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三字经》中的语文教育思想

时间:2022-03-08 03:55:36

导语:浅议《三字经》中的语文教育思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议《三字经》中的语文教育思想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具有最广泛影响的蒙学教材,是一部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体的既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儿童启蒙读物,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380句,采用每句三字且押韵的方法,便于幼儿熟读成诵,在千余字的书中,最大限度了涵盖了历史、地理、自然、人伦等知识。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由此可见,《三字经》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今,“三字经”同样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幼儿启蒙教育,它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幼儿启蒙教育故事,还蕴含着很多语文教育思想

一、认字释义的语文教育思想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关键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认字,并在识字中学习典故与字义,丰富自己的语文字词积累,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字词的情景运用。特别是学生在背诵《三字经》时,在背诵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与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条件下,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再提高学习能力的条件下掌握字词,并在故事与典故中理解字词意义,并能在实践中学习运用。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其义就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而在我们生活中的启示就是: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之路,就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玉需要雕琢。人需要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二、文明礼仪的语文教育思想

《三字经》中讲:“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益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更应该融入这一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务必从学生的德育着手,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注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而《中小学生守则》中也明确指出:“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由此可见,这些文明礼仪教育思想不仅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必须,并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传承文化的语文教育思想

在《三字经》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甚为经典,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等,着每一段故事的背后都蕴藏着优秀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都传送一种精神,每一种精神都感召着未来发达兴旺,《三字经》中的经典语言美,字词句的精炼有力,无不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历史震撼,短短的几句话就能告知我们一个强大的道理,说明一个很有哲理的问题,让学生既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常识。例如:“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其意义就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再如:“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其意义就是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由此让我们知道了传统文化,也丰富了文化常识,有利于学生成才与发展。

作者:吴建行 单位:乾县峰阳薛家培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