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差异分析
时间:2022-04-20 10:50:22
导语: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差异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语文就应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通过读书,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课本内容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审美的格调等,学生或认同、或发问、或陶醉、或见仁见智、或批注评判,这都是生命的交流。学生从这些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品位。同时,在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培养教师的道德情操,同时可以增加教师生活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教师对学生生命能量的肯定和调动。这都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对学生的做人、对学生的生活和品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比起前者更加深远,更加直接。
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性
教师只有先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具备这些理念之后,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和谐相处,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激励性语言、手势、体态语等让学生心灵愉悦,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看法,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与老师、同学讨论。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能超越老师和课本。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或语言鼓励、或神态暗示、或动作启发、或情绪感染、或角色互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2.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利用质疑的方法则可以很好地锻炼发散思维。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授课模式,鼓励学生对课本和老师提出质疑,教师不仅要耐心解答,还要肯定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中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写在练习本上,以备向老师发问。这种质疑的学习方法不单单只体现在课前预习上,还要贯穿课堂讲解、课后总结、课后复习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回答问题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自己,让学生互问互答,交流知识经验,主动去查阅资料,解决相互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集思广益,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另外,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围绕文本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以免繁多杂乱、无关紧要的问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质疑有度。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运用录像和配乐朗诵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内容,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而产生丰富的想象。比如,在学习课文《曹冲称象》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学生:除了曹冲所使用的方法以外,大家还能想出其它称象的方法吗?这样的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4.开设语文实践课
语言是一种常用的交际工具,遍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语文教学应走出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比如,在讲到课文《夏夜多美》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放学之后去亲自感受夏天的夜晚。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目睹、耳闻、鼻嗅、口尝、手摸,全身心地感受夏天的夜晚。再让学生置身“夏夜”中展开讨论:你就是歌手、画家、诗人,你最想干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形式描绘出来,极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要素并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的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总之,作为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的改革,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董丽新工作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塔尔气小学
- 上一篇:村庄整治建设经验总结3篇
- 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