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时间:2022-03-15 05:16:39

导语:学生课堂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课堂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针对当前课堂忽视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一些现状,为转变育人方式,对小学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课堂实践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从言语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问卷并进行量表开发考量等手段,提出切合实际的一些关注学生课堂实践的具体内容、方式及评价方面的策略,达到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实践,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实践;课堂实践内容;课堂实践方式;课堂实践评价;语文核心素养

为改变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转变育人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领课堂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单一知识、技能学习转向综合素质提升,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课堂实践研究”课题,力图形成一些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能提高学习效率的课堂学习方法。课堂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实施途径。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应以“人”为中心,既重视整体推进听、说、读、写、思,又重视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让生动的课堂文化在学生共鸣中得以强化,在培养“全人”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来掌握知识,促进能力提升。[1]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内容

结合教学实际,我们将语文核心素养定义为“语言能力下的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主要从基础训练、应用训练、创新训练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练习,提升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当然,这三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它们是不能完全隔离割裂开的。(一)基础训练。1.利用学习单,巧妙设计多样练习学习单是现阶段语文教师经常用的手段,在教学前,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学生的学习单。学习单包括预习单、研学单、检测单。教学中利用学习单,精心设计基础训练,如“我会读、我会写、我会选、我会填”等。通过写字、词语积累、句子修辞组合等的专项归类训练,这是夯实语文基础的主要途径,侧重于语文技能的习得。2.利用思维导图,引导概括梳理内容思维导图汇集了多种表达信息的方式,它借助图形、数字、色彩、线条和结构等元素呈现给大家,结构新颖,色彩丰富,符合小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作文写作提纲等项目,利用思维导图,倾向阅读策略的获得。在小学生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及时将思维导图一些元素介绍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入高年级,学生右脑的空间感、节奏感、整体感和想象力有所提高,分析课文能力也得到加强。学习目标应该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为主,这个年龄的学生在具体指导的技巧上重在导图中层次的划分、符号的应用、顺序的调整、整体结构的重建、文字归纳、分支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等。例如,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主要内容,是高年级语文必备的基本功,而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梳理文脉,培养概括思维能力。教师要将思维导图的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形图等图示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边感知课文边借助自己喜欢的图示法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2]如《翠鸟》一文,整体感知课文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完成气泡图(参见图1)。思考:你看到一只怎样的翠鸟?从哪些语句看出来?学生这样一梳理,就很清晰明了。思维导图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策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学生在绘图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内化的思维过程,是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它就像一棵放射性的“知识树”,能借助图示法把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序列性充分体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建立语文知识体系。让学生真正学会思维,学会学习。(二)应用训练。众所周知,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不二途径是实践,所以课堂应精讲,留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要让学生借助文本,通过感悟、欣赏言语现象,感受语言使用的精妙和特点,然后将感受到的言语现象,转化为言语的实践,达到熟练地掌握语文句式与表达方法等。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力度。如结合具体语境,设计应用训练,提升思考力、表达力。1.关注提示语,迁移训练例:《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的片段“呦,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一个女孩惊讶地•••叫起来。一个女孩踮起脚尖••••地叫起来。(动作)一个女孩大吃一惊••••地叫起来。(神态等)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体悟品味,通过换词法,让学生读通读透,读出语句层面、语义层面、隐义层面的意思,还要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不断积累、丰富词汇量及修辞手段。2.关注句式,迁移训练例:《纸船和风筝》师:接下来的日子,小熊和松鼠又会收到什么不一样的礼物和祝福?我们自己也动动笔,模仿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写一写,别忘了,礼物和祝福语可以多样化。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上面写着“()”。松鼠抓住风筝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上面写着“()”。(学生动笔,教师巡视)在这个片段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第3和第5自然段写法的特点,理解其操作要领“礼物与祝福语”。这里给予运用写法的机会,在操作中促其转化为能力。而这种操作,与孤立、机械、冷漠的练习作业不同,让学生充分、透彻地理解他们的心情——乐坏了,是在彼此收到最喜欢的礼物与祝福语之后进行,是水到渠成的认识升华。[3](三)创新训练。中高年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新迁移练笔训练,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注意练笔的整体性及练笔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及时有效地进行迁移模仿和创造性练笔,习得作文的好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段落仿照法。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重点,随着积累的增加,教师要注重结合课文的结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学着课文写。如教学《鸟的天堂》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中心句,笔者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重点段落,练习“围绕这美丽的花坛写一段话”,学习正确、规范、有创意的表达。2.结构模仿法。很多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接受和运用。教师要依托文本这一宝贵的资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抓景物的特点写,笔者要求学生也采用“一步一景”的方法介绍周边金山社区公园的美景。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培养读写能力,为今后提高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3.想象补白法。对课文中一个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和发挥,或给课文续写,或假设另外一种情况进行想象练笔,也可以填补课文的空白点。依据课文内容,对文中没有继续说下去或没有说出的部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这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写作方式。4.联想拓展法。联想拓展法是指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内容从课上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这既是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课堂进行读写迁移训练时,要紧扣学段单元整体的读写训练重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突出整体性、连贯性,以一单元一训练主题的活动形式,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为有效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做铺垫。实现由读到写的知能转化,由模仿到创造的质的提升。[4]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方式

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静听转变为多感官并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1.动手画一画。利用学生好动手的天性,把学到的内容画下来,如学习四上《爬山虎的脚》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后,笔者请学生根据课文中描绘的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把它画下来。学生画完后,笔者挑选较好的画展示在教室里,指导学生结合图文领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脚的特征,体会到作者观察细致。2.动身演一演。语文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课堂上学生好表现,教师要抓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鼓励学生适时大胆地把教材上的精彩内容演一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形象的表情、动作,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穿插采用角色模拟、动作演示等方式,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让学生享受了一场武松打虎游戏大餐,体会经典名著遣词造句的高超精妙,如“一扑,一掀、一剪”三个动作的形象逼真的刻画,还有六个“闪”字重复使用的独具匠心,既有肢体演示的快乐,又有语言文字的细嚼慢咽。课堂演一演让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3.动口议一议。利用学生争胜好强的心理,在有疑惑或争议的地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聊一聊主人公,议一议自己的见解,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编一编后续的故事等,通过“你听我说”“我说你听”等形式,让学生不仅动脑又动口,积极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氛围。4.动手写一写。当前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教师舍不得放手,写的训练往往被搁至课下,拖到课外,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在教师的巡视指导下,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因此,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师的活动压下来,把写“挤”进课堂,完成课堂书面作业,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为本,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学程,以学定教。在课堂中,要时时处处把学生作为具有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评价

(一)课堂学生实践评价量表的开发。关注实践时间:每节课学生的课堂实践可以放课中、课前或课结束前;时间长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来确定。关注实践次数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实践的质量,学生参与面的多少,完成的效果要及时反馈。在2017年福建省阅读教学大赛中增加两大环节,增派课堂观察员,填写观察量表。指定专家现场点评学生课堂实践情况。此观察量表围绕教师讲授情况和学生当堂实践情况进行设计。鉴于此,我们教科研部门针对学校教学现状,为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实践,从学生课堂实践量,考量是否落实面向全体的语文实践。目前,有些课堂还是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想教学“落地有声”,教学中教师要让学于生,学生才有时间实践。(二)设计落实学生课堂实践的注意点。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要落实这一点,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思考:每节课要给学生留下什么?学生学完会得到什么?1.确立目标关:教师要准确把握各学段目标,树立目标意识;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文本特点,找准训练点、能力点、提升点。教学中找到最有价值的内容,不是教师想上什么就上什么。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因文而异、因材施教。2.树立语用关:让学生亲历学习言语文字的实践过程,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上既得言又得法。3.精确内容关:教者要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依据教学目标来精选适切的教学内容。借助阅读提示,教学内容的攫取遵循突出重点的原则。注重顶层设计,从单元或整册甚至学段通盘考虑,明确学生需要学什么?站在学生的立场预设学习过程,本着唤醒、点燃、培养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听说读写实践运用的机会。静止的教材需要我们用动态的眼光看,教师要善于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解析教材。对于同类、同型、同风格的教学内容大胆进行整合、归类、汇总,举一反三,事半功倍。[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精讲巧练,还课堂于学生,牢牢扣住“语言文字”这根弦,真正落实学生课堂言语实践,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17-19.

[2]张荣华,武家浩.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61):67.

[3][5]洪月玲.玩转“四部曲”守住生命线[J].新教师,2016(4):58-59.

[4]洪月玲.小学阅读教学中迁移式练笔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1):60-61.

作者:洪月玲 单位:厦门市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