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大学语文教育思考
时间:2022-08-14 09:44:23
导语:互联网下大学语文教育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育的过程当中,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当下面临着课时紧张的实际压力。然而,在互联网上授课具有资源共享性强的特点,大学语文的教材又具有通用性,因此几乎对每一节课来说,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课件、教案,甚至是名校名师的讲解。同时,教师在课堂的“授业”功能可以越来越多的被互联网信息所替代,这也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紧迫感。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一、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是科技进步的先行体验者,他们是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最时尚与典型的群体。因此,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他们对于新兴技术的热情。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会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其课时一直受到缩减。当下40左右课时较为常见。然而40课时作为大学语文教学来说,远远不够。同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国家大力倡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教育的过程当中,大学语文从学时来说,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共享性强,大学语文的教材又具有通用性,因此几乎对每一节课来说,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课件、教案,甚至是名校名师的讲解。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授业”功能可以越来越多的被互联网信息所替代,这也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紧迫感。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高,这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难度。学生随时都有可能掏出手机,进入到手机的娱乐当中,分散了学习注意力。手机与教师经常要爆发争夺战。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在仅仅是课内,同时也包括无限的课后时间。这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机遇。毕竟课后的时间远大于课内时间,如果能将课后的时间更多的利用起来,则对于补充大学语文的教学课时将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比课内教学更优的教学视频等,对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也是有利而无害的。另外,大学语文教学的考核模式多年来都是一张卷的模式,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考核的模式正在逐渐丰富起来,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思路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课内、课外教学。既然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数量多、质量好,那么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必排斥,可以引用与借鉴。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势必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环境,通过微信、微博、群组建立开放课堂,融入学友圈、电子笔记、互动答疑等全新课堂教学形式与功能。这种形式让原本站在课堂上娓娓讲述的大学语文教师化身为“楼主”、“群主”,引导学生在“互联网+”的各种平台上“吐槽”、“灌水”。有研究认为,“互联网+”平台上的网络课堂一般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约10分钟。大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精简在线课堂时间,另一方面要将教学内容精华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传播到学生手中、脑中。(二)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背景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我国文学经典汗牛充栋、照耀古今,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也熏陶人们的审美情趣。毫无疑问,脱离经典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将使语文失去根本意义。“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语境嵌入了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通俗文学与流行文化,广受大学生欢迎, 也客观上造成了疏离经典的教育教学现象。面对这一处境,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既不能封闭在传统中自说自话,又不能对通俗和流行听之任之。若能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背景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当中,则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三)实践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大学语文考核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考核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融入互联网思维。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日常的作业布置与评价工作。让学生们在互联网平台上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反馈,在大学语文的世界里分工合作、共同进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互联网+”模式中,大家交互影响、互动思维、交流心智、传递情感,是个性化教学与集体提升深度整合的绝佳机会。
参考文献
[1]刘颖.走出认识误区坚守语文本位——关于互联网时代大学语文教育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7(15).
[2]王辉.试论大学生语文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缺失[J].语文建设.2016(33).
[3]曹凤霞.黎锦熙的“统筹与救济”大学语文教育观[J].文艺理论研究,2016(06).
作者:王书英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辽源分校
- 上一篇: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美育分析
- 下一篇:高职语文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