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实践“刚正”思想培养与思考

时间:2022-03-15 04:28:07

导语:语文教育实践“刚正”思想培养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教育实践“刚正”思想培养与思考

摘要:“刚健有为,中正处事”的刚正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刚正”不仅是一种高尚的人品,更是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语文教育是传承这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场所,在注重知识性的传授同时更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思想的传承。如何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落实传承“刚正思想,以及在过程中有哪些思考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刚正思想;语文教育;熏陶;思辩

一.语文教育培养“刚正”思想的现实意义与优势

“刚健有为,中正处事”的“刚正”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易经•乾》有云:“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刚健是刚而能久,刚健而并中正,即要做到刚正有为而不过分,不走极端,坚持原则,以“中正”的态度来行事。刚正思想的培养主要在三方面,其一是培养学生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抱负。感知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概;感悟杜甫“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感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其次是培养学生身处逆境能有坚韧精神和顽强意志。觉悟西伯昌拘羑里七年,仍演《周易》的坚韧;领悟孔子厄陈、蔡,七日不火食,作《春秋》的毅力。培养“温顺好礼,临危刚烈”的品格。三是培养学生敢于否定,勇于革故鼎新的精神。让学生真正领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锐气。语文是中国人的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语文教育是传承“刚正”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场所,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思辩丑美善恶为途径,通过思想领悟渗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情怀和文化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形成自觉的良性循环。在传承刚正文化教育实践中语文熏陶比单纯的思想政治更具优势。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利用灌输,形成比较枯燥的思想政治说教,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经典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或是经典、优美的文学作品,或是与自身成长和日常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为语文学科中渗透刚正思想教育提供优越条件。

二.语文教育培养“刚正”思想的实践

1.名人传记中熏陶“刚正”思想熏陶“刚正”思想的方式是提供示范和榜样。学生名人传记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传主的行为举止,从传主言行中得到身心的熏陶。示范,就是在特定时期产生的同类的情况中最为显著的代表人物和事件,也就是先进典型。学习具体的先进典型比学习干巴巴的理论和教条更能引发学生的代入感,也更能接受榜样的正能量,并把这种正能量转化为提高自身的“刚正”思想修养。在名人传记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有老师的引领。老师的激趣很重要,教师要博览群书,多了解名人传记中的“刚正”思想。如讲到为国为民能够顺手拈来文天祥、,在讲到民族气节方面能够顺手拈来岳飞、苏武,在讲到从立常志,立大志方面可顺手拈来李四光、。这些名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刚正”思想的养成,有着说教无可替代的影响和激励。开设名人传记选读课虽然中学课程很紧张,也要每周开设一节名人传记选读课。通过开设公选课,目的是保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学生的集体阅读时间。教师利用这个时间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制定读书计划进行有序而系统地阅读。根据学生阅读的共同爱好,三五位同学分成一个阅读小组,小组在选材的时候可以偏向于传主的某一种气质或某一方面成就,整理传主的生平(包括童年生活影响、“刚正”思想发轫时期的经历,以及工作实践过程),传主的突出事件,一生贡献以及学生阅读心得等内容制作课件小组内分享,同时把小组中优秀的代表在全班分享。通过分享,老师就可以掌握学生们被这些传主思想熏陶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学生瞻仰当地名人故里把名人传记的读与行结合起来,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可以了解名人的生平经历、卓越贡献,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时利用本土丰富的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去瞻仰当地名人故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了解名人成长历程,感受名人坚持不懈付出、刚正心智的培养过程,以及延泽后世受到人们的尊崇的一生。能够让学生由内而外对名人崇敬,并为之当作学习榜样,树立目标,培养刚正思想,并最终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举办校级名人传记阅读分享会为使名人传记阅读活动能有持续的动力,学校定期举办名人传记分享会,让学生成为主角,分享自己崇敬的名人。这样必定促使学生更深入的查阅传主资料,重新筛选传主的一生经历的闪光点、人生成就等,做一个全面并且系统的梳理。通过分享会的活动,不但分享学生能深刻感受名人的“刚正”思想,听众也感同身受,在名人传记阅读氛围熏陶中“刚正”思想渐渐渗透到自身的灵魂深处。2.时事评论中思辨“刚正”思想中学生正处于角色同一和角色混乱的冲突的青春期。他们常常要表现出脱离父母而独立,会把新闻媒介当做实现自我社会化的途径。这一时期,也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全新的信息快速转播,渠道更广,观点也更为多样。如何在全民表达时代,合理正确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刚正”思想,开展时事评论,思辨价值观念是最佳的途径。时评具有很强的新鲜感,青少年的身心成长特点让他们对社会热点有极大的兴趣,而这些热点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在思辩中直接影响了学生“刚正”思想的形成。在时事评论教育实践中,老师坚持以培养“刚正”思想为基本的价值理念,对学生的评论载体有所规定,屏除哪些明星娱乐、花边新闻或低俗内容的信息。首先时事评论以每周开讲一期的方式,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纷繁变化的时事选取阶段,就要衡量取舍,提炼出适合自己评论的时事热点,然后收集众多的观点加以整理分析,这些能很好的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如7月31日,斗鱼视频直播平台女主播“陈一发儿”曾在直播中,公然把南京大屠杀、东三省沦陷等民族惨痛记忆作为笑料。学生在进行时评之前,会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处理的依据,以及产生的后果。学生在收集整理时评资料过程中已经把“刚正”思想作为了衡量时事性质的重要标准。其次,为学生时事评论搭建平台提供学生“讲出来”的平台,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开设“时事点点评”环节。时评并不像名人传记阅读那样需要整块时间,可以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做一个时事短评。在这之前,由学生选定一个时事事件进行深入了解。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从报刊杂志已经各种新闻媒介中选取整理有代表性的看法进行综合,通过综合比较用“刚正”思想作为衡量标准,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然后让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表达出来。在整个活动中,不断修正、培育学生“刚正”思想。同时既锻炼的学生分析整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学生“写出来”的平台,教室学习园地开辟“时事月月评”栏目。张贴学生每月精彩时事评点。时评的“讲出来”和“写出来”还是有不少差别。“讲出来”在观点明确同时注重表述的生活化和流畅性。“写出来”更注重逻辑思维的思辨性和严谨性。在这之前,要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坚持“刚正”思想评判时事,要么用揭示事情本质,百变不离其宗,一语中的点明真相;要么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全面审视,抽丝剥茧,切中内因;要么分析事件对社会人心的影响,正面模范,负面危害,鞭辟入里。“时事月月评”平台,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渗透“刚正”情操,修正人生价值观,同时也能激发“我手写我心”的热情。提供学生“辩出来”的平台。搭建班级内部和班级之间的时事辩论赛平台。时事辩论与一般的话题辩论最大的不同是论题观点的多样化,观点不再是正反方那么非此即彼,在多元化的观点中,也不仅仅是只有一个观点是正确的。这就要培养学生在“刚正”思想之下的宽容态度,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种品格。每月一辩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对“刚正”思想的深度和宽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应用于在生活中更能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理解体谅对方的行为。

三.语文教育培养“刚正”思想的思考

树立“刚正”思想价值观要有可触摸的榜样。《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有指出,要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而育人的最佳途径是熏陶式,渗透式教育。这就要就我们进行语文教育实践既不是固定死板的程式,也不是枯燥的说教。树立正确的“刚正”思想,一定要有鲜活的可感受可触摸的榜样。名人传记发挥着对学生的身教作用,学生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阅读名人传记以后,其能够将自身和传主对比联想,论是名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败,都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引发生思考。能潜移默化熏陶“刚正”思想。时事评论提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辩舞台,中学生心理和思想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对生活中的鲜活事例的思辩,既能激起学生思辩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反思其身,不断修正和完善“刚正”思想观念。名人传记和时事评论,一个是从深度思维度一个是从广度新鲜度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范本和实例。再次,教育实践要形成序列并持之以恒。“刚正”思想的熏陶,是属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一蹴而就。要制定长期的教育实践计划,教师从制度机制上全程引导学生。同时要有恰当的评价机制,这样能保持学生的持续热情。

参考文献

[1]王相宾.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207.

[2]程为华.浅谈语文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J].魅力中国,2013(5):118

[3]徐书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张秋霞 单位:广州市南沙大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