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心理教育初探
时间:2022-01-02 11:13:55
导语:初中语文教学心理教育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涵。引导青少年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调节自己。《石缝间的生命》《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等课文,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更深一步的思考,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物类如文天祥爱国英雄的事迹、鲁迅艰苦求学的事例、卖蟹小姑娘的美好心灵等,让学生感受这些高尚情操、优良品质的熏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或明显的、或含蓄的,创造性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让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感滋养学生的心灵,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这些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教师良好的情绪或善于调节控制,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相反,教师的情绪不良,就可能诱发学生的过度恐惧、焦虑心理,形成压抑的课堂气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进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决不带着抑郁情绪走进教室,而是满怀激情地进入课堂。上课时,切不可因为学生的一点小事而轻易发怒。小事糊涂过去或做适当的暗示处理。即使有什么重大违纪事件,也要等到下课以后再做处理。(2)尊重学生的个性。很多教师都不喜欢学生插嘴,一怕影响了纪律耽误时间,二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间解决不了。其实,当学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插嘴时,往往正是他积极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时候,如果此时教师的批评、指责、命令或置之不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会被打消。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厌学的情绪。(3)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以权威的口吻和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创设和谐民主的气氛,要以高度的机智参与到他们中间去,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说出来,只要认为正确的,就要据理力争。让他们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争论中让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不断得到完善提升。
三、运用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积极的评价是指学生取得成功或进步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与表扬,哪怕是一个欣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肯定学生的判断,满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需要,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首先,要让评价成为诱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因素。通过评价,架设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向学生心灵的炉火中不断地吹氧。在评价的方式上,要力避消极、单一、静态和封闭,取而代之以积极、综合、动态和开放,要高度评价敢于求异、大胆思考和积极参与的学生。对学生的这类表现要予以充分肯定和强化。即使是结论错了,也要对其思考的过程予以肯定。其次,要全面评价,全程评价。不仅评价某些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针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作评价。尤其在评价优等生或后进生时,特别要注意防止和避免片面性。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肯定、尊重和欣赏。很多时候,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时,不要眼睛只盯着优等生,要更多地关注后进生。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运用积极的评价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中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新世纪的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心理教育,以充分开发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走出只重知识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健康及良好个性培养的误区,重视心理教育,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李海霞 单位:山东省宁阳实验中学
-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教学的应用
- 下一篇: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