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质提升及自学能力培育

时间:2022-09-08 11:45:10

导语:语文素质提升及自学能力培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素质提升及自学能力培育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不可忽视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叶圣陶先生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培养良好习惯是何等的重要.所谓语文素质,就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语文素质的提高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归结为教学目的的一个内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知道只有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进行语文学习的实践,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习惯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要提高语文素质,必须重视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在较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而掌握学法又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因此,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学生独立实践的长期性.我们要确立正确的学习观点,切实弄清楚,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学知识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掌握学知识的方法。比如在识字,阅读中我们提倡教、扶、放.目的是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的运用.二是随机性.随机性就是随着教学过程及时点拨渗透学法.如,引导剖析课题后随即追问一下,“从本课的课题中你了解到什么”,经常这样就能使学生逐步把握“从课题了解内容,把握中心,理出层次,搞清体裁”等有关学习方法.在分段与归纳段意的训练中,我们不仅让学生说出段落起止及段意,而且还要要求说出其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在分段时要教给学生分段的规律,在总结段意及概括中心思想时要教给学生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的方法.这样学生逐渐养成自学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质。三是递进性.自学能力的形成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进行有序的训练。如一年级要求说写完整话的训练;二年级要求句子间连贯的训练;三年级要求说写片段,以及进行先说后写,说写结合的训练。在分段训练的梯度上要求由浅人深,形成一定坡度,由概括自然段段意到分好结构段归纳段意,教师要教给方法,最后形成分段写段意的能力和习惯.自学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凡能力都是通过反复多次实践形成的.由此看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必须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如:听话,写话,阅读,作文的过程.下面就谈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低年级侧重提高听话,说话,观察的能力

问: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了什么?怎样做的?心情怎样?结果呢?每幅图都抓住了这个观察顺序,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客观认识事物大有益处.听话能力.听话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会听是会说会写的前提.因此,从小学生人学开始,教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听别人讲话,尤其是教师讲课对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认真听讲。听后不明白的问题向教师发间.长期下去学生就会一听就懂,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能力.说话是写好话的前提.只有会说才会写话.低年级的看图说话,通过看图先让学生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他们干什么,表情如何.遵循的原则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并且教给学生看图方法,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前到后,由左到右.观察要抓住主要人物.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力,就利于学生实践,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高,观察能力.如果一个人平素有良好的观察习惯,那么他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肯定强.中外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如牛顿、爱迪生、鲁班,都很善于观察。他们都是看了生活中的某种自然现象,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从而激发了巨大的创造热情.对于小学生,从小就应当注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那么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在课内学习看图学词、学句、学文时就应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而且要边观察边思考,再展开联想.如在教一年级《小猴子下山》一课,书上有五幅图,只要教师教好第一幅图的观察方法,下面几幅图学生就会自己很好地观察出来,再理解课文内容就不难了.在观察时也要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如:

二、中年级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知识面的扩展,到了中年级就应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年级重点是段的训练.这样就要教给学生学段的方法.《珍贵的教科书》第二段,按如下程序引导学生去学段.①这段共有几句话?②每句各是什么意思?③哪些话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紧密的句子形成了段中的层.④归纳一下这段要说的意思是什么?这样,我们便在引导学生理解段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渗透了学段的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学习这段的方法去学习其它几段.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把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独立探索统一起来,科学地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鼓励各自采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段落。让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只要教师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反复练习应用,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形成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最重要的保证.

三、是高年级侧重培养自读,自写习惯

随着年级升高和学生的各种能力也相知评储应年高备量的增加,这个时期,教师应在低年级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二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要想让学生从小就抛掉未来文盲的帽子,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以自学为主线,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老学生自己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亲自动脑毒动手、动口,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首先应教给学生抓住教写作特点的方法.每篇课文都有它的写作特点,抓住这些特点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落花生》一文是一篇重点非常突出的课文.要根据单元训练的重点,教学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并教给学生抓住文章重点的方法.(l)这篇课文从形式上看,详略非常分明.即详写的内容就是文章的重点,也就是说种花生和收花生是略写的.而过收获节是详写的,是文章的重点.(2)从课文的内容上看,吃花生与谈花生相比,谈花生的内容与中心密切相关,则为重点内容.(3)从写作目的上看,赞花生和学花生相比,其文章的写作目的是学花生,即是‘赞’为‘学’服务的.因而学花生是文章的重点.通过这种层层深人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抓住文章重点的方法,对最后揭示作者是怎样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其次,要精心合理设计板书.

让学生通过板书去深人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深人理解以后,才能对文章的内容有所认识,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在教学中,板书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人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从中理解作者思路,另外,教师还要在讲读课文中进行准确恰当的归纳和概括,并指导学生回忆归纳本课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把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如在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在教完第一段后,让学生回忆和归纳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的第一段,经归纳概括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让学生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在课外也能自觉地学习各种课外读物,自觉完成作业,自学预习新课.

预习,本身就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力措施.预习时,要注意培养思考习惯,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从思考词句到思考内容,从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利用布置预习一和检查预习的机会,教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思考的兴趣和习惯.大纲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因为习惯的早期培养,对人一生的发展极为重要.一种好的习惯,就能造就一个人;一种坏的习惯,就会毁掉一个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用法.在具体教学中用什么方法,不能机械地套用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作统一规定.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完全必要的,“教是为了不教’,“书越读越薄”,其含义就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现代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教师认真抓学法,就能使学生掌握学法,在提高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