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2-04-03 09:10:10

导语:职业学校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学校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摘要: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还可以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然后分析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语文素质中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因此,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一、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强教学的内涵,拓展文本的外延,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是十分难得的瑰宝。例如,在教学《归园田居》时,要让学生在理解诗文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品读与教师的讲解,感受陶渊明田园诗的素材来源及其既朴素又形象的风格特点;通过对诗歌的品味,感受田园风光之美,以及恬静舒适的田园生活情趣。此外,让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感受其回归自然本真的淡泊心境。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淡泊名利等文化思想的熏陶。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1]。

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借助工具书轻品读理解。在职业学校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一般都是依靠工具书来理解课文相关内容,虽然能降低理解难度,但是学生也因此减少或失去了自己阅读品味体验的机会。这种理解是外在的,并不是通过反复品读感悟出来的,所以往往比较肤浅,也容易遗忘。学生利用工具书来学习,学习方式也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选入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的都是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如果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一味通过工具书来对其内容进行翻译和学习,很难将自身见解融入其中,从而缺乏对古诗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鉴别力,也就失去了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二是重知识积累而轻情感熏陶。当前,一般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经典文言文句段篇的背诵,而不注重学生对其所包含的思想内涵的深刻品味和解读。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很多古诗文,其中蕴含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都会面临学习的压力,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很繁重。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述古诗文翻译后的内容,那么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就比较困难了,也难以从中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情感,使得学生难以从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最终无法对学生情感熏陶带来有益的体验[2]。

三、对策与建议

(一)由表及里,深挖内涵。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编排,其中的很多文章都蕴含着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传世之作中的精品。所以,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还要深入挖掘文章表面文字下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从教材中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选入的都是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其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并切实强化对其内涵的讲解,才能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从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教师通过对不同人物性格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分析,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背景资料,从主题思想、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入手,找到文章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学生通过反复品读,逐渐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其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了解作者,深度解读。教师应带领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情况。我国古代文学曾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大量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去阅读与学习。不同时代往往具有其显著的特点,我国古代文学也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不同的作家在写作上具有不同的风格,而不同时代往往都有其代表作。所以在古诗文学习中,加强对作者生平事迹的了解,能更好地强化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深度解读。因此,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前,需要加强对作者的生活背景、经历等方面内容的了解。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往往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并将自己的真情融入其中。例如,李清照的词所涉及的内容多是“闺中生活”,所表达的也就是相关的所见所思所感,主要聚焦在自然景观和离别愁绪上,以念旧怀乡之情为主。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后半生过得比较凄苦,给人一种惆怅和哀愁之感。故此,只有知人论世,人与文结合着去分析,才能更加准确、深度地解读作品。(三)以文言文教学为载体,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言”与“文”的兼具性。所以在文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文言知识的内涵,在文化意蕴的熏陶下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在注重“言”的同时还要注重“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劲的动力。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名篇。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因而我们必须对文言文的深刻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切实加强对其写作特点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促进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的造诣,促进学生良好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发展。我们说过,中职语文教材的编者在选取文言文时十分谨慎,选取的都是很经典的作品,其语言十分精妙。例如,郦道元的《三峡》、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是引人深思的写景抒情美篇。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由于考虑到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味地直译,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文章语言原本的美。而在语言表达比较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篇以及修辞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和指导学生发现即便是相同的事物,由于写作手法不同,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感受也不同。例如,《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左传》中的《曹刿论战》,以不同的手法表现了人物的形象。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四)注重汉语思维方式的突出和应用。汉语不仅是基础语言,还是中华文明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我们的学习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学习古诗文时,需要基于汉语思维强化对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从中学习和领悟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多的素材。例如,《六国论》这篇文章开门见山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弊在贿秦”,然后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得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另外,古诗文中常用的对偶句式,也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对称和均衡。(五)把握主旨,抓住“文眼”。在学习语h文课文时,只有抓住“文眼”,准确把握主旨,才能让学生更为准确深刻全面地把握文本。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找“文眼”。以《阿房宫赋》为例。当时正处于唐王朝日渐衰落的唐敬宗宝历元年。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是一个昏庸无道、荒淫享乐的人,到处修建宫殿。于是作者杜牧借助秦朝从阿房宫的修建毁灭,得出了“秦爱纷奢”的结论,以此深刻惨痛的历史教训来警示当时的朝廷。(六)以古诗词为载体,强化中华优秀文化的渗透。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加强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从中认识和感知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教材中所选编的古诗词,更是百世流芳的经典佳作,对于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传统文化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一是借助多媒体渗透。古诗词的字数较少,但离我们现在的时间非常久远,如果让学生直接去理解其意思和意境,有较大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歌所描述的场景再现出来。二是在诵读想象中渗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方法,加强对学生古诗词的诵读训练,是渗透传统文化和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从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3]。

综上所述,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深刻解读作者、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等方法,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古人圣贤的思想智慧、高尚品德和文化魅力,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升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杨蓉.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天地,2017(10):94.

[2]朱敏.浅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5):30.

[3]李培莲.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语文天地,2016(18):83.

作者:李巍 单位: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育艺术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