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的语文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24 03:11:52
导语:以学为本的语文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十年探索中,语文教学思想逐步更新,教学方式和行为得到转变,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倡导“以学为本、顺学而导”等教学理念。虽然“以学为本”早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人人追寻,叫得响亮,但综观语文教学常态课、优质课现状,“以学为本”仍然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意识层面上,广大语文老师并没有找到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以学为本”的措施和方法。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语文教学中的“以学为本”必须在“备课、上课、评课”各个环节中去主动落实。
一、备课时立足“以学为本”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点似乎人人皆知。但是,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忽略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关注。备课时,首先想的是这篇课文我用什么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去教学,比如,用什么多媒体创设情境,用什么方式组织教学才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用什么方式进行拓展升华才显得有深度、有宽度,并为此绞尽脑汁,费尽心机,而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学生所获甚少。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备课时,我们应把焦点和重心从“设计教”转向“设计学”。在充分进行文本研读的基础上,我们应依据教材,尊重学情,坚持“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原则来思考教学,设计教学活动。
二、上课时坚持“以学为本”
1.语文教师要强化“退位让学”的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课堂的首席转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亲身体验的,只有学生自己经过努力探索获得的才是有效的,持久的。“能干的妈妈带出懒娃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学生合作学习能达成的不讲,老师教了也不懂的不讲”,所以,语文课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意识要进一步强化,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问题让学生自己提,答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获取,听、说、读、写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发展。因此,老师首先要放低身架,退位让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要从主讲转为陪读,从课堂中的主演转为导演,在学生困惑时点拨,为难时激励,成功时喝彩。
2.语文教学要创设“学生实践”的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曾说“:减少提问,克服少慢差废的现象,最有效的就是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成学生实践的活动。比如,余老师的古诗教学《山居秋暝》,就是以三个语文实践活动展开教学的:其一,一句话概说,即用一句话概括出诗歌的意境。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笔,人人动口,感悟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大意,在“实践活动”人人得到发展。其二,一段话描写,即每人选这首诗中的一个画面,用一段话生动地描写出来,共同提升。通过人人动笔练写,然后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对诗歌语言的凝练、对诗歌情感的表达得到进一步的体验和感悟。其三,一篇文吟诵,即在充分感悟诗意、领略诗的意境美、语言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一篇由《山居秋暝》改写成的散文诗。在三个环节之间,穿插朗诵《山居秋暝》这首诗,以朗读作为本节古诗教学的线索和有机过渡。该课堂教学,教师没有零碎的问题设计,完全由三个学生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构成,学生在听、说、读、写想象实践活动中学习了古诗,领悟诗意,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能朝着这个方向,都能以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将不再是空中楼阁。
3.语文教学要着力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在平时听随堂课或研讨课时,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么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对思想内容纠缠不休,要么游离在文本之外空洞地感悟,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都在思考答问,而对文本遣词造句之准确、描写刻画之细腻、构思成文之精巧、布局谋篇之独到等却无从顾及,或置若罔闻。没有静心阅读,没有精读感悟,长此下去,谈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比如,一青年教师执教《风筝》一课,在理解“精神虐杀”时,完全游离在语言文字之外去高谈阔论,没有让学生静心读书,与文本对话,完全对文“愤怒、折断、掷、踏扁、傲然走出”等描写中读出“哥哥”的凶狠与霸权的语言文字置之不理,对刻画弟弟悲凉与无助的“惊惶、瑟缩、绝望地站、敌不过”等词语视而不见,学生没有走进文本,没有在品词析句中实现与文本的多角度对话,学生对“精神虐杀”的理解是肤浅而空洞的,并且对文章细致刻画的手法也没有感悟,这样的教学怎样能实现“得意、得言、得法”的阅读教学目标呢?再看看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秋天的怀念》是怎样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呢?在初读感知文意,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之后,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一是请同学们再仔细品味课文中的一个个细节,再看看这些词语,体会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品一品母爱究竟是什么。将学生再次带入文本静心读书、思考、批注,然后相互交流,学生抓住“躲、挡、笑、临终的话”等品出母爱是理解,是呵护,是引导,是商量,是尊重,是宽容,是牵挂等。二是引导学生抓住“暴怒无常”和“泼泼洒洒”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明白作者开始写自己“暴怒无常”,最后不直接写自己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而是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自己感到菊花的“泼泼洒洒”,感到花的生命力。学生在与文本深层次对话中悟出“前后照应的写法、含蓄的表达方式”的写法和作用。
三、评课时围绕“以学为本”
当前,在很大范围内,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仍放在教师方面,一评课就说教师基本功怎样,教学设计怎样,教师教得怎样等。因此,真正落实“以学为本”还要在教学评价中去实现,因为评价是导向,评价是指挥棒。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西南大学余立新教授指出:无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师,评课要彻底扭转当前弊端,要从“着力评教师”转向“着力评学生”,评价学生学习是否投入,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学习方式是否自主;评价学习活动是否有效,是否指向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等。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指出,评课时要着眼于学生有效活动的设计。
作者:崔先芬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朱杨小学
- 上一篇:“四城”同创环卫设施管理整治方案
- 下一篇:水利局“五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