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5-24 08:42:14
导语:管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最新的统编本教材改变教学顺序,将“天地人”等汉字的认读移至拼音教学之前,这标志着中小学语文教学对民族文化的回归。受全新的教学思想的引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再次成为语文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很多语文教师有志于参加相应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但苦于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有限,无处下手,信心不足。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一方面应增加个人传统文化储备,将教材中设计的传统文化内容读深、读厚,将课外可作的探索作广、作全;另一方面,不妨大胆师法古代先贤的教育教学思想,将其落实在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个人素养,又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更加匹配,为落实传统文化教学提供帮助。本文主要论述管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希望可以为语文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借鉴。管仲在齐国相位四十年,他利用自己过人的才华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使之成为春秋时期历史上最著名的“五霸”之首。管仲是有史以来,得到公认的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军事家,也是世人公认的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当前也应得到彰显。尽管其著作《管子》思想精髓主要为“礼、法、仁、义”四个字,但对当代语文教育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以下本文就将结合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结合语文教师的具体学习策略,作详细阐释。
一、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已经有或正逐渐养成独立意识的生命个体。《管子》中的语文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出对人性的专注。“自知曰稽,知人曰济,知苟适,可为天下周。内固之,一可为长久,论而用之,可以为天下王。”分析可知,这段话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便是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学习中,推知文章、作者本意,巩固自身基础并学以致用的重要意义。教师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身的认知,阅读与写作的关键点是学生自身的学以致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运用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管子》中的治国之道围绕“人本”阐述,从中还可以引申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民之情,……莫不欲利而恶害。”教师要立足学生主体的真实需求,首先让学生明“利害”,发现语文学习中的常见误区。例如明确以工整书写为“利”,以潦草涂抹为“害”;以对话逻辑清晰为“利”,以随心所欲、不得要旨为“害”;以流利朗读为“利”,以唱读、读错音为“害”,等等。学生在价值理念上明确了语文学习中的“利”与“害”,而后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引导、指引作用应该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但应尤以前期的指导为重。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才能真正促进其学业的自主发展,提升其学习效率。
二、各项教学须各得其法
《管子•小匡》中说,“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日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每个行业都应有所专长,每种技能都应有正确的应用和发挥,都应有恰当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都应有热爱之心,“旦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这些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便是听、说、读、写都应各得其法,字、词、句、段、语、修、逻、文都应有针对性的训练法。语文各项学习都应以“专工”的方式各个击破,专项学习中必须心无旁骛。诚然,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但这是在各项基础都很扎实的情况下相互整合的结果。语文的各项知识只有分别学得深切入理,然后才能“强强联合”,融会贯通。否则,一项尚未成型,便大谈联动教学、整体提升,最终只会让听、说、读、写互相掣肘,互为“后腿”。此外,这段话还指出了语文教学中耳濡目染的重要性,与孟母三迁的典故异曲同工。“子弟之学,不劳而成”诚然过于绝对和理想,但其确实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环境的重要意义。学生学习语文最终都是要养成一种素养、一种习惯,整齐嘹亮的朗读势必能让朗读较差的学生振奋,对优美字体的摹写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书法,常读优美的文字,也能让学生逐渐掌握写好文章的章法。从环境塑造的角度影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途径,语文教师应该取之于法。
三、言传身教,教文育人
《管子》中提出的教育方法有深刻的内涵,不仅对前人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也开拓性地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理论体系。《管子•弟子职》中就提出了“齐之学业之纪律”的内容,作为古代学宫学子守则。《弟子职》关于学生管理相关论述十分详细,从弟子入学、接受教育、尊重老师及自己完成学业等情况都有具体遵循的规则和应遵守的纪律。关于弟子应遵循的日常礼仪、着装、仪容、举止、洗漱、饮食、洒扫和休息等规矩都有具体要求。《弟子职》详尽地叙述了关于学子日常饮食起居,打扫卫生,坐、行、站、立、走、睡的规定。学宫则将上述守则融入教学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可以从中获得的启发是,语文教学应注意细节,不妨将人文性的要求落实在一种“仪式感”的学习生活方式之中。这不是要求在现代课堂“复兴周礼”,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对文字、对知识、对文化、对思想的重视,形成儒雅而理智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点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现。学生养成了一种“语文气质”,其余的道德修养、独立人格的养成,自然也会水到渠成。《管子》指出学子必须拥有积极向上的主动精神,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道德教育,并深刻地体会其内涵和精义,《形势解》指出:“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其精义表明学子必须勤奋,只有勤奋才能将自己培养成有作为的人,否则将一事无成。《管子》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提倡做人要谦虚,不得自满,居功自傲,谦虚处世是为人之本,不能骄傲放荡,更不能欺凌他人,否则将面临失败的结局。《管子•宙合》中还特别提出“盛必失而雄必败”,劝诫学子不能居功自大,成功时做人也要低调,否则很难做成大事。语文教师从以上内容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在学生语文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加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本就是树人的事业,教师传授相关德育内容、在教学中体现良好示范,可以为学生的道德提升开一扇不小的窗。具体而言,《管子•弟子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客观而全面,文章撰写精准,形式便于记诵,身兼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如果将其融入具体教学实践,无疑也是一个教育的“奇招”。
总之,《管子》兼容各家思想,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强的语文教学理论,融互补与创新为一体,所有这一切都值得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借鉴和传承,衍生出结合古代文化传统与新时代精神的教学智慧。
作者:陈海龙 单位:山东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 上一篇: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 下一篇:人文教育与语文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