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语文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02-14 08:43:20

导语:职校语文教学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校语文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职业教育的不断的发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在大量人才缺乏情况下,就是加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而情感教育作为崭新的教学手段,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含义和作用,总结了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职语文;语文教学

所谓情感就是指由人们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刺激引起的强烈的心理反映,是当人们接触到客观事物时,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判断此事物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一种真实情感体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承载了作者某一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这一情感充分领悟和理解。现行中职语文教材规定语文教学的三大目标体系就是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情感态度,充分显示了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情感教育的含义

众所周知,情感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利用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主要包括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比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和学习态度等,它能够促进中职学生自觉学习。

2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1有利于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当前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情感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情感变化的掌握,对落后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情感鼓励和有针对性的帮助。情感教育以情感作为突破口,有助于建立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

2.2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中职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对语文教师也表观出满不在乎。这时如果应用情感教学法,有利于调节师生之间关系,建立起正常的师生关系。情感教学不但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师对其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且使教师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才会和教师更好地配合,致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2.3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以试题考试为主要的形式,缺乏考虑中职学生实际情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但要求教学出发点应该是学生实际,而且也要要求其对语文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段教学,使每个学生自身能力的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3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3.1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情感建立的基础就是交流,在我们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角,通常是非常严肃的形象,师生之间存在着情感不平等的问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首先需要转变教师角色,再次需要注意加强师生的交流。如:在教学中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落后的学生要多关注和给予表现的机会。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和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兴趣爱好和个人情感变化等。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一,要在学生范围中建立以学习探究为目的的互助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第二,需要实行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第三,建立鼓励性以及肯定性的评价方式,为达到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及时地鼓励和肯定学生行为,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3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情感教育的实现需要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师生以及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情感交流。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对于活泼好动的中职生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角色扮演法是指学生通过对教材文本内容的表演来最终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在语文学习中,角色扮演法可以实现对学习兴趣激发和实现口语提高的作用。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不同的故事中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利用不同的语文词语以及表达方式,进行角色内心世界的展示,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角色扮演具有形象生动和身临其境的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这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互动中,可以借助丰富的身体语言进行内心世界的表达,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3.4充分挖掘教材情感资源

中职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方面增加了与中职生生活相关的生活化内容,可以通过挖掘发挥其情感作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过分要求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处于被动的限制状态,对于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需要充分地挖掘教材文本的情感因素,结合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中职生对此有接触基础,可以有效地实现情感共鸣和以情育人的作用,实现情感教育。

3.5注重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考核,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考试成绩的评价,不适应情感教育的开展。因此,在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以激励和疏导为主,既可以实现评价的激励作用,又可以实现情感教学的良性循环。如,有的学生虽然语文学习成绩欠佳,但在语文课堂活动中表现积极,对语文的学习态度端正,教师应该先肯定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再给予学习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4结语

目前,一种崭新的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即情感教育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要想中职学生学好语文,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运用情感手段的力度,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融合到文章的意境中去。

作者:李勇 单位: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情感引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有重要意义,它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中职教育中,语文课程多数只是形式的创新,在内容上并没有进行变革,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中也没有发挥到更好的作用。中职学校的学生通常毕业即工作,那么在他们走向社会之前,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这样才能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向着更加高远的方向发展。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情感引领概述

1.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

我国教育体系中,多个学科都关系到情感教育。但是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更加深入透彻,包含的情感因素更全面。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由课本内容引起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文章中领会意指,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把这些情感应用于具体的工作和学习中。语文课程中的文章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在诗歌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美感和生活理念,在小说中学会主人翁的奋斗精神、生活精神等等。

2.中职语文的情感教学方法

学习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乐趣,但是一些学生具有厌倦学习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实施快乐教学的方法,没有把文章内容更透彻的分析给学生,也就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基于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更要利用情感教学引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具体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语文教学内容,提升语文情感教学。语文课本中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体裁多数以音乐和诗歌的教学为主,因为诗歌本身是诗人想要表达感情而创作的题材,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情感教学。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情感的学习中,主要涉及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分小组合作、身教感化的教学方式。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学习,并在语文中找到作者的情感因素,学会让自己的行为和语言都能达到以情动人的境地。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分析

1.尊重语文教材,补充情感共鸣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相对轻松,学生没有过多的课程压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课本外寻找一些作家作品,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增强课堂生动性和愉悦性。教师可以多讲一些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文章背后的故事,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倾听兴趣,让学生更主动的学习。

2.创设情景,诱发情感

创设情景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的更新,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会学习,学到情感知识。语文课表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围绕三个维度,其中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说明语文课程能够诱发学生情感,同时让学生真切感受课本的内容还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课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对于友情的表达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作者的对友人的真挚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演示,在演示中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方式。

3.挖掘教材深层次的情感

一些文章中,对于情感的表达比较隐晦,不容易被发现,因此这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挖掘文章中的深层次情感。在《风景谈》中,它描绘了很多美景,但是一些学生对美景并没有足够的欣赏能力,对美景的描绘也没有足够的兴趣。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此项特点,把此节课进行升级,美景欣赏课变为情感体验课。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做到吐字清晰,语气顺畅,这样才能真正表达出作者的真挚情感。

4.联系生活实际,让语文学习能够学以致用

在中职语文课程中,有关于信件和应用短文的写作,一些学生对此感觉十分难懂、枯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出能够让学生练习写作的机会,其中写感谢信是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例如,某位同学在接受帮助时,要懂得写感谢信,感谢信包含了作者的真实情感,那么教师要在语文课中教会学生利用怎样的写作手法和语言形式区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感受和情感表达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为学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打下基础。国家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格外重视,职业学校招生力度的扩大也能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语文的情感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作者:田鄂 单位:辽宁凤城市职业教育中心

第三篇:行动导向模式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效率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一线技工人才的摇篮,将来的市场谈判及申诉表达等要求我们的学生有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运用能力。为了强化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及时转变,我们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尝试将语文教学也融合进来,打造以“行动导向模式”激活学生兴趣,牵引他们实践和体验语文知识生成和运用过程,最终完善自身技能的教学目的。鉴于此,笔者联系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运用行动导向模式来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效率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教学方法多元化

1.趣味导向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我们只有设置形象、趣味的方式才能激活他们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必须要将兴趣导向放在首位,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知识学习中来。比如在教学《应用文写作》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理论说明,那同学们肯定无法产生深刻理解。没有兴趣的话就会对各种应用文写作的方式及细节可能搞紊乱,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是案例以形象的方式来激活学生兴趣,比如让同学们去市场调查,然后写一份蔬菜价格调查报告,这样就能抓住驱动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导向。

2.情境导向模式。语文是对语言知识的系统学习,为了达到形象、直观的认知效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同学们通过体验对应的情境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语文知识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通过情境体验,完善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比如学习《威尼斯商人》时,我们我们就可以运用情境导向模式形象教学:让同学们阅读并熟悉课文,然后结合文本故事设置法庭场景,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对相关知识的运用。在这样仿真的情境里,同学们经过对文本故事的反复演练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运用的同时,还让他们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与程序法,也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任务导向模式。项目教学方法是通过完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师生共同努力的情况下分组、分项目完成语文活动。例如:教师设计“毕业生经验交流”的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的步骤包括:(1)分组分工,以每4到5名学生为一小组,自选负责人1名。分工内容根据项目情况应该有组织者、宣传设计人员、记录人员等。(2)活动准备。教师明确毕业生经验交流的宣传特点、制作基本步骤与要求。小组讨论制订项目计划:整体设计、收集信息、文章编辑等内容。(3)项目实施。小组分工合作,找到历届毕业生的优秀代表,共同讨论阅读相关的发言稿件,整理出不同的发言类型,保证交流会议能够有特色。(4)成果评价。活动完成后进行各组表现的相关评价。除了这类大型的项目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进行小范围的项目教学活动,在班级内让各小组进行活动。例如:“口语交际活动——主持”的完成,这根据教师要求,学生观看电视节目,观察主持人的表现,学生对“主持”有个大概的认识之后,小组分成各个项目活动:主持词的撰写人、主持人、表演者,学生领取任务后再具体小范围分工,确定好各自的工作步骤,形成方案。总之,项目教学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结能力,提升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完善合理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合理的评价不但能给学生指出不足,点明改进的方向,还能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往直前。所以,中职语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除了基本的教学方法以外,也要注重完善合理评价体系。首先,行动导向评价要紧跟语文学习的每个行动过程:

1.预习阶段。每个组的语文科代表上课前检查预习情况并做好登记,作为学生自我学习的评价标准。

2.值日生报告评价。学生们应当按照每天值日的顺序来到讲台上进行表演。内评分标准为集体制定,学生互评。

3.课堂评价。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回答问题的积极度和次数来评价。

4.活动评价。讲演比赛、辩论活动、情景会话活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贴近学生的题材都要设计相关的评价标准。其次,要保证评价内容全面性。要保证评价目标系列化的纵向指标,也就是要自上而下地进行评价。教师把握教材,分析知识点,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导主任及教科研人员,要把握教材,分析知识点后,制定每册教材的具体执行目标。要构建横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目标体系。横向的评价系列就是要针对每节课、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评价设计,考虑到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双向评价结合。总之,行动导向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注重以学生认知规律为根本,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的前提下,让同学们完成知识生成和发展的体验。中职语文知识驳杂,需要运用这样系统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通过互动和交流,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作者:赵洪艳 单位:内蒙古赤峰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中职语文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教学目标作为一把“尺子”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了指导、监控的作用,它是整个教学的依据。教学目标包含两层内涵:一是课程教学目标;二是下一层级的课堂教学目标。教育部制定的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有别于普通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它的落脚点“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换言之,它是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的教育。中职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针对中职课程的职业性特征,教师在日常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语文素养,为其从业做好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与困境

(一)中职语文课程地位不高

在职业学校中,与中职的专业课、实践课程相比,中职语文课程地位不高已是公认的事实。语文课程不受重视,教研力度不够,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打着培养职业能力的大旗,但却游离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方面也缺少在中职语文教学方面的教学专项竞赛以及激励机制,这样造成了中职语文教学更多地传授学生的知识而非能力,更多地重视结论而轻过程的培养。中职语文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弱化了教学方法的改进,缺少在教学内容上的变革,更谈不上不断开拓创新了。

(二)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缺少系统化的“职业”引领性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职业性规定我们教授的内容要具体特定的“职业性”。然而,就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整体而言,无论在思想认识层面上,还是在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仍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教授,过于贴近书面写作的培养,针对职业性的语文知识拓展性培养还比较欠缺。缺少对语文教学系统化、标准化的引导作用,缺少系统化的“职业”引领性。此外,中职语文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所授课本中的知识为中心,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就容易出现厌学,课堂上出现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

(三)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较薄弱

中职学生的入学起点较低,语文功底薄弱,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已养成了对语文这类文化课比较排斥,大部分中职学生认为上了职校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了,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似为可有可无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对于中职语文课程的学习意识就比较淡薄。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评价也比较滞后,以期末的试卷测评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学习情况反馈不及时,这样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对学生强调中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学习语文的意义,在将来的面试与工作中的公文处理、洽谈等方面都十分重要,只有让中职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语文的“实用性”,才会从被动的接受甚至是排斥变为主动的学习。

二、变革与构建

(一)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理念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促使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也应与时代接轨。我们应转变旧观念,注入新理念,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找寻到真正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观念,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新突破。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备受冷落,这与我们职校的专业课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语文教学处于被人忽略的边缘状态,不够重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转变这种现状,必须有新理念。以往的教学,教师处于统领地位,中职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服从知识的权威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教学效果了。教育学家朱永新说“:教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审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民主,即为让中职学生在语文课程上要有“话语权”,敢说敢论,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相信不会有同学再厌学再排斥。

(二)强调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的最大区别是以就业为导向教育体系,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所授专业的不同结合专业的独特性研究教学内容,为他们的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让中职语文成为一种职业化的教学。职业化教学是指“:面对中职学生这一特定教学对象,面向社会中等实用型技能人才紧缺的就业环境,弱化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性、理论性、系统性,以有利于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其就业需求为发展方向,重构当代中职语文教学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体系。”比如旅游管理专业的语文课应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尤其在口语表达上的训练更应多于其他专业;文秘专业的语文课程更应强调的是公文写作能力等,这样与专业特点结合的中职语文课程才能真正地做到语文课程职业化的目的。

三、保障措施

(一)外部保障条件

中等职业学校应在对待中职语文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构建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从学校层面上有个正确的导向,中职学生除了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应该培养以语文课为代表的文化类课程。学校教务处可以牵头组织以“中职语文职业化”为主题的语文说课比赛等,切实将此项工作落实,转变以往对中职语文的传统观念。

(二)内部保障条件

1.教师对语文教材的处理。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针对广大中职学生的共性所编写的教材,并不能做到涵养学生所需的所有语文方面的知识,更不能做到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个体需求。中职语文教研室的教师可以多开展教研活动,结合学生专业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吸引力,把课堂所教授的内容真正地转变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并且能够主动学习中职语文课程。

2.使中职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同。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高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中职语文除了教授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外,还教授中职学生的职业语文素养,这种职业语文素养是为将来的从业做准备的,所以必须让中职学生明白习得语文的重要性及它的特别用意,让学生从心底接受并认同中职语文教学。

作者:姚飞 单位:沈阳交通技术学校

第五篇:中职语文教学改进探析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人们更加注重对技术的学习,而忽视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中职院校,相比高等院校来说,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明显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自身底子相对比较薄,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本文将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为中职语文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忽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作为受教育主体,很多人进入中职学校是因为不想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或者高考失利,想学一门技术,早日踏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他们更倾向于学习技术,以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对于语文、政治这种学科,就会存在一种无所谓的想法,自然没有兴趣,更不用谈及后天的学习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作为教育主体,一方面,一部分教师存在与学生一样的想法,没有认真对待语文这门学科,认为这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消极态度也使教师产生了语文学习对于中职学生可有可无的想法,他们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回报与认可,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消极情绪,结果往往就是连最起码的语文理论知识都不想讲解,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深入地探究呢。这就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很不乐观,长此以往,语文这门课将逐渐淡出中职课程安排,中职学生也将失去一个提高综合素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的机会,这对于教育及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这一现象加剧。

二、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落后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各方对语文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造成的,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教师没有兴致讲解,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各方就会产生语文学习可有可无的想法,教学中越来越应付,不去追求教学质量,不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学不像小学、中学、大学那样,相互间存在交流与沟通,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所以,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无法在中职院校里得到应用。落后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愈发失去学习兴趣,而且语文学习不像理科,比较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有效拓展,制约了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在初中、大学的语文课本中,多讲一些诗词歌赋、文学名著,能够引起很多学生的兴趣,即使与现实关系不大,仍然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但是,当前,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语文课本内容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大纲要求,本来学生兴趣就不高,如果课本内容枯燥的话,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课本与自己所学技术没有直接联系,这种学习是徒劳的。课本内容很难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代脱节,会使教学质量更加得不到有效提升。

3.教师缺乏教学技巧

首先,中职教师在知识储备、经验阅历等方面可能不如大学老师丰富,高等院校之间交流比较多,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够在交流中得到提高,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发展。然而,中职学校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一些专业技术,所以,教师的水平很长时间内得不到培训,或者很少有机会走出去交流,久而久之,教学思路封闭,方法依然拘泥于传统模式,最终就会阻碍语文教学的发展。

三、改进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多接受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高校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模式等,改变课堂上教师的主体意识,通过提问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多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思考,开拓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融入生活

鉴于中职院校学生不属于纯学术派,所以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就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需要更加灵活多变的课堂模式。这就敦促教育工作者出版适合中职院校学生的教材。

3.师生交流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沟通不足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许多知识点。在当今课堂,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使学生理解模糊的知识点在交流与讨论中渐渐明朗,使学生不断进步。本文在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中职教学的关注,尤其对中职德育文化教学的关注,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重视,中职教学的某些学科发展长期处于滞缓状态,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所以,希望通过本文,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些许经验,以此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艾玲 单位:鞍山市交通运输学校

第六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

一、引言

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一直徘徊在很低的水平,与各类专科及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相差甚远。生源质量差,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缺乏兴趣。特别是语文教学方面,大部分学生语文素质十分薄弱,很多正常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甚至难以展开。所以,语文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心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基础知识。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首位,尝试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改革探索,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理论知识。长此以往,一定能够切实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水平。

二、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通常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对于语文基础很差的中职院校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尚有一定的困难。但大部分学生对于生活方面的感悟都较为深刻,因此老师可以抓住学生此类的特点,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生活化处理,在教学模式方面也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且大多数学生对于枯燥的语文课本内容缺乏内在的理解与感悟,通过老师的引导也难以获得文章作者一样的丰富体验。所以,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性、实用性,通过生活化的眼光来关注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发展,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胡同文化》一课,老师在讲课之前首先需要考虑到班级内绝大部分同学从未到过北京去亲身体验胡同文化,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简单的进行文字讲解,学生则很难真正理解讲授内容,且会很快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这样课堂的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来对“胡同文化”进行生活化的讲解,播放北京胡同文化的记录片,讲解胡同相关的趣味知识,并结合学生身边的街道来发表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看法,通过这样教学模式生活化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中职院校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热情,也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另外,中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绝大多数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操作类工作,如果能够在学习阶段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以及形成较好的文学素养,不仅能够使学生自身的涵养、气质更加优秀,在职场竞争中或许能因此而脱颖而出。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快的去适应文字类的工作。所以,语文教师在讲解学习课堂内容之前也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作用,并且是与学生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这样更多的学生才能够主动学习,做到真正贴近学生的需要,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生活化的一种外在体现。

三、语文教学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其评价模式往往是期末的考试成绩,而考试形式自然是传统的纸质试卷考试,这样一考定结论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学生的文化素养。而是将初高中应试教育的模式带入到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纸质试卷所反映的成绩仅仅是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团队沟通能力等都无法通过试卷进行体现。这不仅是对中职学生不负责任,也不符合中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大纲。通过这样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是一批批流水线式的“产品”,缺乏文学素养以及个性化的表达,使得中职院校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更加被动。且社会的发展也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不断变化,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进行大胆的改革模式分析,具体如下:第一,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特别是在语文学习阶段的评估方面,要将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纳入到语文水平的考核过程中,通过上述综合内容的考察确定学生最终的语文成绩。第二,中职语文学业的评分标准也要分开计算,分别是课堂成绩以及考试成绩。并针对不同的学校制定不同的评分系统,主要能够更具针对性。第三,关注日常学生的学习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出现问题的同学要协助及时纠正,防止出现厌学情绪。第四,提高教师评价的语言表达水平,优化整体教学评价环节,通过评价模式的改变倒逼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第五,在分块教学以及评估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更多的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标准,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问题。

四、学习方法的自主化

中职院校学生通常缺乏学习自主性,究其原因通常因为基础差、底子薄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一方面中职院校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习惯,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单一的学习方法,即语文教师所传授的方法为最佳方法,这样虽然能够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抑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毕竟不同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是能够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的,如果在学习阶段老师过分的强调学习方法的唯一性往往适得其反。利用小组讨论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入手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有主动性。五、结束语综上所述,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通过改革的方式才能够彻底纠正错误。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评价模式多元化、学习方法自主化等措施,加快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设,争取早日改善中职院校学生基础差、素质低的固有形象,使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更具有竞争力。

作者:刘利芳 单位: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

第七篇: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同样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生产实践活动。但目前,中职语文教育重识记能力、轻应用,导致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习语文没有用,只是用来应付高考”。反之,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受到家长的重视,认为这些东西学而有用。其实,语文学习能改变人的能力,开阔人的视野,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最理想的教学过程是产生疑问、解答疑问的过程,然而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缺乏质疑能力,他们只知道是什么,该怎么办,每个人的头脑中就像有一套公式,知道遇到每个问题时应如何解答,至于“为什么”,则不在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但是,万事万物皆有其内在规律,只有通过不断质疑,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掌握和利用规律,学生缺乏质疑能力,便失去了探索能力,失去了创新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倘若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高度紧张,生怕犯了什么错误,那又怎么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呢;其次,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课堂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一个人必须拥有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常见的方法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等。如在教学《赤壁赋》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文章的朗诵和翻译。在一个学习小组内,有的学生负责翻译词句,有的学生负责文章朗诵。负责朗诵的学生需要标出文中生僻字的读音。如“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而负责翻译的学生要把文章的意思解释给其他学生听,最终使所有学生通过互学学会这篇文章,这就是合作的成果。

三、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想象力的一种体现,它能使学生理解作者和文中语句的感情,也能帮助学生换位思考,体谅别人的感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蕴含的感情,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移情能力。如在锻炼的初期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些感情色彩浓厚的文章,如《故乡的榕树》《窦娥冤(第三折)》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文中每段话的具体感情色彩,感悟文章感情的变化。

四、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总结概括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迅速抓住一段话的中心意思,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总结。如在预习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行列出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并把这些句子提炼出来,总结文章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分析文章的总体框架。在课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一些文章,并把提纲列举出来。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当天报纸的某篇文章,并罗列出提纲。这种锻炼方法没有什么巧处,主要是需要多练。

五、总结

本文从质疑能力、合作能力、移情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引导。此外,教师还需要把教学内容与活动结合起来,做好教学设计,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杨丹 单位: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分院

第八篇:中职语文教学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0引言

校园文化的发展与语文教学是息息相关的,优质的语文教学是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的先决条件,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开掘语文学科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困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效应、语文教师在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能提出一些见解。

1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素质逐渐呈下降的趋势,他们已然已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或思想意识差,或学习能力差,或行为习惯差……以致教师在课堂上费神费劲,特别是维持课堂纪律都要周折半天,甚或无济于事,由此,部分教师逐渐产生了倦怠之心理。我们常常会看到好动活泼的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一问三不知,课堂气氛很沉闷,究其原因: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语文能力低下,对学习文化缺乏兴趣。所以,如何加强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进程,成为了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的责任。

2中职语文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有的效应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性质是就业教育,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要切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语文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更重大,因为语文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蕴含着我们民族一脉相承的审美教育观,甚至还有它代代延用的经世哲学。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母语学习,是中华民族对其后代的精神的哺育,语文对形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文化底蕴,培养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且,语文作为中职学校主要的必修课,它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科学、职业素养的任务,承担着教会学生做一个具有中国文化思想的人的职责,这些也就是中职语文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具有的效应。那么,如何使中职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满足企业的挑选和社会的需求,语文教师在完善课堂教学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广泛吸纳新的文化信息,跟上新时展的步伐。当今,在大力倡导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语文教学应该担当重任,起主力军的作用,为推动且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做出相应贡献。

3中职语文教师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能

3.1教师应成为校园文化资源的开掘者

社会给予了人们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对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条件。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把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在实施新语文课程中,教师应努力成为校园文化资源的开掘者。

3.1.1积极开掘语文课程资源,提升课程文化的教育功能

课程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实施途径,而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教师的任务仅仅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实施教学,教师成为了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的机械执行者,成为了各种教学资料的呆板复制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摆脱过去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合作探究,质疑解惑,开展自主性学习,把一个个疑问,通过个性解读的方式得到解决,在自身实践中发展语文思维,提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对于中职生来说,结合课内学习开展课外延伸阅读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学习某人文章,可研读其另外作品。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写了大量的精美作品,但选入语文教材的却十分有限,在学习某位作家的作品时,可在课外进行拓展性专题阅读其他优秀作品,像学习余秋雨的《废墟》,可以选读作者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等散文集中的作品,通过迁延阅读,能够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格调和时代风范;又如,学习文人作品,了解作者其人。古人有“知人论世”之说,即阅读作品需了解作者,也需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社会环境,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关于作者的介绍、评价等方面的文字资料,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道路、思想性格、创作成就等情况,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意蕴;再如,学习引用的名句,可阅读原诗原文。许多课文,都引用了一些古典诗文名句,课外可以扩展开去,引领学生阅读这些诗文名句的原诗原文。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开阔眼界,提高文化修养。实施新语文课程,教师应由课程的使用者转为开掘者,把新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看作是新语文课程的开掘、充实和创造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有效地利用课程中的经典美文,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元素,提升课程文化的教育功能。

3.1.2开掘语文课外活动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实践生活

语文课外活动资源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智能型文化、意识型观念文化、情感型审美文化等等。这些精神文化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型文化活动,如开展演讲、辩论、“汉字英雄”“诵读经典”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动机、欲望和热情;通过意识型观念文化,如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认识与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用正确的观念支撑起精神世界的大梁;通过情感型审美文化,如开展《走进企业,感受品牌》巡回参观展、《远离,珍爱生命》宣传行、《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纪念日等活动,激励学生增强热爱生活、享受和平、创造辉煌的昂扬斗志和饱满精神。语文教师只要不失时机地开掘语文课外活动资源,就能丰富学生的语文课余生活,以利促进校园文化实践生活的健康发展。

3.1.3开掘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专业职能与文化素养

在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向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化、综合化、高学历化的态势,向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关系的再认识的深化,向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文职业素养,打好语文基础;重视文化传承,走进社会生活;强化美育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功能至关重要。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是避免专业学习盲目性、提高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方式。近年来,依托学校开展的专业技能课实验实训,倡导学生多读专业课外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些学生反映,有了阅读主题,才能分详略,定层次,循序渐进,觉得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知识有了更多的拓宽;也有学生说,参与了老师布置的课外专业书籍阅读,就必须广泛收集资料,多读书,这给需要督促的我加了道紧箍咒,不知不觉中业务水平提高了许多;更有学生说,自从阅读了一些课外专业课书籍,我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不再茫然,更坚定了要努力学好它的信念。作为重要文化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应与专业课的学习紧密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开掘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在借鉴企业先进的专业文化的同时,不断在自己的学课文化中融入新鲜的血液,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繁荣。

3.1.4开掘社会环境的校园文化资源,熏陶学生成为有用“社会人”

社会环境是个体生活于其中,并影响其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也包括具有多样性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人文化了的自然环境等。研究表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生活、感悟生活,如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文化的思考”,通过单元课文的系统学习、作文的习作交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借助“建立网络论坛”和“注册博客”的互动形式,综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交流感想,表达观点,学生对社会的多元文化就会有更深层次的清晰认识和感悟。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关注新闻媒体、阅览时事政策等方面感受我国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显著进步,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创造社会、奉献社会的主人翁意识。

3.2教师应成为学生新时代文化精神的培育者

人的精神是生命的函数,能整合人的意志、品性及创造才能。引领学生追求广阔的文化精神生活,培育其时代精神,是实施教育终极目标的关键。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担负起培育学生时代文化精神的历史重任。

3.2.1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关系民族的未来,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把民族精神纳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当然,首先是注重课堂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主导作用;其次是注重活动体验,精心选择语文教学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社区活动周、军训幸福月、畅想职业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

3.2.2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应高扬人文主义的大旗去占领学生的精神领地“。腹有诗书气自华”,首先,建立让学生与书本为友的“园地”,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明理,在读书中明智,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其次是发挥名人效应,让学生与大师对话,我们可通过邀请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中卓有成就的人物为学生作报告,请他们介绍他们自己成长和发展的经历,阐述对人生的看法,对幸福的理解。使学生在聆听前贤的教诲、感悟前贤的成长中省察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2.3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充满了机遇、挑战和竞争。人要生存,顺应千变万化的社会潮流,必须具备创新精神。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创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别人的现成看法和既定的思维模式,善于类比,善于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敢于大胆想象和质疑,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创造才能,健全人格,完善个性,做新时代富有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3.2.4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创造活动不是孤立的,始终离不开他人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会合作很难适应和立足现代社会。教师应顺应时代需要把合作精神的培育融入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相容相合”的心理习惯,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同伴合作关系,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学会学习上相互交流,思想上相互激励,心智上共同奋进。其次,指导学生理解合作的真实内涵,即在共同的学习中,一起寻找质疑解惑的途径,一起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小团体内的“哥们”义气的错误认识,这样才以利活学活用,促进共同提高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和素养。

4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共促进、同发展的互为关系,语文学习,教师不能放任学生自流,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文化的趣味性,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内驱力,唤起学生的尊严感与成就感,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的变化,促进自我文化涵养的发展。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品德修养的需要,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新时展的需要!

作者:王文娟 单位: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第九篇:中职语文教学与教材改革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也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高涨,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相当丰富,百家争鸣,观点纷呈,本文拟对中职语文教学与改革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论述,以期较为全面精要地把握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改革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行寻求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与问题

(一)学生方面

中职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有研究者指出,自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中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相应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生源文化素质呈整体下降趋势,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一定的困境。[1]具体而言,生源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第一,语言表达能力差;第二,文字书写能力差;第三,文体写作能力差;第四,心理素质差,缺少自信心;第五,职业意识差,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择业心态[2]。生源质量的匮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原始困境,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和超越,而且需要从教学和教材环节入手积极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方面

中职语文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是更为本质的问题,也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综观而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教学目标来说,中职语文教学是重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基本素质,这些关乎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问题,尚未获得明确共识,课程目标比较模糊,极大地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3]。教学目标的模糊,容易造成中职语文教学方向的偏失。第二,从教学内容来说,因为缺乏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内容存在某种程度的随意性,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第三,从教学方法来说,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脱离学生发展实际,使本应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了知识的单向灌输[4]。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第四,从教学评价来说,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还趋向陈旧,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试卷、分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形成以及个性差异等,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运用偏少,缺乏多元评价的视野。

(三)教材方面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中职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是研究者重点探讨的内容之一。具体表现在:第一,目标设定过高,导致教材内容偏多偏难,完成教学任务存在一定的困难[5],换言之,就是“低起点”问题仍然突出[6],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而教材的难度却没有下降的趋势;第二,现有的中职语文教材内容较多,容量较大[7],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而且教材在选定内容时具有某种随意性,在体现中职教育特色与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这样,中职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某种程度的缺失;第三,教材的层次感并不鲜明,无法比较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在教材中体现不足,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材存在起点偏高的问题,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且有能力深造的学生,教材又不能完全满足其提升的需要。中职语文教材中存在的这几个问题其实是互为联系的系统工程,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中职语文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境与生机同在,找到了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就有可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许多研究者都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观点,有助于启发我们的思考,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行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教学改革

第一,针对教学目标的改革:有研究者指出,要设定切合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对普高学生的能力要求直接套用在中职学生身上,这是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强调[8];也有研究者指出,要确立正确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既要在思想上扭转轻文的倾向,又要注重语文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把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作为语文教学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和学生语文学习的努力方向[9],这是在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对语文实用性的强调。综合来说,中职语文教学,要知识和能力并重,知识性和实用性并行,制定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既要使中职语文具有语文的共性,又要适当展现其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这样的教学目标更加符合中职语文的定位。第二,针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研究者提出,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不能仅仅围绕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点、难点,或语法、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积极思考人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10]。这是一个理论认识上的飞跃,意味着中职语文教学从工具性到人文性的凸显。同时,有研究者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性问题,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应相应引入美术、音乐、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适当融入当今时代的最新信息,力求教学内容立体化[11];有研究者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相结合的问题,认为对中职生进行语文教学应注重实用性,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导向来设计语文教学内容,体现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12];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专业化,如:可以根据职业或专业特点,整合、设计语文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也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13],又如:根据不同专业,调整和设计语文教学内容,比如旅游专业可选一些介绍文物古迹、描写山川景物、叙述历史故事的文章,内容上紧扣旅游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的感知能力[14],这是富有创见性的认识,值得思考和探索。第三,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得当,可以使中职语文教学事半功倍,所以对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当必要。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要改进教学方法,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如: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采用竞赛式教学法,提升学生积极性,结合网络平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15];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语文课堂,运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表演,体会快乐学习等,这些都是对于教学方法的具体阐释;还有研究者从理论层面阐述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几大原则,如“课程内容注重人文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教学目标注重养成性和简单性”,“教学手段赏识性和公平性结合”,“教学形式新颖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教学效果注重长期性和系统性”等[16]。第四,针对教学评价的改革:为了改变以往中职语文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方式相对单一的情况,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设想。比如,倡导过程性评价,建议中职语文教师改革以试卷或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特征,记录学生不同时段的学习状态[17],提出要建立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突出过程评价,既能展现平时的学习状态,又能体现最终的学习成果;倡导发展性评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评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肯定学生的努力和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倡导多元评价,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尤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充分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换一个角度而言,多元评价也意味着从“单一的试卷测试模式”向“多元化的考试与评价模式”转变,比如通过试卷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写、写作能力,再通过对话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教材改革

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一直备受瞩目也颇多争论,针对中职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从宏观角度来说,有几种倾向性的观点:一是控制内容总量,降低知识难度,在中职文化课程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尽量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职业生活必需的内容;二是教材要“面向职业”,突出职教特色,中职学生的学习要符合未来职业和岗位的实际需求,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和设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在教材中适度融入职业理想、职业精神教育[18];三是在选文方面要有新的认识和突破,要创新选文标准,适当吸纳一些彰显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的作品,以及一些反映现代科技成果与文化生活的文章,要适当增加时文,充分体现语文教材的时代性,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从具体编排角度而言,研究者们对中职语文教材内容的选编形成了某些共识。比如,中职语文教材可以突破以阅读教学为主线进行编排的传统格局,转变为以实用文写作、口语训练、阅读探究相结合的综合编排[19],减少传统阅读教学,强化应用文写作、实用口语训练乃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近年来中职语文界的共同呼声;在教材体系的编排上,有研究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中职语文教材可以分为基础教材、提高教材和特色教材,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作弹性选择,其中,基础教材是中职学生都要学习的基础内容,按照中职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进行设计,提高教材是文化基础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或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必须补充的内容,按照中职学生的提升需求进行设计,特色教材则是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而设计的。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最新的研究是围绕教育部颁布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进行的,比如对中职语文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的研究和探讨[20],将深化对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新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展开。

作者:吴晖湘 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十篇: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

朗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大量的实际研究可以证明,朗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改推进的当今社会中,众多语文教育者将重点转移到学生朗读教学上来,换言之,语文教学从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上来。为此,本文立足于朗读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究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朗读教学的作用

朗读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突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开启学生的智力,并提升学习效果。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读戏剧时,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当角色定位之后,通过朗读对戏剧中的冲突进行分析。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雷雨》戏剧分角色朗读,当鲁侍萍与周朴园见面时,教师指导学生充分了解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在两人见面时一句“你姓什么”的语气变化分析,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男主人公的虚伪与无情。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将戏剧中人物性格进行整体把握,还能提升对该部分知识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一种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得到较多的语言练习机会,将无声的课文以逼真的情景再现表达出来,是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中职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朗读材料分类教学

1.诗歌教学

古代诗歌讲究韵律,通过平仄生相互交错,在字里行间产生一种跌宕起伏之美。正是由于诗歌具有精练的语言,才能产生悦耳的音乐。因此,在诗歌的阅读教学中重点就是带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实际朗读中需要抓住诗眼,由于诗歌的思想情感都集中在诗眼中,学生很容易抓到重点。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再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与“绿”。学生在诗眼中的情感把握有助于阅读。

2.散文教学

中职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散文教学地位突出不仅是因为其具有较为精练的语言、行文比较隽永、语言运用手法巧妙,还因其内容美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散文教学有很多难点,散文的形式比较散乱,但是神韵不散。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散文教学时需要注意朗读的层次,在不断朗读中研究朗读方法。首先是带领学生进行认识性朗读,从散文中字的音、形以及词义等表层含义出发;然后,学生进行基础性朗读,在对文章整体形式进行把握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上下结构进行反复朗读;最后是散文的创新性朗读,该环节中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文章进行剖析。

3.戏剧教学

戏剧对于语文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资料,其中糅合了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这门综合性的教学材料对这些方面进行统一组合,在语文教材中体现了一种新的社会风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在生活中不能真实感受到的场景,在情感形式上增强了学生的体验。对于戏剧学习,重点在于怎样理解戏剧的矛盾与冲突,在戏剧中,其矛盾越是尖锐明显,戏剧越能迸发出艺术魅力。此外,戏剧更打动人心的是其社会化的语言,纯粹化的口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

(二)中职朗读教学突出实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其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是在很多中职语文教学中,不能正确认识应用型语言教学的实施。因此,中职语言教学需要注重其教学的实用性,朗读教学的实施,在语文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等方面作用突出。语文教学能够与学生专业教学进行融合,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知识基础。例如,在进行《鸿门宴》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学生在课前对课本进行精心排练。在刘邦、项伯、项羽等人进行对话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人物不同特点进行朗读,并提倡学生即兴发挥。学生在进入人物角色朗读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情怀,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职语文教学任务重大,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劳动者的责任,因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实现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为此,本文立足于朗读教学模式的作用,研究中职学校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杨芳 单位:兴平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