籍科目,才能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宽阔的视野,强大的精神世界。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平时的接触中感受到教师身上散发的文学魅力。

(三)承认个性的差异,立足健康发展,构建平等平台学生的生存环境不同,基因不同造就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这也就要求教学要消除学生个性的不同。首先,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然后,试着让学生接触各类科目的书籍,对于那些偏爱某一类科目的学生试着鼓励其阅读。为了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构建平等平台,引导学生扩展其阅读面。根据学生个性化的特点,满足学生自身的需要。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知识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之外,最低要求是要具备基本的文学常识,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自己独到的思想,另外,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是语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