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主体认知研究

时间:2022-01-22 10:40:02

导语: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主体认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主体认知研究

摘要: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将教师的优势融合学生的优势,才能共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教师向学生的“一种传递”,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发挥二者的作用共同完成的。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时,我们面对诸多的学生问题,如果单凭一己之力,往往很难将所有的问题都加以解决。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认知,要将学生的能力作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将教育效能最大化地展现出来,从而解决教育问题中的难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学习者。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学生;主体认知;策略

观察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与传统的教育大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对学生地位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于是就让教师成为课堂中的主角、中心、权威者,将教师的教育效能最大化地展示出来。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而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主体价值,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学生有太多的学习困惑、成长困惑。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要探究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解答学生的困惑。同时,学生如果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能够具有辨析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时,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认知,让学生能够诠释自己的主体价值。

一、优化课堂学习氛围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答案,要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课堂中应用对话模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积极地交流;教师要平等地和学生相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对于学生产生的质疑和困惑,教师不要盲目地否定或肯定,而要为学生留出一段时间的空白,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自行反思。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解决自己成长和学习中的难题。学生要愿意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并愿意与其他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进行碰撞。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把握住语文知识的内涵,感受到文化的魅力,生成个性化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成为拥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还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失败的体验。教师就是要多加引导,让他们恢复学习的自信心,拥有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看到自己的个体价值;让学生亲身经历成功与失败,并且积极地总结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主体认知的策略分享杨同菊(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重庆江津402260)经验,这便是真正达到了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样,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探究活动,学生不再会觉得困难,反而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时,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在教师开展“教”的活动之前,先完成“学”的活动。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通过与教师积极地进行交流,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使自己的学习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笔者并没有让学生草草地了解,将标准答案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让学生借助QQ、微信、博客等交流平台继续探究学习。学生借助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将问题转变为课题。[1]在课题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生成了个性化的感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能自主进行解决。这便是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时,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能完成学习任务,在离开课堂之后仍然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

三、利用好第二课堂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即使采用分层教学,仅仅用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也很难实现人人发展这个教学目标的。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好第二课堂。随着专业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课堂所能展现给学生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要想在学习领域中,获得更多的发展,不能仅仅在小小的方寸之间精耕细作。他们需要成为流动化的学习者,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自己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完成。语文知识充满了生活气息、文化气息。学生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生活体验,需要在品读、感悟、欣赏中培养文化素养。因此,学生也要离开课堂去探寻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由此可见,第二课堂的构建,对学生成为主动型的学习者,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笔者建议,在构建第二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让学生参与情景创设,角色表演,让学生参与讨论,用多种方式完成教学评价。如在学习《蜀道难》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借助自己的能力搜集了四川的地形,地理概貌以及四川独特的交通方式,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然后,我让学生借助朗读比赛,品味文章中的情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课上学习与在第二课堂中的学习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活动。[3]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形成主体认知与教师结成学习同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静娴.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2]徐龙年.论叶圣陶的本位主导观及其现实主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3]万国艳.探求相通点抓住切合点——谈美术专业的语文教学[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作者:杨同菊 单位: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