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对策
时间:2022-06-09 08:54:28
导语: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德育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对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良性行为养成、综合素养提升有着独特作用。为提升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效果,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提出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促使德育教育在中职语文阅读课堂绽放了新的生命力。文章从中职语文阅读课堂入手,探析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举措,力求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在有效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中职学生道德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德育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能够教人向真、向诚、向善、向美,能够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知识、感受道德。语文学科的特性,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落实开展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阅读导入,引入作者背景,进行道德教育
由于教材的篇幅关系,很多阅读文本在教材上只能够展示主体内容,其附加内容,如作者的介绍、文本的创作故事以及创作背景等都一笔带过,甚至不提。实际上,要想让学生深度理解阅读文本,中职语文教师就要注意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将文本放置在特定的时空内,开阔学生的视野[1]。同样也能够通过介绍作者、创作故事等方式来渗透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具有特殊的德育作用。如在学习《定风波》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作者苏轼,讲述苏轼的生平、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学生在了解苏轼的基础上,去了解该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文章虽然写到了各种各样的小事,但却表露出作者开阔的胸襟、笑看人生的洒脱。正如同“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品析字句、品析作者以及创作故事时,学生能够被作者的乐观豁达所感染,学习其笑看人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这是中职语文教师落实开展德育教育的着力点。
二、挖掘文本主题,找准德育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每一篇阅读文本,都表达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主题思想,都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在中职学段,所选取的阅读文本都具有积极的正面思想主题。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在落实开展阅读文本教学时挖掘文本主题,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通过进行阅读文本主题,引导学生解读文章主旨,去感受作者的态度与想法,进而深化自身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丰富道德认识的认知结构。如学习《二十年之后》,欧·亨利用笔墨刻画了一个趣味的故事。他讲述了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吉米和鲍勃,它们在20年后相逢,吉米变成了警察逮捕了犯罪的鲍勃。吉米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为私情所获,仍然肩负了自身警察的责任。但当看到是自己的好友时,他也于心不忍,人性的复杂在此表露无遗。教师就可以基于文章主题,设定如下探究任务,让学生品味人性的复杂,真正认识正确道德之下“何为可为”。如教师可设计“由于20年前的约定,鲍勃从遥远的西部赶来,却被吉米逮捕。有人说这是对友情的背叛,你怎么理解?”。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也对“友情”以及“人性”从道德层面进行理解,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实现的德育在中职语文阅读课堂的渗透。
三、利用有效朗读,对接文本情感,实现德育感受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够让学生与文字之间产生最为直接的互动关系,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在品味字词组成的过程中去理解文章大意,感受阅读文本的美学价值。同样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刻画、勾勒对应的阅读文本画面,真正感受阅读文本之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启迪色彩。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朗读活动,提供朗读空间。为了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朗读理解,可以基于阅读文本的基本情感,进行朗读配乐。在融合音乐与文字之中,促使学生走入阅读文本,深化学生阅读文本感受与道德感受。如在学习《满江红》时,学生从作者岳飞就能够感受到这一定是一首激昂的爱国诗歌。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进行朗读。配乐《十面埋伏》激昂、振奋的旋律,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仿佛自己成了岳飞本人,以此感受字里行间中岳飞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学生在伴奏之下,读得酣畅淋漓、读得荡气回肠,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同样对接了作者的情感。
四、进行读写结合,学习正确立意,正确道德认知
有效的阅读要求学生要读写结合,能够从写的角度去理解读,从读的角度去支持写。在读写结合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基于阅读文本进行正确立意,还能够基于阅读文本进行科学积累。学生的道德认识会不断充实[2],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故都的秋》,作者用极尽优美的笔墨去刻画了秋之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基于该阅读文本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活动。仿照郁达夫所写之秋,描述自己家乡的秋。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也能够发挥读写结合的作用,提高阅读的实效性,从而促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正确立意之下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五、采用体验教学,实现情境创设,丰富道德体验
叶圣陶曾提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即能够让学生在个体认识、个体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它有别于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在促使个体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文本的深度理解与学习。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化身为“书中人”,也能够成为“创作人”。学生所获得的体验是立体的、丰富的、真实的,道德体验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表面层次。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深化体验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创新。如《我爱这土地》,艾青将自己刻画为羽毛,去阐述自己生前死后对乡土的热爱。在文章末尾,再次阐述了“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浓浓的爱国之情溢出,让人无限感叹。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关键进行情境创设,带领学生观看纪录片《走进艾青》。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诗歌的认识,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之中获取丰富的道德情感,也能够充实中职语文课堂,让语文知识“活”过来。
六、抓住文本人物,进行突出讲解,加深道德理解
中职阶段的语文阅读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刻画人物形象的内容,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内容,渗透榜样示范法这一重要德育教育方法。无论是积极的人物形象还是消极的人物形象,都要让学生进行人物的深入理解[3]。在品析与理解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正面或反向的引导,道德理解会更深刻,德育教育的效果也会更突出。如在学习《项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一同去批判马蒂尔德性格中的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但同样也要带领学生一同去赞扬她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的精神。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就王熙凤这一人物性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批判她的过分张扬、工于心计,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学习她的聪明干练。从文本任务入手,去深化学生的道德理解和学习,是提升中职阅读文本德育教育渗透效率的重要方式。
七、课内课外结合,推荐课外读物,促使道德学习
阅读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在课堂内进行阅读,不能支撑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中职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让学生们在课后利用课下时间进行丰富的阅读。这样能够集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也能够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在丰富的书籍阅读之中实现道德学习。如推荐《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边城》等适合中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目。
八、传授阅读方法,培养良好习惯,辅助道德发展
教师要传递给学生合适的语文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这样,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阅读效率提升的同时,阅读的成功感也会大大提升。且“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能够以该习惯促进自身道德的良性发展。这种道德教育是伴随学生一生的,时时刻刻存在的,其德育效果值得肯定,具有积极作用。总之,中职语文教师要把握阅读文本具有的德育价值,要从德育教育视角下重新审视阅读教学,落实德育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徜徉书海之中实现道德洗礼,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才能够顺利达到。
【参考文献】
[1]沈佳.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教育策略探[J].科学咨询,2019(42).
[2]杨妍.浅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08).
[3]姚容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之德育渗透[J].广西教育,2011(06)7.
作者:李伟 单位:黄石艺术学校
- 上一篇: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网络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