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思考

时间:2022-04-27 02:47:04

导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思考

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是认识、领悟与把握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语文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的内容,提高人文素养与思维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积累的发展成果和智慧结晶。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是根性的教育,要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站得稳、守得住的“根本”,引导青少年学生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觉,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智慧精华,使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前进的精神力量。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落地生根,指向未来发展,使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教育相适应、与学生的成长相协调。我们“形而上”地传授人文之“道”,而且必然“形而下”学习运用“语言”之“器”。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的内容,提高人文素养与思维能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要凭借文学欣赏品美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审美阅读和审美表达能力

文学是一种人类文明最璀璨光华的文化审美形态,以语言为媒介实现对生活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充分地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的璀璨的文学范式,是中华优秀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艺术的精粹。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需凭借文学欣赏品美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审美阅读和审美表达能力。文学品美欣赏教育,其一,从作品文本入手,研究文学审美的蕴含和表达方式;其二,从创作主体出发,研究文学审美表现的个性和风格;其三,立足于欣赏者角度,研究文学审美接受的过程和效果。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主体的自主、能动性,最大效能的形成阅读、理解和领悟以及写作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文化智慧的培育生成过程,提升其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

文化教育是一种文化方法论,又蕴含一种教育目的论,即“化人”“化文”双重目的。首先,文化是人的认识方法和创造方式,更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人的认识和创新根源于生命本体和人的生活,也为其服务。以此,教育更趋于人性化,充满生命生机活力。其次,创新和创新能力不仅来自知识,而且源于孕育知识的文化。创新是各种文化的共同本质和不竭的动力,是人的精彩展现和集中表现。那么,教育就要更积极地激发和凝聚创新的力量。教育的过程就是“以人化文”和“以文化人”的文化过程。“人化”和“化人”二者统一起来,是文化的本质,也是教育的关键。一方面,强调人性,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完整而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强调文化,以完整全面发展的文化教育人,培育人。强调文化的性质,就是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文化创新的人文内涵,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实现对语文教学的突破和超越,全方位地把教育发展、人的发展和文化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最大限度地学会创新,推动知识、文化和教育不断地创新、进步和发展。

作者:张小军 单位:平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