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试验
时间:2022-09-08 08:19:14
导语:语文实践活动试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于一身。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陷入了“抱着课本打滚”的怪圈:教师抱着课本教,学生抱着课本记,训练抱着课本做,考试抱着课本考,语文教学就是用几篇课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印证和针对语文和知识进行的重复训练。结果把学生禁锢在小天地里,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封闭了他们的视野。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这一点看,素质教育与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小孩子”“教学做合一”“手脑口并用”的教育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素质教育的方向就是让学生生动和谐的发展。语文教育的核心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格修养。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就是给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
一、用心灵去感悟
读书,读书,就是让学生自己来体验读书,学会读书。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输入量,一册书只有二三十篇文章,讲得再高明,再精彩,也很难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没有相当大的输入量,学生要积累没积累,要经验没经验,要体会没体会,什么都谈不上。为了加大阅读的输入量,加速学生阅读的自我进步,我们开展了“3分钟朗读活动”。基本想法是以课外丰富课内,以课内推动课外。具体做法:利用下午的预备时间按座号轮流来朗读。第一步,由于学生缺乏辨别审美能力,我把好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然后再给全体学生读。第二步,学生有了筛选作品的能力,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觉得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方式向同学作推荐介绍。介绍包括:作者介绍、作品价值、内容概括等。演讲时可以列提纲,但鼓励“脱口秀”。个别程度较低的,允许“照本宣科”。“3分钟朗读活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且使之不断丰富发展,形成序列和特色,成为学生的最爱。
二、用心灵去聆听
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读是吸收,写是输出,只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出。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如排山倒海之势向我们袭来,如果还固守原来学就的一丁点知识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只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吸收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可见,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阅读,并不仅仅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生活。几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天给学生读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每天欣赏一篇美文,就犹如每天品尝一次美味佳肴。我还坚持选一些时文进入语文课堂,这一做法大受学生欢迎。这些时文,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既有科技的,也有人文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从每天听读一篇文章中得到了益处,不但培养了我的阅读能力,也培养了我的写作能力,我的语文成绩的提高得益于每天听读一篇文章。”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的读物都应进入中学生的视野,惟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的精神巨人。
三、心灵的自由放飞
作文教学,往往在内容上、文体上,甚至思想立意上对学生限制过死,教师学会了“把握规律”,学生学会了“照猫画虎”。多年来,作文训练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引诱学生言不由衷说大话、套话、假话。由此,学生作文中个性被压抑了,思维的翅膀被折断了。为了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张扬学生个性,我坚持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倾诉自己内心所思所想的最佳方法。几年来,无论带任何一届学生,我首先交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写日记注意八字方针:真情实感,随心所欲。可以写伟大,可以写平凡:可以写过去、现在、未来;可以与平凡人商榷,可以与大师对话。其次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一开始我采取了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一期一总结的形式。通过检查督促,学生逐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习惯养成后,为了进一步督促学生,采取了一学期总评比一次的形式。首先学生自评,在自评的基础上,推荐优秀的日记参加班级的总评。对那些写作认真的学生,老师赠送一份纪念品,并题写三言两语带有肯定勉励的话语,如:你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你今后学习生活中成功的保证,祝你进步更大!日记,魏书生老师称之为“道德长跑”,在这“长跑”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精神品质为他们今后会学习,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个性的随意张扬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近几年来,我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指导他们办小报。首先指导学生学习办报常识,让学生掌握办报的知识,培养学生办报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办报是语文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自己的语文课堂学习相辅相成的。第二步指导学生给自己的小报起一个名字,同桌在一起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有的学生给自己的小报起了个既有艺术性又非常深刻的名字,如“雨丝”“小雨点”等。要求同桌一周办一期小报。一周一评比,把内容、版面设计优秀的小报在教室里展览出来;一月一初评,把一月以来办得文质兼美的小报,老师给写一个简短的评语,在校园内展览出来;一学期一总评,老师给一学期以来办得规范、认真的“小报人”发一份纪念品,并把这些小报装订成册,保存在教室的图书角里。通过办报这一活动,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吕叔湘先生指出:“要是我们把课外阅读抓起来,就能够把喜欢看书的学生由少数扩充到多数,这对课内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语文教学局限在有限的教材范围内,学生的视野是狭窄的,思维是封闭的。突破教材联系生活,学生学习语文才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就像刘国正先生说的那样;“语文的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比作鸟的两只翅膀,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两只翅膀才能飞翔。”给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这样,语文教学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具有基本的语文积累与语文运用能力之外,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增强了学生观察社会,适应于社会、实践于社会的综合能力。
- 上一篇:实施语文实践活动措施
- 下一篇:开拓课堂资源促进语文实践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