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语文实践的历程
时间:2022-09-08 09:34:00
导语:阅读是学生语文实践的历程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修订版《大纲》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于语文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在小学阶段,语文应主要作为交际和获取知识的工具来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现代心理学语文学习结果分类观来看,小学语文学习结果可以分成:知识、技能(语文动作技能、语文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情感(或态度)。知识是指课文内容知识和语文知识;动作技能是指发音技能和书写技能;智力技能是指正确应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思想的技能;认知策略是与学习策略同义的,即指学习方法、途径;情感含道德和审美两方面。其中,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都必须通过练习才能习得。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改造和重组的过程,学生是积极意义建构的主体。所以,学生的“理解、积累”不能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学生的“运用的技能”不能靠教师教出来。只有学生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修订版《大纲》就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成为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这个语言文字材料有所感而领悟,或者在反复的诵读中领会,或者联系经历、见闻加深认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反复练习运用语言,逐渐形成技能,习得语文知识,掌握语言规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往,进行口语交流,培养听说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得到语言的积累。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书,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发展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要让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语文实践过程,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思想,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
确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制定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阅读教学目标。其次,在这个基础上,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
1•从以读懂课文内容为目的转变成以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课文内容虽然也属知识范畴,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并记住这些内容就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但是,在语文学习中,这种知识是辅助性的,它对语文技能的形成只是起到支持的作用,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不是就形成了能力。因此,课文就只能是一个例子,学生通过学习这个例子,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课文是例子,通过理解这个例子,训练他阅读文章的能力。
2•从以教师分析情节、讲解课文内容的活动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以读为本,转变成学生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感悟、学习、运用和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为主。如上面所述,教师再精彩的分析讲解,也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展开讨论和交流,利用课文这个语言文字材料练习运用语言,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习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教师是讲授者转变成是组织者、指导者、点拨者、传授者、培训者和教练者。在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获得的点拨者、传授者,学生能力养成的培训者、熟练者。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得到语言的积累,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4•从以课文结构设计教学思路、结构转变成以教学目标定向,以标设教,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思路、结构。以课文结构设计教学思路、结构,是为以读懂课文内容为目的,为教师分析情节、讲解课文内容服务的。语文教材不像理科教材那样按章节系列编排,知识点明显,而是由一篇篇文章选编而成的,知识点、文化内蕴、语言感悟、语言积累和情感陶冶隐埋其中。而且,每篇讲读课文都含有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含有语法、修辞、写作知识等内容,都需要通过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听话能力的培养训练来理解课文内容。如果按课文结构设计教学思路、结构,必然导致面面俱到,导致教学的“少慢差费”。以教学目标定向和设定教学环节,就能约束和规范阅读的教与学的活动,克服教与学的随意性。以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来设计教学思路、结构,能够“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大纲(试用修订本)》);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感知、理解、内化,转换成为自己的语言,并表达出来;能够让学生经历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形成技能的全过程。
要让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语文实践过程,教师还要注意采取以下策略:
1•教学过程学习化。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情境,确保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组织指导学生通过个体自主学习、生生合作学习,动眼、动口、动手,用耳、用脑,读、画、听、思、议、练,进行学习、感悟、交际、运用。然后通过师生合作,在交流讨论的交际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引点拨下,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和语文基本功训练,进行语感的培养,进行练习运用语言的训练,得到语言的积累,完成由不会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的认识过程。
2•组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个体自主学习动态组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师生的合作是主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在三种学习组织形式中,个体自主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都必须在充分的个体自主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在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中介,是让全员参与实践活动、交际活动的保证。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和谐组合,是实现主体和主导和谐统一的保证。三种学习组织形式都应建立在问题情境诱发的认知冲突之上。教师应把握的原则是,什么问题可以个体学习,什么问题可以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教师指导。
3•根据教学目标从教材内容中筛选确定教学内容。既然课文是个例子,就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句、每一段进行精读细讲。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从教材内容中筛选确定教学的内容。哪些教材内容在整体感知中读过就行了;哪些教材内容可以读一读、说一说,就过去了;哪些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要组织学生认真地展开学习活动,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筛选确定。做到既唯书,又不唯书,即紧扣教材进行学习训练,又不是每句每段都指导学习理解。
4•把握学习内容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结合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修订版《大纲》的这段话,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注意综合和联系,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要达到这个要求,关键是在阅读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结合点,然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多种交往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如人教版第三册《狼和小羊》中小羊的三次答话就是一个结合点。这部分的教学,要紧扣“为什么说是故意找碴”,进行读懂词句的训练;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训练;展开口语交际活动,进行说话、听话的训练。又如第十一册《鸟的天堂》中的“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也是一个结合点。这个结合点的教学不但要进行词句理解的训练,读懂自然段的训练,而且要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进行听说训练,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想象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 上一篇:语文实践活动的试验与探索
- 下一篇:中学课本语文实践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