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微课情境教育理论研究

时间:2022-09-27 03:21:29

导语:聋校语文微课情境教育理论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聋校语文微课情境教育理论研究

一、寻找微课与情境教育的契合点

(一)厘清二者的关系

要在聋校语文微课中践行情境教育理论,首先要厘清二者的关系。从二者本质出发可以看出,情境教育更侧重于一种教育理念,相对来说微课则更接近于教学方法论范畴。情境教育的理念内涵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微课则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

(二)找到二者契合点

1.教学效果的契合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李吉林老师开创的情境教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其情感体验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微课则具有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元素,教师很容易就可以操作微视频,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同样有助于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2.内在结构的契合点

教学效果的契合源于二者内在结构的契合。微课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过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相对而言,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单一,资源容量较小,资源组成结构具备显著的“情境化”特征。从这个“情境化”出发,围绕情境教育相关理论,强化微课这一“情境化”特征,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二、情境教育理论在特教语文微课中的应用

(一)情境导入

情境教育讲究“真”,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情境教育追求“美”,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情境导入就是创设情境,以描述情节、制作微课导入,让学生感受一个“真”和“美”的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应针对教材的特点,从残疾学生的特点出发,多采用情境教学,把知识点和趣味性融合起来,设计精美的微课环节,以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播放暂停、任务驱动等方式来穿插思考和互动,残疾学生在审美愉悦中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如我在进行《拔河》《赛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等涉及体育项目的篇目第一课时教学中,事先布置预习,描述相关比赛情境。情境导入部分,由于听障学生存在生理障碍,仅靠教师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我在课前组织拍摄了相关内容的情境短片,在课堂导入时播放。在微课中,分别围绕拔河、乒乓球项目,让学生回忆生活经验,体味情境过程。自编自导的短片延伸到课堂上,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每个学生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根据自己曾经的参与经历,逐步思考、总结,对课文和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讲透方法

情境教育注重“情”,要求与学生真情交融。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掌握方法,以真情来实现“授人以渔”。这需要教师既示范操作,又讲透解决问题的方法。特校通常班额较小,我们可利用好微课载体,多创设情境,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通过微课和课堂双重“一对一”来解决残疾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在教学《捞铁牛》《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涉及科学原理应用的篇目时,我侧重传授方法,让学生质疑,自己在生活中找各种例子去检验科学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在一些关键的节点进行启发、引导、疏通,如一些难懂、易错的地方等,不断激发残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三)拓展思维情境教育突出“思”,给学生宽阔的思维空间。学生要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但完成课后练习仅是能力拓展的第一步,即便对有多重残疾、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我们还是要以分层教学等形式,开发相关的不同微课,努力拓展学生思维。在微课中创设情境,适当对课堂内容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反复观看微课来巩固所学的方法,进而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假以时日,则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情境,既扮演角色,又续写课文,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多种角色着想,既设想当时,也设想未来会发生什么。在教学《让座》时,既引导学生扮演、设想全部出现的角色,也让他们尝试扮演、设想文中未出现但可能在场的角色。如引导学生分别设想假如自己是那个小朋友、那位老大爷、在场的乘客和司机,当时和以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在续写课文时,适当补充一些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开展对当今某些社会现象的讨论,使学生得出感同身受的结论。

三、一些思考

通过在聋校语文微课中落实情境教育理论,创设多样化情境,让学生提前接触、思考教学中的有关环节,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思考人生,解决今后可能要面对的生活问题,更快地融入社会,这一点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情境教育理论和微课两者如果能很好结合起来,学生能更愉快、更轻松地学习,求知欲望会更强烈。为了这两者能很好结合,实现无缝对接,还有一些事项值得注意。一要注意理念不缺位。随着微课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已认识到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借助技术工具从事开发的简单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下的创造性工作。缺少设计理念支持的微课作品只是外表好看的微视频,没有凸显情境教育理论的微课也只是缺乏灵魂的小课件,都难以更好地助推残疾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二要注意定位要到位。微课不是“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或“课例片段”,也不是“浓缩课”,更不是传统课堂的简单压缩。教师应从残疾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需要出发,小处着眼、细化设计,不贪大求多。三要注意形式不越位。如果把工作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或强调细节构思,过于关注视频、音频的精美;或强调工具第一,对摄录编模式和录屏软件模式仍嫌不足,过于关注富媒体模式,太关注表现形式,就往往会忽略表现内容。这样的微课,学生往往会被其外在的形式所吸引,却无法充分把握其本质内容。这样的微课教学,显然是舍本逐末,甚至会干扰学生正常的课堂学习。

作者:张永和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