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30 10:02:05

导语:“生活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活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识字教学生活

现在的孩子认识的字越多,就能比同龄的孩子阅读更多的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也更能从生活中获得乐趣。因此,如何让学生喜爱识字呢?

1.图文结合法。从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看,他们更愿意从直观的、形象的事物中获得感受。比如在教学“灶”字时,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灶是和火有关的,灶是由土制成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灶字的结构和组成,通过图文结合来帮助低年级识字,更能让他们进入轻松的学习状态。

2.表演节目法。比如教学“看”字时,先让学生用手放在眼睛的上面,向远处望时,更能看清事物的样子,学生边做动作边记忆,很快就能记住。

3.联系生字法。在讲解一些相同偏旁的字时,可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联系一些学过的生字帮助记忆,让学生自己去回忆。比如讲解“草”时,可让学生回忆草字头的字有哪些,这样更能帮助记忆。

二、阅读教学生活化

每篇课文都饱含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教师仅仅通过简单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文章的精髓。皮亚杰说过:“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例如在学习《秋游》这一课时,学习“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几只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时,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看到的白云是什么样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如“波涛汹涌、巨大、威猛、神奇、连绵起伏”等,让学生不仅能说出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景象,而且还能用上准确的词语形容出来。既是生活中的语文,又将语文生活化了,让学生们更加乐意学语文了。文中第3自然段描写了秋天农田里的景色,“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通过这句话可以让孩子说说秋天的稻田是什么颜色,远远望去像什么,走近看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见识来填补文中的空白,他们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秋天除了农田里的庄稼成熟了,还有哪里也有了喜人的变化呢?学生们能够想出很多奇妙的词语、句子来表达他们所看到的秋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时候,尊重每个学生的感悟,就是保护了他们的求知欲和自尊心。好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北大荒的秋天》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完第一段之后,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生活中,你是怎么知道秋天已经来了?”学生回答:穿长袖了,叶子变黄了,庄稼丰收了,天气变冷了,枫叶变红了,石榴裂开了,等等,学生从穿着、植物、气候等的变化回答,进而让学生想想课文是从什么方面写北大荒的秋天的。以此,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这句话,又引出了对下文内容的概括,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把生活中秋天的景象搬到了课堂,也和老师的情感紧密联系了起来。

三、说话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低年级是学会写说话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集识字、阅读、句子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借助生活的色彩还原语文原本的精彩,从而使语文能成为一个人生命和精神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学会查“无字词典”》这一课时,老师在课堂的结尾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旅游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情景,或者有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此情此景,并写一写。这样,不仅仅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假期生活,也让学生能把日常生活与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把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已学过的词语建立联系,为抽象的词语寻找到了现实的支撑,活学活用了词语。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查“无字词典”的含意: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懂得学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面对现实中隐痛重重的语文教学,教师需要将语文教育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境中体悟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生活的世界为语文的学习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因而,语文课程标准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有着相一致的地方,在课堂中如何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应该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

作者:叶枫 单位: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