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语文课堂教学渗透表情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18 03:00:11

导语:盲校语文课堂教学渗透表情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盲校语文课堂教学渗透表情教育研究

【摘要】盲生由于视觉缺陷,难以通过视觉来模仿和学习情感的表达方式。在盲校语文课堂教学渗透表情教育,培养盲生的言语表达和情感表现能力,能够对盲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升盲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盲校;语文教学;表情教育;缺陷补偿

表情是情感的外部表现,也是人们判断他人情绪、情感的客观依据,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随着阅历和修养的增加,人们可以根据当下所处的环境,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表情,这一过程中视觉所起的作用相当重要。在生活中,明眼人可以通过视觉观察世界,模仿他人,建立情感与形象的直接联系,从而形成丰富的表情。由于视觉的缺失,盲人缺乏对情感表达的形象认识,从而导致他们的情感发展受到限制,难以在认知事物时激发特定的情感。这是盲生表情冷淡的一个重要原因。表情的控制与调节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盲生由于视觉缺陷,难以通过视觉来模仿和学习情感的表达方式,但可以通过其他感官学习加以补偿。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肢体语言、表情和语气的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盲校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在盲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表情教育对盲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能对盲生今后的生活、社交、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为盲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盲生表情发展问题现象分析

为了在后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优化表情教育,笔者首先对盲生表情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一是面部表情能力普遍较差。在长期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笔者发现,不论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盲生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呆板、冷漠的,同时,他们经常会做出“不合时宜”的表情。例如,有学生歌唱得很好,但缺乏表情,无法使人感受到声情并茂;有学生相声说得不错,但面无表情,手势也很少,想引人发笑却常达不到预期效果;有学生犯了错,老师批评他时,他脸上却一直却挂着“笑容”;等等。二是身段表情能力总体不佳。笔者对某盲校高年级39位盲生(其中全盲学生18名,低视力学生21名)进行观察与测试,结果发现:90%的全盲学生、25%的低视力学生不会做摆手、握手这两种动作;仅有23%的低视力学生能较正确、自然地做这两种动作;其余的学生能做这两种动作,但较为生硬、不自然。可见,盲生在身段表情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三是言语表情能力亟待提升。盲生在说话时语调大多缺乏变化,讲话速度较为缓慢;发音时嘴唇动作少,音调普遍低沉;经常出现“语义不合”的问题,将许多没有切身经验的词语概念不求甚解地任意套用。此外,盲生在各种场合与人交往时,言语表情大多单调且不合时宜。可见,盲生在言语表情方面同样存在着明显不足。但在盲校,朗诵、合唱等社团活动非常丰富,经过练习,很多盲生在言语表情方面提升较大,能够较好地掌握言语表情技巧。总体而言,盲生表情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面部表情、身段表情两个方面,言语表情能力在经过一定的练习后会有较大提升。因此,盲校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的教育,同时继续抓好言语表情的指导,从而全面有效地增强盲生的言语表达和情感表现能力。

二、盲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表情教育的步骤与内容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在第四学段“口语交际”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要“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新课标在中高年段提出表情发展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了盲生能力发展特点和盲校教育教学实际。然而,盲生的表情教育应是全学段都要注重的内容,盲校语文教师要抓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契机,从中挖掘表情教育的资源,从认识词语词汇入手逐步开展表情练习,使盲生在理解表情词语词汇的基础上逐步增强表情管理能力。(一)注重对表象词语的理解。表情是一种视觉直观,由于盲生缺少对视觉形象的认知加工,在了解表情时需要借助直观学习。因此,要提升盲生的表情管理能力,首先应当培养他们对表象词语的理解能力,引导他们逐步增强直观表象能力和感性想象能力。教师在盲校语文课堂上教授蕴含感情色彩的表象词语,如麦穗、波浪等时,要为盲生进行详细的解读,引导他们努力去感受表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盲文凸点图或搜集一些表示喜、怒、哀、惧等基本面部表情的泥塑品,方便盲生使用触觉感受词义中蕴含的情感,逐步提高盲生对表情及其所对应的情感的感知和认识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二)重点强化姿态、神态词汇的练习。在盲生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之后,教师要就姿盲校语文课堂学习态、神态方面的词汇开展重点强化练习,引导盲生去感受和理解自己或他人表情的变化。在教授如“抬头、摇头、挺胸、招手、挥手、微笑、皱眉、屈膝”等表示基本面部表情或姿态的词语时,教师要准确地描述,并做示范表情或动作让盲生触摸,鼓励他们尝试模仿。在盲生模仿出相关表情后,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帮助盲生建立正确的表情概念。当盲生掌握这些基本面部或身段表情后,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一些表示神态心情的词语,如“喜出望外、动人心弦、垂头丧气、大喜过望、情不自禁、聚精会神、忍俊不禁”等,帮助盲生将相应的情绪情感与姿态神态词汇形成正确的对应关系,强化对这些表情的理解。(三)开展丰富的表情教育活动。对于盲生来说,抽象词语词汇练习必须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等丰富的表情教育活动,让盲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并运用面部、身段以及言语表情来表达。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荷叶圆圆》这两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角色扮演贯穿整节课堂,让盲生分别带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利用身体姿态的变化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这样不仅可以使盲生充分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盲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练习了对表情的控制和调节。(四)重视多种表情的综合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各种表情需要综合运用才能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因此,课堂上仅仅教会盲生运用某一种表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盲生综合运用多种表情进行沟通的能力。例如,盲生在表情达意时容易出现动作生硬的情况,做不到各种表情的自然配合与协调运用。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表情朗诵法对盲生进行指导,让盲生在言语表情外再配以适当的面部与身段表情,既加深盲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使其练习综合运用多种表情进行表达。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和社团活动,鼓励和引导盲生综合运用多种表情,不断优化日常的沟通交际。

三、盲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表情教育的成效与思考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表情教育确实能显著改善盲生的情感表现,使其在精神面貌、待人接物、情感发展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盲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地运用一些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原来盲生很少运用手势与人交谈,现在他们已经能够比较自然地运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与明眼人的交往中,也不像以前那样缩手缩脚了;经过表情教育的盲生,在诗朗诵时,会自然地加入一些身段表情,同时也会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当然,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如:对于不同学段的盲生,如何更科学地确定表情教育的侧重点;表情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之间如何更好地协调配合,从而不影响语文学科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如何提高全盲生和低视力学生的表情教育实效等。这些问题需要盲校语文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探索实践,以进一步增强盲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为盲生更好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孙建国 徐文秀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盲聋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