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01-26 03:40:01
导语:中职语文教学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任务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定担负的工作;二是指定担负的责任。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任务”一般指学生需要通过某些活动完成的一些事。“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就是指通过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和职业行动能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方式,主要要抓住设计任务、解析任务、完成任务和评价任务等四个环节。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设计任务,激发学习欲望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学习任务,是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中国教育家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实用,注重同社会生活的联系,重在形成实际技术。应该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原则。任务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任务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应具有目标性;2.任务可细化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3.任务源于学习问题、生活经验和工作岗位,应具有真实性;4.任务能涵盖教学目标知识点和技能,并在完整的过程中内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具有完整性;5.任务不能过于枯燥而单调,应该充满乐趣,以吸引学生长时间地关注和投入,应具有趣味性;6.任务是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在自主和协作下能完成的任务,不能太大太难。
二、认真解析任务,化解学习难点
在教学学习任务设定之后,教师就要认真讲解分析课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障碍,准确描述任务,使学生理解各项任务的丰富内涵和多重意义,进而明确“为什么”,为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和路径理清思路,创造条件。可将学生根据学习状况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开展组内讨论、辩论,互相提问解答,使重点进一步突出和巩固,使难点进一步化解和突破,使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进一步明确,为进一步完成任务作好铺垫。解析任务是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要增强其实效性,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和自我展示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积极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完成任务是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归宿。美国现代西方重要的教育理论流派“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倡导者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会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在学生全面理解任务的内涵、完成任务的难点得到化解之后,教师就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努力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使学生对学习和完成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实现学习目标。一是创设情境。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创设有助于学生了解任务、理解任务、完成任务的生动、逼真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历其事,若见其人,若有所悟,从而轻轻松松完成任务。二是音乐烘托。教师可选择播放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中外经典名曲、轻音乐,使学生在美妙音乐烘托中缓解压力,放松情绪,进而感知任务、理解任务、记忆任务、完成任务。三是竞赛激励。教师可利用中职生好胜心理强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组内成员间竞赛、全班性竞赛,限时回答问题,限时写出字词,限时背默诗词等,激励学生在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中完成任务。四是角色表演。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成课文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不同角色,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等,进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对话、分角色游戏、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感知任务,理解任务,体验情感,增长见识,进而完成任务。
四、准确评价任务,检测学习效果
一般情况下,可先由学生自己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学习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各自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或组织疑点难点讨论综合评价,以此来检测学习效果。任务结束实施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讲评,反馈矫正,查漏补缺,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积跬步而致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海”。任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是“教———学———做”的完整行动过程。只要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实践,耕耘不辍,弛而不息,坚持科学设定任务,认真解析任务,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教学目标定能实现,教学质量必将提高。
作者:杜富文 单位: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
第二篇:创设教学情景完善中职语文教学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阶段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教师“遗忘的角落”。但他们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且追求时尚,追求财富,出人头地的愿望非常强烈。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而情景教学便是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性地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教材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发展。情景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借助多种多样的情感教学形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提升教学效果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缺乏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体会,就无法创作出经久不衰的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精确理解,就无法感悟文章内涵、不能切身体会作者思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生活化情景的渗透,使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激发,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学习《背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以“背影”为题材写作文,这样就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融合在一起了。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以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将父子情深的视频、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课文情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设计问题情景,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一定要使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组织学生开展深入的讨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计问题情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时一定要巧妙,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情景,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描述事物,深刻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与先前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结合,使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在了解教学情景的同时知道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从而促使学生深刻地了解文章主旨,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深刻的掌握。实践证明,设置巧妙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激活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表演情景,加深理解体会
教师可以创设角色表演情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了解人物特点,先要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点等,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文章内容。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可以亲身体会每一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可以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人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为学生创设角色扮演的机会,这样学生可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创设影音情景,激发审美体验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师要创设与教材相辅相成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激发。可以使用影音设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感官上刺激其思维,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对课文内容形成正确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和主题曲,在浓厚的氛围下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学生引入到东汉末年的特殊历史时期。接着教师给学生朗读这首词,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感染。语文课本所选择的文章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这些文章都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教师要将这些魅力展现出来,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乐于学习,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不断的激发。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作者:周轶群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自我效能理念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
自我效能理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的自我主观方面的判断,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本身的自信心和实际能力。中职语文的教学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非常关键,它对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学习水平的影响非常重大。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知识较为丰富,涉及的知识层面也较为繁杂,知识的深度较高,所以,加大了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因此,中职学生的自我效能理念的培养非常重要。中职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促使中职学生努力学习,提高中职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质量。
一、自我效能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理念方面的应用
自我效能理念能够有效地归正中职语文教学理念,促使中职语文教师和中职学生建立自我效能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中职语文教师和中职学生都能加强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语文教师和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念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认识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念必须是科学、正确的,对学生的指引和帮助也必须是实际可行的。中等职业学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导致一些学生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念的理解不是非常得透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大多都是由于在高考中失败,无缘理想的大学或者本身的学习成绩很差,没有参加高考等的一些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和高考失败等挫折,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学习没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往往容易被负面情绪和思想所困扰,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学习不是很重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念没有透彻的理解和感知。自我效能理念能够很好地纠正中等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的负面思想,帮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更好地让中职学生透彻理解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理念,增强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和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二、自我效能理念在中职语文实践教学方面的应用
自我效能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自我效能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中的贯彻,可以帮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从而根据这些实践发现制定有效、个性化、符合学生本身特点和学习能力的语文教学方法,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方针。比如说,2014年陕西省在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做了一项关于自我效能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的帮助和影响的实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将班内的50名学生按照男女比例和语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科学合理地分为了两组,每组的中职学生为25人,实验期限为一个月30天。对实验组的中职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实践教学中实行自我效能理念的培养和鼓励学习;对于对照组的中职学生实行传统普通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方式。一个月后,中职语文教师对这两组学生进行了语文考试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的中职学生的语文测试成绩明显比以前提高了18.9%,而对照组的中职学生的语文测试成绩仅仅提高了1.2%。实验证明,自我效能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三、自我效能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外教学方面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外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效能理念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力的自信心,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一次全面透彻的认知了解,对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给予正能量的肯定,从而有效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正是锻炼中职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步骤。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将自我效能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当中,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参加各种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增强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比如说,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语文作文大赛、语文课文朗诵大赛、组建语文课外学习兴趣小组、创建语文话剧社、让学生排练话剧等方式贯彻落实自我效能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课外学习生活中,给予中职学生积极、正能量的鼓励,中职语文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增强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综上所述,自我效能理念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的贯彻和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认识,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从而促进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科学提高。
作者:李爽 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刍议当前中职语文教学
0引言
在当前中职学校的课程结构中,语文学科被定位在基础文化课系列。由于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自身颇多的特殊性,语文课的教学要求和考核难度与普高相比大大降低。惟其如此,很多学校和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对于中职语文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不是在教学计划中一再压缩语文课课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删减教学内容,有些学校甚至要求语文教师只给中职学生讲点应用文写作常识。这样一来,一直强调“文道统一”的语文课,一直以活色生香、妙趣横生为标志的语文教学就变得非常功利、“市侩”而索然寡味,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迷茫,学生也鲜有收获。
1寻求中职语文教学尴尬局面的良策
作为长期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和基层教研工作者的笔者心急如焚,苦苦寻找破解困局的良策。思之再三,笔者想起自己的恩师—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特级教师汪南松先生早在1997年提出的观点:语文课应该教成“人课”。汪先生说,“语文不应看作专管学习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仅仅为其他学科学习和将来工作服务的‘后勤’学科,而是一门培养、提高受教育者健美个性及其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他认为,语文教师“根据中语教材的特点,通过独特的方式方法,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意熏陶,形成求真、从善、爱美的思想品质;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纠正学生习染的不良思维习惯,开启学生智慧,发展他们的注意、观察、接收、记忆、判断、推理等能力和综合创造才能;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听、说、读、写训练,改善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让他们掌握语文活动的基本技能及其调节机制,获得开展交往、驾驭生活和推动事业前进的本领。”毋庸讳言,汪先生的精辟论断是着眼于20世纪末普高的语文教学有感而发的,带有鲜明的指向性。而当前中职学校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与普高相比,存在不少区别,中职学校教育对象的学业层次、认知结构、接受能力与普高学生相比不能相提并论。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同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肯定存在诸多共同点。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性质(思想性和工具性)和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也可以是关联互通的,课堂上情理交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是完全可以复制的。一句话,要把中职语文课同样教成“人课”,把中职语文教学同样当作对学生进行情意熏陶、思维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手段,以培养大批既有丰富的语文素养,又有过硬的职业技能的合格的中职毕业生,这既是中职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迫切需要纠偏改正的重大研究课题。
2用好中职语文教材
当前中职语文教材虽存在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一个版本,选录的篇目绝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本,教师都能从中挖掘出对学生进行情意熏陶的丰富内涵。如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一册)中的《腊梅》是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的佳作。教师完全可以从大多中考失利者、心理脆弱者的中职学生角度,积极引导学生向作者看齐,珍视生活历程中像腊梅一样的平凡的事物,并从中感悟和汲取一种不怕磨难的顽强的生命力,并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战胜学习与生活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困难、挫折,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又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职业模块)》教材中,有一篇题目为《那一年,面包飘香》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因家境贫困而失学的少年如何牢记老师的教诲,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得一技之长并取得成功的故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亲切感人的语言,学习设置悬念增强文章表现力和吸引力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可以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情意内涵,告诉学生,“读书深造固然重要,学得一技之长贡献社会同样重要”。“东方不亮西方亮,只要树立自信,不怕困难,就能学到真技术,练就真本领”。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大有好处。再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拓展模块)》中选录了当代语文教育家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抓住作者讴歌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首创者的创新进取精神,联系自己学校往届优秀中职毕业生在社会就业、创业的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学生对今后在职业生涯中将要遭遇的艰难曲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人生在世,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被困难捆住手脚,要具备过万重山做“第一个”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否则必将一事无成,到头来悔恨终生。当然语文课不同于思想教育课或政治课,单调枯燥的说教,盛气凌人的训导,其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学习心理和成长目标,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伺机点化。重要的是学生必须依托文本,依托课文中自然逼真、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和精准得体的语言情境,自然感悟,真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熏陶,在水到渠成中激发情感共鸣。
3中职语文教学的思维能力训练
我们提倡中职语文课同样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绝不照搬普通高中的那一套做法,而应按照市场对技能人才文化素养的具体要求,结合语文教学的固有原则和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合理地设计问题,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并安排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譬如工科类的专业在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职业模块)》时,会学到卡尔•马克思在高中毕业时写的一篇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在扫除字词障碍后理清课文思路,然后抓住“考虑”这一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没有认真考虑”哪些情况,产生了哪些后果;从“认真考虑”方面又讲述了哪些内容;作者认为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是什么;为什么说为人类幸福而工作才是最高尚的职业;等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接收,然后再进行判断和推理,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尽管从阅读理解到分析判断每个环节的任务都不轻松,也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提示和点拨,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会有起色、有进步、有提高。而且在语文课上阐发的观念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对于即将面临择业、就业和创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更加深刻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中职教材中,如《像山那样思考》《好雪片片》《一碗清汤荞麦面》《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等课文,都蕴涵深厚的人文情愫和人文关怀,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远离甚至抛弃必要的思维训练,学生也就无从体会和感悟,语文教学自然也就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求真、从善、爱美的思想品质的情意目标。尤其在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普遍偏低,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要在语文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复杂的现实世界进行必要的思考,对林林总总、千变万化的身边事物做出判断和取舍,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理想,改变自身诸如不懂感恩、好逸恶劳、缺乏同情心,不爱护自然等诸多不良品性和习惯。
4中职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谈到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服从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同专业,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定位也各有侧重。譬如旅游、酒店、商品营销、社会文化艺术等文科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更多情况下需要与人打交道,社会交际面广,当然离不开听话和说话。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以此为训练重点,让学生懂得听话的基本原则是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说话的基本原则是简明、连贯和得体。同时要创造情境,经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听话和说话的种种技巧。尤其是在说话能力的培养上,除了要有意识地加大普通话训练的力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模拟辩论、模拟导游、模拟商务谈判等途径和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对象和场合,适时使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节奏,借助合理的措辞方式和恰当的修辞方法,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而对于学习机电、汽修、数控等工科类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读和写两方面,因为工科类的学生毕业后多数在制造业就职,将会接触较多的机器与产品。如果业务熟练,工作能力强,很快就能在企业中成长为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随着岗位的变动和职位的升迁势必需要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广告词、策划书、工作简报之类的应用文打交道,所以中职语文课应教会学生一般应用文的行文格式,掌握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要点和技巧,这对工科类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当然,我们强调根据专业性质对听、说、读、写的训练安排有所侧重,并不是说中职语文可以忽略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而是要求中职语文应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职教特色,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唯有如此,中职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学生,而中职语文学科本身也才能彰显其作为基础文化课的价值和意义。
5结语
把语文课教成“人课”,言犹在耳。尽管社会在前进,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涵也随着教育自身的结构调整和功能定位发生了很多的变革,但“教书育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始终不曾改变。中职教师面对生源对象成分复杂、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特殊群体,担负着更为繁重、更加辛苦、更缺乏理解的“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只有具备崇高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自觉的责任心,满腔热情地关爱学生,潜心工作,才能胜任中职教学。而中职语文教学,一定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既不能在教学中“偷工减料”“缺斤少两”,也不能盲人摸象,缘木求鱼。总之,要从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充分汲取文本的精神养料和语言精粹,尽最大可能地培养中职学生基本的传统文化素养,为他们人格的发展、学业的发展和将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表达基础。
作者:朱爱笙 单位:安徽省潜山县职教中心
第五篇:利用课外阅读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中职教育要为社会输送专业型技术人才,因此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专业课最重要,专业课的重要性大过其他课程。中职语文也不例外,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学校也对语文不够重视,一再压缩语文课程量,腾出时间学习专业课。语文是“为人的一生打底子的”,在任何学习时期,都在塑造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比专业知识更加重要的社会通行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应激励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达到技能和素质双双提高的教学目的。
一、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发现多数中职生很少阅读课外书,没有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部分学生会看一些言情武侠小说,或者是利用电脑、手机阅读网络小说,虽然这些小说有着丰富并且吸引人的情节,但并没有很多文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只能当做消遣、娱乐,没有起到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锻炼自身思维,为学生学好中职语文,提高专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的三个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具体实践中,我让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适时加以延伸。如学完老舍的《我的母亲》,我让学生对比阅读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学完《我很重要》,我推荐学生阅读毕淑敏的《素面朝天》。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课文与作者的理解。我还鼓励学生将看到的课外文章还原成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让他们上讲台发言。中职学生是有一定的课余时间的,我安排学生课后阅读一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和阅读性较强的报纸。这些课外阅读虽然在吸引人的程度上比不上网络玄幻言情小说,但没有古今名著那样枯燥无味,并且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人生哲学、社会经验,也可以从一些暖心的故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让中职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直面人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学生做到了喜爱阅读,勤于阅读,就做好了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步。然而仅仅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能并没有放在心上。教师要把鼓励进一步提升为要求,比如可以适当减少语文课外作业的量,转而让学生每周上交一到两次本周课外阅读的心得和体会,把课外阅读作为中职语文的课后作业完成。阅读带来的好处,学生只有切身体会才能感受到。就像我小时不爱吃苦瓜,认为吃苦瓜和喝药有什么区别呢?相信很多人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想法。但是,我家人却强迫我吃这种我那时认为难吃的食物,迫于压力我吃了几口,刚吃下的时候感觉苦口难咽,但吃后不久的那种回甘和清爽勾起了我还想要吃的念头,于是我便爱上了吃苦瓜。语文阅读也一样,需要教师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度过“苦口难咽”的初始阶段,学生开始感受到阅读给其带来的“回甘”,主动想要尝试阅读,充分满足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提高所需要的阅读量。学生度过了“苦口难咽”的课外阅读阶段,便具备了一定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开始阅读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书籍。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分配给学生一些经典文学读物的课外阅读任务。这些经典的作品通常理解起来生涩难懂,甚至有的还不是白话文,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然而这些经典读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对应的影视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查阅并观看其影视资料帮助其理解读物,从而对名著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学习任务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思维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假期不是漫无目的地过日子,而是在娱乐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三、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过程需要避免的误区
首先,不能让学生有自满的心理。学习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永远不要因为自己手中有一滴水就以为拥有了整个海洋。因此,学生在阅读方面有小小的成果时,可以为自己的努力骄傲,但是不能自满,不能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得足够多而放弃课外阅读。教师要及时制止学生的自满心理,与学生心平气和地沟通,让学生发现自己还能做得更好并为之努力奋斗。其次,在读物的选择上,要由易到难。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阅读难以理解的书籍,这样的阅读学生体会不到书籍中蕴含的深意,无法起到实际作用。课外阅读需要学生长年累月的坚持,短时间内学生可能没感觉到有什么作用,但它一直默默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行举止,终有一天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阅读在其身上产生的惊人的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阅读能力一直都是成正比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深度,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入课外阅读,这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关键。
作者:李如娇 单位:福建省惠安职业中专学校
第六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中技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质其实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至今,它作为一种有显著成效的新潮教学模式而被很多职业教育专家认可。行动导向教学法包含了很多教学技术,例如角色扮演、项目教学、头脑风暴法,等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仅作为导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地、有目的性地开展学习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今后的职业活动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二、中职中技语文教学现状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语文教学成效方面仍旧不尽如人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上学到的仅仅只是皮毛,而且只有少部分同学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大部分同学在学习语文时仍旧比较被动,他们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笔者认为应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职中技语文教师存在的教学问题分析
1.陈旧的教学模式
我国自教育改革后一直推行新理念、新教学法,可是在中职中技院校里还是有很多教育理念落后的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响应了国家教育部、人社部的号召,但并没有真正进行实质性的教学转变,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再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再者,由于就读于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们成绩较为不理想,因此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语文本身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强调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和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枯燥的教学方法,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强塞给学生,学生便会学得味同嚼蜡,无法提起语文学习情趣。
2.语文教学重点过于应试化
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语文教学大纲不同于普通高中,它除了更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能力。部分教师始终以传授知识点为主要的讲课方法,只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点是否系统、是否严密,考试能否写出严谨的答案,而忽略了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关技能。
(二)中职中技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分析
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中职中技学生还是缺乏主动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他们通常是因为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才学习语文,而且中职学生对课外知识了解甚少。据网上的数据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内心过于浮躁,并不太喜欢阅读课外作品,他们的阅读量很少且知识面很窄,缺失必要的文学素养,然而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多阅读,在优秀的文章里找到感悟,提高语言能力、写作水平,等等。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上的应用对策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同于往常的教学方法。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以教师单向主导向学生授课,而是由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下面将分别举例,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到课上。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分析教学内容,充分体会教学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比如在中职语文课堂上,会有很多故事情节性比较强的小说需要学生学习,角色扮演一直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例如重新编排剧本,分角色朗读,在课堂上演出,等等。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人际交往,提高社会能力。例如,在学习《项链》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扮演课文里人物的角色:玛蒂尔德、玛蒂尔德的丈夫、路瓦裁夫人和珠宝店的老板,让同学们进行课上表演。通过这个短剧表演,无论是出演的同学们还是观看的同学们都会对文章人物的性格变化一目了然,学生能够很直观地感受文章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即玛蒂尔德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导致自身虚荣心过于膨胀,害人害己。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学习项目,因此项目教学法也被称为模块教学法。这个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教学活动的核心为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成一个项目实现技能与理论的整合,提高整体素养。例如在学习《祝福》时,教师应给学生确定任务书,即让学生明了各自的学习任务。首先,先给学生们分好小组,并分组安排任务,通过资源渠道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完成任务。以某一组的任务为例,该组主要是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当第四组确定分工之后,学生们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同学会在文章寻找相关词句,有的记录,最后修改并汇总了祥林嫂遭受残酷压迫的惨痛经历。为了交出最佳优化方案,学生们为了不因为自己拖小组后退而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仅培养他们阅读文章的能力,还锻炼他们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方面的社会能力。
(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主要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一个话题,并给一定的时间如十分钟,然后由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在别人发言时应保持安静。在短短时间里学生的头脑里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想法,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以学习“写作”为例:当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建议书”的实用写作时,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1.将学生均衡地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进行分工,并做好讨论的记录准备。2.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讨论话题”,然后画一个圆圈。当讨论好的小组可以上台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比如本组想到的某一个人、某一首歌词、某一幅画甚至是由“这个话题”引出的小故事,等等。3.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内容找出有关联的地方,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重新调整思维,并依循教师给出的格式要求进行写作。采用头脑风暴法,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尽可能不要太长,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来的思维才是最具有活力的。
(四)课文引导教学法
课文引导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但这些问题是用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较为适用于自读课文学习。例如在学习《登高》时,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独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阅读课文,找出生词并予以解释。2.根据手头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3.反复朗读诗歌并思考几个问题:首联颔联与颈联尾联的描述重点分别是什么?首联和颔联分别有哪些意象,营造的画面如何,表达的情绪情感如何?诗人所悲为何?仅仅只是悲秋吗?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完成这些任务,就会明确自己阅读文章的意义和应该如何进行阅读和理解。
(五)模拟教学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使用的模拟教学法是模拟情境进行教学,即针对一个课题,安排学生模拟关于那个课题的任何小品、短剧等,让学生学会在该情境中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例如,在学习《守财奴》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环节,让学生们针对“抢夺梳妆匣”这一段进行情景模拟,并让同学们在表演者的表演中思考两个问题:葛朗台老头的动作细节透露出了他的哪些内心独白?葛朗台太太晕死过去后,葛朗台会作何反应?学生们会针对这两个问题认真阅读文章之后观看表演,从而给出一个有学生们自己的想法的结果。
四、结语
自21世纪开始,我国便开始大力推行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成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改革重点。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仍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课做练习,极大地忽略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学习效率低,磨灭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好感,而且导致学生创新精神、语文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不到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以外,教师也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和模式,让课堂变得活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率。
作者:范婷婷 单位:福建省飞毛腿工业技术学校
第七篇: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深度
一、中职院校中的语文课堂上在当下存在哪些教学的漏洞和不足
这些年,国家极力推行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虽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好像课改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尤其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语文课,依旧是用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上课,并没有在对于学生亲身实践的方面下到功夫。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学的模式刻板木讷,学生无法完全理解书本上的知识。通常的语文教育以教师讲解文中的重要内容以及让学生通过背诵课文的形式,来达到“牢记于心”的目的,但是这样刻板的教学,最后使大批学生对于语文书本上所表达的精髓不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意思上,没有让学生学进去。
2.现在的社会,依旧还是推崇考试成绩至上的错误思想,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想法不关注。在很好中小学院校里面,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总会让学生重点圈出来,让学生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考试中会考到的内容,对于书本上的其他和考试没有太大关系的内容不关注,甚至是讲也不讲,这样的情况也存在于以职业培训为主的中职院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说的知识点就是考试的重点,那么,书中其他和考试没有关系的东西学生就可以不用去看了,造成了学生对于考试的东西记得特别清楚。
3.语文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无法在实践生活中使用,变成了“鸡肋”。在现代社会,许多90后青年在投入到社会工作去投自荐简历的时候,很多公司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普遍存在简历语句词不达意和错别字连篇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归结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另一方面则归结于学生时代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运用意识薄弱,没有能让学生领会贯通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以至于学生毕业从事了工作以后,对于书写汉字的机会少了,则让养成了只要语句通顺就行,不在乎里面是不是有错别字。
4.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不够重视。造成语文教学不太理想的原因还有一个就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不够重视,教育的目的和结果是以人为本位,大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的多数院校对于学生其他文化课抓的比较紧,因为这些文化课的知识点相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难掌握,但是对于语文教学则抱着很充足的信任感,结果反而使学生对于语文这门课程产生了不重视的情况,造成了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了轻视的现象,认为语文这门课程的重点就在于背诵课文和学习写字造句等,因为没有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语文课上的学习和钻研,造成了学校提倡的以人为本,读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没有深深植入到学生的思维中去。
二、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学习为本位,教书育人的目的去教学,提升中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进行
拥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并不代表你一个优秀的人才,如果说技术是安身立命的基础,那么良好的道德修养则是为人处事的资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深度,培养学生的素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扔掉老一套的教学思维模式,用创新的课堂教学来感染学生。对于之前木讷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堂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对教育教学做重新的构想,摒弃之前注重课本知识点的内容,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机械式的教学方式。转而变成以解放学生思维意识的课堂内容,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于课本内容的见解,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通过以讲故事模式来让让课文中的文言文内容做出独到见解,这样即会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会提升课堂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2.老师的话不一定是“金口玉言”,也有片面的时候,学生不要害怕自己的观点被否定,应该积极的发言。新课改倡导改革教学思维,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散,传统的课堂教学就和古时候私塾教学一样,提倡老师为主题,学生应该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不会反驳,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思想解放是一种扼杀,所以,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互为主体而存在,老师教授学生知识,而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的意见,老师也应该合理的去分析和采纳,对于学生独到的见解思维,应该给予肯定,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也是一种鼓励,对于课堂气氛的升温有很重要的意义。
3.语文是一门有人情味的学科,应该把更多的感情培养放入到课堂上去,培养学生的一些情感思想。语文课堂上所说的人文情怀教育其实就是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中职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发展阶段,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对于情感的培养也停留在懵懂的意识上,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教学就在于培养学生对于人文情怀的正确态度,所以说来,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也是语文课堂上中最应该出现的一个场景。
三、结束语
泱泱华夏五千年,语言承载了我们炎黄子孙所有的智慧结晶,语文教学无论在何时都是一个中国人不应该放弃也轻视的学科,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深度探讨,需要很长的一段路去走,语文教学中所提倡的人文情怀同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里所提到的内容之一,是承载了中国人人文精神与文化精髓的一门学科。
作者:王燕燕 单位: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八篇: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教育政策向中等职业院校倾斜,中职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文化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综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学好其他学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教育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国家虽然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语文作为基础必修课程,由于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语文教学的作用难以发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准备教育”,抱着这一观点,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其对口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一年的理论知识后就会到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公司企业实习。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得到了提升,却忽视了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理论知识学得不够透彻、扎实,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呢?充其量是培养熟练操作工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人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到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中职语文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可见语文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学好语文可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因此,中职教育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
(二)中职教师语文教学观念脱离实际、态度存在偏差
职业院校的语文老师,在中学接受的是普通中学的教育,大学期间接受的是高等院校的师范教育,工作后接受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还是和普高一样的,所以普高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但相对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具有特殊性。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缺乏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与学习。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中职语文的教育理念。中职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对普高语文教学都有很多的借鉴,体现不出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致使其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职业学校教育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为了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只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有些中职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掌握与应用没有很多相关性,教学态度存在偏差,甚至忽视语文教育。这种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出现偏差。
(三)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存在各方面问题
笔者通过对自己所执教学校中职学生的调查发现,对语文不感兴趣、认为语文课不重要的学生占大多数。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不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认为学语文就是上课听老师分析字、词、句,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按要求完成作业。学生把语文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学习任务,是为了毕业或升学考试而不得不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样使得本可以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脱离了和生活的联系。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语文教学要求发生偏离。中职学生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除了专业课的实践外,空闲时间较多,学生完全可以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增加知识积累。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前中职学生的课外读物主要是漫画书、言情、武打、侦探等娱乐休闲类书籍,这些无疑与中职教育的课外阅读要求发生偏离。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二、解决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加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加大对语文基础课的投入
近几年来,国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但只有政策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做出详细规范与指导,优化中职教育的教学结构和内容,形成比较完善的中职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税收的统一调配,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资力度,实现中职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人文性,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加大对其投入,重视语文教育,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和思想素质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中职语文教育观念
中职教育虽然是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体系,但中职语文这一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却不可忽视。作为中职院校的领导和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将中职教育普高化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认识到中职语文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认识到中职语文对学生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同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科本身,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能力,扩充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采用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语文学科和中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中职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课程。
(四)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中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基础文化课程的重要性,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将来择业的重要砝码。因此,中职学生应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意识,激发学习语文课程的动机,自主探索学好语文的科学方法,为达到中职教育对语文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不断学习。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说“:教师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可见,人文素养的获得主要靠自身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较高的积极主动性。当然,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应在课外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能将学到的理论文化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总结
总之,要把中职语文教学这项工作做好,需要从国家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者到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努力。中职语文教学关系到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职语文教学影响到我国在职业技术方面人才的素质,甚至对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正确面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真正的技术人才、提升整体的国民素质而努力。
作者:黄玮玮 单位:河南工业技师学院
第九篇: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语文作为日常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还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职学生普遍语文素质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古人云: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是刻苦钻研的强大动力,只要有兴趣,即使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也会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把语文学好。由此可见,兴趣对寻求知识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下接受和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出现反感情绪,不能涌跃参与教学。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自身的形象,让学生尊重你,信任你。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奉献的精神,以及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学生才会被你吸引。其次,教师应赏识学生。要用正确的心态平等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用成绩的好坏来给予衡量。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表现出一种信任和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外,教师还应注意关心和理解学生,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差,课前预设的问题在课堂上不能给予回答,所以教师在讲台上一讲到底,学生在下面听的一脸茫然,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难易程度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共同解决。最后教师再适当点拨,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说话,多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3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3.1重视绘画激趣,让学生的兴趣高起来。如对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整篇文章作者以艺术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对月下荷塘美景的描述很精彩,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眼前映现的是:田田的荷叶、袅娜的荷花、如歌的荷香、凝碧的荷波、脉脉的荷韵。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解会显得无力,所以要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拿出纸和笔把头脑中对月色荷塘的印象描绘下来,然后再说说自已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其中。
3.2注重设问激趣,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巧妙的疑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锻炼其综合的思维能力,启发其不断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教师一定要注意设疑的难易程度,问题过难会让学生产生退却心理,太容易又会觉得无趣。如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②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③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④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经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3.3重视情感激趣,让学生的思想美起来:中职语文教材中入选了很多激发学生情感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事业的献身精神,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世界观。如学习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对于马丁•路德•金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他的勇于忍受痛苦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主张毫不动摇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要分析这种精神的可贵之处。再如学习《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时,让学生理解战争时期,有无数革命先驱者为现代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爱国精神,使其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学生会被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所感染,被他们高尚的心灵节操所震撼,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进行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故事表演等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如抄写经典古诗词、名言警句,可以增强感悟,开阔视野。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也会产生间接兴趣”可见,每一次竞赛都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潜能。终上所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可以有效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语文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作者:韩冬梅 单位:肇源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第十篇:中职语文教学中对问题提出思路的把握
语文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所有单个问题的提出都有它的铺垫和归属,这些单个的知识点类似一个个支流,不断彼此汇合,积攒能量,聚成课堂知识的整体结构,使得教学内容主题呈现。所以,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为教学主题的凸显、教学目的的实现服务,都要有一个可以相互聚成课堂整体的思路。但在以往的中职语文课堂中,问题的提出是随意分散的,教师并没有对单个问题的提出做提前的策划,不注重问题间的连接性,课堂看起来虽然丰富,但知识相互罗叠,杂乱松散,对课堂这一完整统一体的呈现不够,且对课本内容的剖析也是“想当然”,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框架。这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教师必须把握教学中提出知识点的思路,让每一问题都有的放矢,都是迈进主题的不可删减,不可随意颠倒顺序,最重要而无可替代的一步。
一、在维护课堂整体效果的思路下,问题的提出要围
绕既定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如同构思一篇文章,每一个知识点的提出都类似于文章中的一个个细碎段落,这些段落秉持一个既定的目标,都在合力地对主题进行呼唤。问题也是如此,虽然将每一个问题单提出来,作用微乎其微,地位微不足道,但是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为抵达对主题理解而做出的惊人努力,这些问题像一条条支流围绕既定的目标汇聚在一起,互相建立联系,产生巨大的能量,共同支撑教学活动,共同摆渡学生抵达文章的主题,共同维护课堂的整体效果。这样一来,每一个问题都掷地有声,学生的每一次思考都切中要害,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都渗透进既定的目标中,以知识提出的方式呈现,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思考无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和目标。这避免了被冠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疑点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造成的威慑和压力,学生面对一个个问题过关斩将,无意识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例如,李煜这篇堪称绝命词的《虞美人》,使人读来无不觉得这是一曲映照生命的哀歌,词人以优美、清新的语言从问起,以答结,愁思贯穿词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你能否自己概括或从词中提炼一些关键词,来表示词人的内心世界?”“词起时的问与词末时的答有何关联之处,又展现出词人怎样的感情?”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疑点提出的,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也意味着在找寻一条路径——读懂整首词。换句话说,这些问题与词的主题关系密切,形如秧与瓜蒂的关系,学生顺藤摸瓜,通过这些问题,找到主题。
二、在维护课堂整体效果的思路下,问题的提出要分孰先孰后
一个个问题是支撑主题在层层覆盖下脱颖而出的线索,是支撑物,这就要求具有支撑起主题的力量。这种力量如何呈现呢?大量的问题“一股脑”地齐头并进,这势必会让学生在思考上顾此失彼,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也不能让问题的提出没有顺序,难易颠倒,这会让学生抓不住头绪。教师要使提出的问题有先后之分。简而言之,就是让所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排列起来,呈递进、梯度的方式,逐层深入,丝丝入扣。就像楼梯的构造一样,由低向高,由易向难,环环相接,层层递进。在这种问题提出的形式下,学生才能一步一步随着问题呈梯度递进的方式,确定思考方向,集中精力地投入到学习中,抵达主题,并对主题做深入挖掘。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教师要考虑问题提出的先后顺序,并使这些问题环环相接,层层递进,牵引学生的思考,使其一步步抵达对主题的挖掘。在这里,用“结构图呈现贾府大量的人物关系”这一问题,教师要首先提出,这是学生具体认识个别人物的基础,它是支撑主题呈现的源头力量。此后,教师可将镜头扭转方向确定接下来要讨论的人物。如接下来要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做一番分析,教师可成梯度递进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先后有序地提出:“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是怎样的?从王熙凤的说话方式上你认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从整体上,你对王熙凤这一人物有怎样的看法?”
三、在维护课堂整体效果的思路下,问题的提出要有爆发力
何为爆发力,有些学者用力量与速度的乘积去表示。瞬间的速度配以惊人的力量就是爆发力。问题的提出要有这样的爆发力,使学生能瞬间抓住文章内容或主题的讯息,并以此获得积极深入挖掘的力量,此种力量是一种牵引学生持久思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简而言之,教师的问题是在对文章整体进行俯瞰之后提出的,这种问题不仅要紧紧围绕课文整体,还要具有爆发力,即深层的意蕴和趣味。深层意蕴让学生觉得问题是神秘的、有悬念的,瞬间,学生从中嗅到文章内容或主题的讯息;趣味让学生有了亲近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是一种主动获得知识的神秘力量。例如,在讲胡适《我的母亲》时,为了让这一常说的话题充满新鲜感,教师可让问题的提出具有爆发力。“到底母爱是什么样的?是由我们的感受决定,还是由母亲爱的方式决定?”面对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陷入沉思,得到讯息,知道文章所涉及的是母爱的方式及母爱感受者“我”的感受。在中职语文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很重要,其提出方式更影响问题设置的成效,教师对此要重视起来。使问题建构在文章整体的框架之下,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进行问题设置。
作者:徐开泰 朱广龙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师进修学校
- 上一篇:高职语文教学论文10篇
- 下一篇: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