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
时间:2022-08-18 09:44:15
导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方法的不足
(一)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单一,效率低下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不愿意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不愿意钻研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只愿意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生搬硬套,脱离生活实际按书照宣大道理,忽略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这样的教育方法乏味、单调、死板,发挥不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作用。小学生长期接受如此单调的教育,会对学习产生较大的抗拒心理,这样的语文教育不可行,效果可谓是事倍功半,甚至产生反效果,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二)过分注重智育的开发,忽略德育的发展
智育是教育很重要的教学目的,但德育教育同等重要。小学生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要接受有效扎实的科学基础文化教育与被良好的思想道德所熏陶,让祖国未来的栋梁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是教育的第一条件,成绩是判断学生好坏的依据,在这样的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只是灌输式教育,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脱轨,让小学语文变成是一门学科,一种表面功夫。
(三)缺乏教育方法的评价机制
评价教学方法的效率如何,并不能采取像学习成绩一样的分数进行衡量。若运用计分的方式来评价教育方法,会让教师怀疑教育的单纯性,自然也会对其有所抵触,若长久发展,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也不会有所提升。正确的评价教育法有行为观察法、自陈法、情景评定法,但上述的评价法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比较大,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但在分数是正道的教育情形下,鲜有教师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完成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而教学方法缺乏监督与管理,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失去了育人的功能。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效率的方法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能力
实践性、民族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特点,新课改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改革包括以下几点: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开展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个性化鲜明,均衡发展;建设有活力且开放的语文课程。语文拥有人文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供学生的精神食粮,做到“立学”与“育人”,这就必须拥有正确的审美情趣。例如,在讲授老舍的《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想象,让学生写下心得体会,陶冶性情,培养他们的博爱之心。
(二)把语境意境与情感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八角楼上》为例,让学生体会主席在恶劣环境下艰苦奋斗的精神,并给学生讲述当年革命家为人民争取幸福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要将文章中一些较为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声情并茂,这样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一种珍惜且喜悦的氛围。而传统的教育让小学生的逻辑性仍处于发展阶段,很难准确地标注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但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体会文章的主旨,就会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质的上升。
(三)创设情境,重视自我积累
小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受到情绪的牵扯,那么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初步学习课文的时候,将他们带入无限的想象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感知语言形象性。例如,在学习《小雨,沙沙沙》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观察春天的动物、植物有什么特点,是否像课文所说一样,百花争放,并且教师可以领读课文“桃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带动小学生的情绪,让小学生能够快乐主动地学习。自我情感的累积与运用除了好词、好句之外,好的氛围也是至关重要,要想培养学生拥有灵敏的触觉,教师要甘愿做好学生“导游、导演、导师”的角色,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宽其思维宽度,培养起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特点。
三、结束语
以情感体验为基础的语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历程,学生未来的奋斗理想、人生目标都受到了情感实现的影响。小学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是修养、思想初步形成的阶段,语文有着陶冶性情,提高思想道德的作用,语文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而语文有着特定情感的表达,能够弘扬人文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推动小学教育的蓬勃发展。
作者:胡喜平 单位:河北省成安县道东堡乡西马堤村小学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一、正确认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
相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试教育下,主要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语言知识丰富掌握,提高考试成绩,而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其人文素质得到提升。那么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就需要革新观念,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给贯彻下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能够储备积累中华文化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要对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进行良好构建,教师仅仅发挥引导作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二、积极创设新课标下的情境教学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方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当中发挥想象,更好地感悟知识。教师还可以将一系列先进教育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多媒体技术等,或者是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如,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西沙群岛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学生一下子就被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然后通过音频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课文的优美用词和句子结构等告知学生,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力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需要革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力培养,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听、说、读、写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张玲 单位:四川省资阳市雁江二小
第三篇: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育价值
近年来,随着儿童文学的阅读热潮,中国语文教育界新课标的推行,让大家意识到儿童时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儿童有他们自己的特殊需要。儿童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和机械的阅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儿童文学在儿童心目当中的印象,充斥在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儿童文学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步入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二、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
从儿童本位出发探讨问题,“教育”并不是狭隘的教育,在儿童文学的思辨基础上,给了小学语文教育在价值体系上一个很大的突破。儿童文学家在这个激情迸发的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使得中国儿童文学生长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学语文教育是孕育于儿童文学体内的一分子,在这片土地上迅速的发芽生长。儿童文学的生长环境就是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发展了小学语文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价值的体现上显得更为突出,对于两者之间的本质关系研究,有其相悖又有着紧密联系的地方。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文学艺术,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奠基石。培养儿童最重要的便是进行文学熏陶与教育,儿童教育是需要贴近儿童生长变化的文学,小学语文教育是要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目标是要随着儿童的成长变化而转变的,是一种真性情的情感的的自然价值。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往往难以得到统一平衡,尤其是在教学法上的不同,使得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往往呈现多样性。中国的当代儿童文学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对于儿童文学的评判和对于儿童文学转向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认识,在基本性质上是落在了儿童的本身,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具体实施方法
1、阅读指导法
与儿童文学不同,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过:“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文学需要一种模糊阅读。对于把握文学的本质,促使感觉具有了无比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丰富、深化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健全的精神品质。儿童文学是与儿童精神联系最密切的文化资源,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与中小学生基本相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认知也最为直接。儿童是未来的缔造者,是祖国的栋梁,儿童的发展方向的决定,源自本身的品性和纯洁。儿童教育正如一弯明月,清澈的照耀着整个教育体制,对于儿童文学的撰写和引导,都在小学语文教育的阅读里起着重要作用。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教育价值的体现是含义深远的。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多样化的阅读模式的产生,给了儿童文学注入的新的活力,但是这种快餐式的文化带来的反思也是巨大的,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引导是显得尤为重要。
2、欣赏指导法
童年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阶段。对于童话世界的幻想和对于新事物的欣赏与认知都在这个阶段完成,对于儿童文学的欣赏也是在一个逐步影响的阶段下过渡。儿童文学是以语言为表象构成的艺术世界,在童话、寓言的世界里孩子们自由的驰骋着想象的翅膀,对于文学的欣赏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价值的理解,则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学会欣赏童话世界里的文学性和教育性,在教育教学体系里传承和指导好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基础。通过小学语文教育的各种欣赏指导,润泽和美化儿童的心灵,对儿童的成长成才是必不可缺的。
3、情感熏陶法
如果一堂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就要顺着学生心灵的走势而行,这样才能抵达学生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一旦教师要强扭到自己备课时的教学思路上来,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心灵沟通就会被打断,这就需要另一个契机的重新唤醒,教育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是心灵唤醒心灵,生命唤醒生命的过程。对于情感的理解源自苏珊的解释,在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而言,儿童是情感最好的表现。儿童的心灵清澈透明,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正是一个心灵启蒙的过程,对于养成学生对语言丰富性的感受力和深入的理解力是需要情感的熏陶。文学是艺术的基石,任何情感的表现都离不开文学的熏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研究,只能是建立在对于儿童文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之上,以小学语文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为基石,小学语文的教育价值是儿童文学的延伸与拓展,在新的领域上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认知与批判。学校社会的功利性带来的思想僵化、保守,儿童文学正是对立的与其存在,而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叶圣陶谈教师“自己不明白人生的究竟,也就不明白儿童的究竟。”儿童文学便是源自儿童的心理,追寻文学的本源,与小学语文教育紧密结合,实现语文教育人文性和儿童心理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心灵的起航。
作者:马佳娜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第四篇: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文学,具有少年儿童的独特审美特点,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审美塑造以及情感表达来为青少年儿童构建一个具有诗意特点的、纯真的文学世界。在这个文学世界,儿童能够自由自在地舒展自己的想象力,保存自己的童真。其次,儿童文学还具有鲜明的儿童本位性,以儿童为中心,能够契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社会化方面的特征等,同时又充分考虑到儿童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之间的联系。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过程中,如何将儿童文学的特点更好地融合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工作当中,进一步发挥愉悦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首先需要认清在小学阶段,儿童文学教育具有典型性。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童年中期以及青少年早期,这个阶段的认知特点为:童年中期发展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基础技能;青少年早期开始出现对于抽象食物的思维方面的推理能力。因此,在很大的层面上展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研究探讨,不难发现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训练,因此缺少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难以通过自己的引导带领小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进入儿童文学的内涵世界,因此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儿童文学的学习以及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解读还存在一些问题。
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为“一体两面”,目前我国儿童文学方面的相关研究仍未充分涉及两者之间的融合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融合起来,展开沟通,以求能给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一定启发。
作者:任燕飞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第六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育中视觉素养的培养
一、提高视觉表达能力
教育工作者教学目的是教育小学生利用固有知识,学习对新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教师应该积极运用视觉素养教育模式,锻炼学生表达对视觉素养材料的真实感受,并且通过自己的表达方法或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大脑对画面的处理以及运用,输出的都是用自己的翻译解码表达出来,与教师、其他学生了解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勇敢展现自我的勇气。
二、激发潜能创造
教师通过视觉图像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更多地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置与内容相关的主题,预先设置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关于主题相关内容的联想。根据学生联想反馈的内容程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及时跟进学生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灵活运用培养媒介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创造灵感的基础设施,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及时展现自己。教学过程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等资源,不仅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提供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平台,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开发视觉感知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错别字多、只会打字不会写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现象,可以通过视觉素养材料的应用,例如将汉字的组成、特点以及演变过程等途径利用PPT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加深了理解,更加方便记忆。综上所述,视觉素养教育模式是一项具有广泛性、创新性以及重要性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视觉素养教育模式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又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等特点,教师要多注意提供学生表达自我和创造自我的机会。总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逐渐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姜在秀 单位:阿克苏市依干其汉校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包含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占据了主体,其中也不乏一些与语文教育精神相悖的问题,主要包含的问题有:(1)过于注重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忽视了对小学生写作能力与作文构思能力的培养工作;(2)教师与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较为缺乏,影响了课堂和谐气氛的生成;(3)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较少阅读长篇的文章,带来了一种不完整的阅读教育等等。
二、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在本文中提出以下几个有效措施:(1)提高对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文本构思以及写作能力;(2)和谐师生关系,增强课堂的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自身的需求;(3)提供一些中长篇的文本进行阅读教育,融入信息平台,使得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完整化。
小学语言教学的规律性,突出了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小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鉴赏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各门学科教育中,语文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生进行其他各科的学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对如何将小学语文教育的语言习得功能与其精神培育的功能结合起来,以此来反思人的教育本质。
作者:王英 单位:薛家湾第六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育学生个性的培养
一、营造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国传统教育根深蒂固,课堂气氛严肃紧张,学生们畏首畏尾不敢随意表达,这种培养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心理学理论指出,自由的环境和氛围是充分发挥人们潜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应该是民主和谐的关系,课堂气氛应该轻松活泼,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大胆提出想法和问题,学生们敢想敢说才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都是在自信的前提下做出丰功伟绩的,自信的培养是完善学生个性心理的首要问题。
二、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主角从教师变成学生。心理学指出:在课堂教学中频繁的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才能引导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让课堂变成探索知识和答案的场所,而不是知识灌输的工具。比如在教授《群鸟学艺》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先进行预习。预习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反复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后教师让学生们积极发言,将预习课文的收获讲给大家听,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想法角度和思维层面不同,他们对于课文的看法也不同,通过展示学生们加深了课文印象,了解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讲解后让同学们总结预习得到的答案和听课后的答案有何不同,是不是有新的收获。在这样的展示过程中,学生们更加积极自信,善于表达自我。
三、情感激发促进良好品质形成
所谓情感就是面对不同的事物时人们的态度体验,行为则是为了改变某事物而做出的反应。积极进取的情感会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取得良好成绩并且健康快乐的成长。良好稳定的情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基础,良好的个性是在情感的无形激发下慢慢形成的。比如在教授小学语文第二册《我爱祖国》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课文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准备我国长城、五星红旗和中国地图的实物或者是图片,让学生们观摩,启发学生们说说自己在媒体上看到五星红旗的场所,比如各种体育赛事和升旗仪式上,说说我们为什么要热爱祖国。从祖国养育千万华夏儿女延伸到父母老师的养育和教育之恩,让他们懂得珍惜和感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们的健康生活需要正常情感的维系,通过爱国和父母亲情的感召,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个性心理。
四、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
文章的阅读其实是读者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们在跟随教育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也是对于文章的再加工。由于家庭条件、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的不同,学生们对于课文会有多种理解和体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各抒己见创新思维。比如在《教授司马光砸缸》故事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有疑问:司马光才7岁,为什么他的父母都不在身边看护?缸里有水居然不加个盖子?7岁的小孩能拿起多大的石头?有多大的力气?可以把那么大的缸砸破?面对学生们各种想法,教师要做好引导,课文作为文学作品有自己的创作背景,在当时那个时代司马光的做法是聪明的,但这不代表我们就要僵化的学习古人这种做法。21世纪的孩子很多已经不知道“缸”是何物了,他们对于这个故事是缺乏代入感的。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就可以了。
五、通过良性竞争培养进取精神
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孩子们都是有竞争意识的,竞争可以激发他们的奋发和创新精神以及适应心理,这些素质都是生活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的学生们必须具备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通过组织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让学生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培养能力不断进步。进取心是人才良性发展的必要素质,如果没有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学生们就会停步不前,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性格品质都得不到发展。
六、通过榜样作用培养学生恒心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更有研究和学习的动力,但是遇到困难他们很容易放弃,缺少恒信和毅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他们的顽强意志和不懈努力,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育中课文中的榜样,培养学生们的恒心和意志品质。结语个性是对一个人心理特征的概括,个性的形成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肩负语文素养培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两方面任务,以培养良好个性和人格为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品质。
作者:白永英 单位:宣化区相国庙街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育学生个性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主观能动性
一直以来,我国教学的课堂上,就是以老师为主体。语文课堂上,无论是讲新课,还是讲作业,都是老师“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无从谈学生个性的培养了。
2、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在很多小学的课堂上,语文教育多是以识字、写字、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殊不知,小学阶段是人生中创造力最强大,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这种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无疑耽误了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
3、误认为“热闹”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
与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相比,现在的小学生的课堂是越来越热闹了。但是,却有很多老师误认为“热闹”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如果只考虑到课堂的表现形式,即使课堂的氛围再热闹,学生的状态也非常自在的,而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这样的课堂也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4、过分地依赖课件,忽略了传统教学的优势
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确实,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课堂上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意境很好地传递给学生,也节约了老师的课堂时间,因此,受到很多老师的欢迎。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上过分地依赖课件,而忽略了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正常互动。因此,影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5、语文考试的失范性
在大家看来,语文考试主要应是为了对学生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进行检测而设置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考试试题,似乎特别担心学生不能将一些字写错或者将成语记错一样,专门出一些错误的字、词、成语或病句,这种“创造”出来的错字、词、成语和句子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记住正确语文知识,反而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教育,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1、给学生提供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
小学阶段的孩子,性格多是活泼好动的,并有着强烈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欲望。而语文学科,是一门想象力很丰富的学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果语文老师能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让学生自己阅读或领悟课文内容的机会,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提升;同时,如果老师能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学生一些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或者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或讨论会;坚持一段时间后,那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果老师能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给予正确的引导,那就非常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2、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讲,老师是非常神圣而威严的。一方面是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课堂秩序的需求,老师在课堂上多以威严的形象出现,这样,就使课堂的气氛过于紧张和严肃。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么说一些迎合老师想法的空话、套话,要么就干脆不说话。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束缚,也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想让学习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相对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敢想、敢说。这样,其个性才能得到发挥,潜能才能得到挖掘。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如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就要求老师上课要讲究技巧。此外,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性必将得到很好的激发。
4、鼓励学生的求异思想
语文学习中,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将在书中所读到的东西,在自己的思维中再次呈现或者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那在学生再现课本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答案。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一直都是追求标准答案。这样,不仅违反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的求异思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开展良性竞争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众所周知,竞争不但能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激发人奋进。同样,对小学语文教育也是如此。开展良性的竞争则是培养人优秀个性的好方法。现在的小学生都很容易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努力,但就是容易在困难面前退缩,往往做事出现虎头蛇尾的局面。老师要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结合书本中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典型事迹来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与困难做斗争,从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个性。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祖国文化的基础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基础阶段。在小学生人生的起步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努力紧跟时代的步代,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敏于挖掘学生的个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优秀个性的人才!
作者:庄艳芝 单位:平邑县地方镇中心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发展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集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的小学语文教育,以其富有活力的特点,融合了人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培养出有共性品质的优秀个性。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成长。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精髓,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可以说就是“小学语文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培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语文教材,要求老师教学模式也要具有不固定性。教师要开放教学。人的思想不同,对同一篇作品的感受自然会有区别,对同一部语言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观点。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自然也会促进个性教育的发展,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小学语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施策略
1.搭建生活教育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整合各种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资源,以彰显语文这门学科的教育功能。小学语文教育陶冶并生成了学生的三性,即智性、灵性及悟性,它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丰富,对生命的升华。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例如,组织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让语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激发学生的共鸣,以完善个性。另外,教师可以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举办故事会、开展讲座等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舞台。再次,提倡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达不同的意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有着自己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同一事物,其理解也就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解放学生,就要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欢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只有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真正的主人,他们才能敞开心扉,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见解。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想象及思索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任意飞翔,这样每节课都会是情景交融、思维灵感迸发的课堂。素质教育的目的固然是使得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成为有着一技之长的人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但是素质教育也应该不能忽视其因材施教的重要观点。也就是说,从小学开始,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特长,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
3.分层创新以及改革评价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它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开设不同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让大家时刻融于创造性思维的氛围。立足于对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发现及培养,充分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并且,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采取激励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成功创造条件。
三、小学语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考
1.创境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根本语文作为文科的基础性学科,其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们只是从纯认知的角度出发去学习。过分强调分析理解,而轻视了对学习的整体感知和体验,不能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的优势,使得其仅仅是作为一种认知的手段。
2.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是对学生的多元化开发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过多注重对一些共同性的宣传和培养,而忽视了个性方面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思维方式情况,充分挖掘出学生不同的各种潜能。教师可以因材施教,不同特点、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允许学生自主作业,以便使得他们各自发挥自己不同的特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名篇名著,从而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按自己的运行轨迹独特地发展,给人生以多样,给世界以精彩。
3.关于深化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考
(1)教学有自己固有的模式,但不能仅仅局限于固有模式中,教师们可以在固有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特色教学、网络教学等个性模式。
(2)个性发展教学模式融合于现行教学模式中,并发挥其特有的优越性。当前,主要的教学模式有:层级教学模式、情感教学模式以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但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又高于以上教学模式,它们的共性都是从情境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个性发展教学的使命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精神负担,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通过多维活动,通过对知识的体验、探究、领悟和创造,个性发展教学力求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形成创造性人格。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挖掘及良好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具有新时代所要求的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与和谐性的个性品质。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性学科,应站在改革的前头,尽可能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以形成独特的“这一个”,使其爆发出多姿多彩的创造力。
作者:李佑华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
一、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不谒动力。语文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性活动,如可以开展语文竞赛、唐诗背诵、写字比赛等活动。而如果想要实践演出活动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每一个演出环节必须要布置得与众不同、别出心裁,这样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不停地进行创新、改造,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途径
(一)让学生在兴趣下实践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兴趣教学需要从学生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学好语文可以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激发兴趣,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首先应调动学生兴趣。如在进行生字词教学时,教师可采取该教学方式,利用游戏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记下生字词。然后,合理分配小组,让学生按照顺序在黑板上写下生词。游戏教学不仅可活跃课堂,还能够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记忆生字词。又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首先提出一个谜语,让学生根据“泼水节”来猜测。这种教学方式可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思考着带着好奇心去听课。学习“丑小鸭”的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角色,编制成一个小短剧,让学生去演,并告诉学生应有自己的理想,并为这一理想而奋斗。同时还不应以貌取人,应有一颗善良的心。学习这节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实践
无论哪一门学科,教材都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门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特点所设计的。因此,教材一般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教材中的各个题材、练习及题目均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分析教材内容,并从中提取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如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自主讨论,并设置引导性问题“你认为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否感觉到自豪呢?你的原因是什么呢?”设置这样的问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主动讲出自己所做过的事情。这样的教学不仅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举办各种比赛活动
语文的学习也较注重知识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可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如开展辩论赛活动。由于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在每个家庭中得到普及。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而网络上几乎什么知识都有,部分小学生放学回家后,借着在电脑上查找资料的借口,玩起游戏来。对于这一话题,教师则可开展一次辩论赛,主题则为“打游戏是好还是不好呢”。通过举办这一次辩论赛,不仅可锻炼学生的胆识,而且还可锻炼口才和组词成句的能力。有的学生认为打游戏不好,损伤眼睛,容易导致近视;还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进而影响学习。但也有学生认为打游戏可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且在游戏中还能学到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在辩论赛中,学生各抒己见,并纷纷说出自己的理由。演讲比赛的方式可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正处于高速运转,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可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当然,教师还可组织其他的竞赛活动,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通过比赛,让更多的学生认识更多的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意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诗词欣赏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语文素养。
(四)加强实践观察指导
观察是任何一门学科不可或缺的。通过观察,可获得感性知识。善于观察的人,一般都善于思维。同时,通过观察也可发现以前没有留意的知识。如在学习《和虫虫交朋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让小学生选择几种小虫子,并放到家中饲养,然后再观察大自然中小虫子,将家中与大自然中的小虫子的外形、叫声、颜色及生活习性等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并将所观察到的东西写到日记本中。此外,教师也可寻找与其相关的童话或诗歌等,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如可编纂“小蚂蚁与小毛虫的故事”等内容,不仅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鉴于传统语文教学中采取的“灌输式“教学,制约了学生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本文提出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包括让学生在兴趣下实践、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实践、举办各种比赛活动、加强实践观察指导等措施,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诗词、句法等,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想象能力等,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朱霄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求是小学
- 上一篇:上半年双联工作总结报告
- 下一篇: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