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化应用

时间:2022-07-18 03:22:45

导语:语文教学艺术化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教学艺术化应用

“语文”这门最古老、最深厚、最包罗万象的学科,使多少人望而生畏,又使多少人痴迷其中。语文教学应该把基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说话技巧上,再高一层讲,就是如何培养他们做一个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必须注重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化。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上课不仅要让学生听得懂,还要让他们感受到上课是一门艺术,听课是一种享受,让他们感受到课堂的美,尤其是语言的美。让学生感到上课像是在欣赏一幅山清水秀的山水风景画;就像在聆听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乐;就像在体会一部生动感人的小说——赏心悦目、怡情益智,让学生在身心愉快中接受知识,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掌握技能,即让学生感觉到听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语言是教师智慧与个性的综合体现,它包括教师的态势语言和口头语言,它是教师传达信息、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桥梁。态势语言包括教师的仪表、表情、动作。端庄大方、美丽潇洒的仪表必能吸引众多学生的目光,也能树立良好形象,加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的表情亲切自然,是产生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并使讲课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手段;教师的动作手势要形象恰当,手势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艺术表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师手势的变化能使学生领略到遨游知识海洋的无穷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从而体现教学活动的双边关系,达到教学目的。

形象恰当的手势能增强形象的流动感,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譬如学习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教师讲课时借助手势的变化,处理好低、中、高的音量,调整好慢、中、快的语速,掌握好平和、愤概、蔑视、命令、呼吁等语气的变化,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让学生体会到对敌人的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表达对特务们的强烈谴责、蔑视、嘲讽,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给人以巨大的鼓舞。总之,授课时的语言要达到能使学生随着主人公的悲而悲,随着主人公的喜而喜,让学生与作品里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的口头语言不仅要规范化,也要艺术化;不仅表意上要严谨清楚,而且要悦耳动听;不仅要准确流畅,而且要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幽默生动。幽默的语言能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譬如讲到成语“铤而走险”时,就说“孕妇过河——铤而走险”,这样学生在风趣的语言中把知识形象化,在笑声中就记下来了。

标准的普通话、流利的语言、跌宕起伏的音调,让人听来悦耳,给人以亲近感。而铿锵有力、娓娓动听的语调变化能把学生带入喜怒哀乐的情境。譬如学习柯岩的《,你在哪里》一文,在朗读讲析时,注意语调、语音、节奏和停顿,通过对饱含深情的呼唤,逐步展现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歌颂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这样的口头语言必然能感染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相反,教师无精打采、面无表情、细声细气,只能使学生索然无味、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让学生所感到和“看”到的“语言”、听到的语言都是一种美。

总之,教师在教学上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当下课铃响起有许多学生说:“这么快就下课了,真可惜!”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努力做到课堂教学艺术化,让学生感到语言美,使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畅通和谐,目标落实完成,达到创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