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教学导入艺术特征

时间:2022-07-12 04:57:27

导语:语文课教学导入艺术特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课教学导入艺术特征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如何营造宽松氛围、增强课堂魅力,如何吸引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一直都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导入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课的教学中,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钥匙,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探讨教学导入的艺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艺术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1、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导入,一定要紧扣课文和学生这两大教学对象。一方面是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导入,教学伊始的导入,必须是课堂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不能游离于课文之外,为了导入而导入。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能力和欣赏水平来设计教学导入,从各个层次的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因材施教。

2、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角色的转换,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创建共同合作的教与学。教学导入的重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心态、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摒弃各种干扰,集中注意力于教学,形成稳定的课堂秩序和良好的教学氛围。

3、意识的创新性。创新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创新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创新的导入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内容。千篇一律的教学导入,根本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要有新意,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让学生自然地跟随老师的思路逐步深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特点

1、短小精悍。正确处理“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教学。教学导入的设计要短小精悍,时间一般控制在三分钟左右,不宜过长,更不能喧宾夺主,语言上力求简洁精练、明快生动,避免拖泥带水、吞吞吐吐。

2、承接关联。知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学生的认知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学导入应具有承接关联的特点。导入要善于温故知新、以旧拓新,再现已知、衔接新知。内容上与新课紧密相关,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避免大而无当、海阔天空。

3、机智灵活。课堂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动态环境,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性活动,因此,教学导入不可能一成不变,而必须是机智灵活的。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的氛围、学生的状态和知识的演变,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导入的方式,避免不顾学生情绪唱独角戏。

4、熟练自如。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学导入经过精心设计和预演模拟,在导入方式、语言组织、动作衔接和演示配合等方面均要求教师做到熟练自如。尤其是演示操作类的导入,预演必不可少,避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衔接不当。

三、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1、简介导入法。简介法是最传统、最常用的教学导入方法之一,上课伊始,教师开章明意、直奔主题,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学生,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是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可以通过有关课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的介绍,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探索的动力。

2、设疑导入法。设疑法也是比较常用的教学导入方法。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使学生探索并解决悬疑,从而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设疑法一般可由解题入手,精心设计问题,突出题目与课文立意的联系,便于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3、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从而引出新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复习导入法的运用必须遵循新旧知识自然衔接的原则,根据两篇或多篇课文的逻辑联系,如同一作者的作品、相同的时代背景、类似的题材体裁、共通的思想情感、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之处等等,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从而收到温故知新、以旧引新的效果。

4、诵读导入法。对于感染力强、篇幅不长、文字优美、节奏紧凑的课文,比如诗歌、文言文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直接诵读或请学生朗读,带领学生进入诗文美妙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融入艺术的氛围,由此引入课文的教学。这就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一种导入方法——诵读法。这一方法将无声的词句变成有声的语言,既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感,又能帮助学生具体地去感受和理解课文。

5、线索导入法。课文的线索就像大树的主干,对整篇课文起着支撑和主导的作用,正确掌握课文线索,是理解内容和确定中心的基础。在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的前提下,教师一般采用线索导入法,针对课文内容,使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找出课文的关键语句,即课文的线索,顺藤摸瓜,沿着线索探索下去。

6、情境导入法。情境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导入方法,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运用音乐、插图、模型等媒介,营造出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想通的氛围之中。情境导入法能够把抽象深奥的知识具象化、通俗化,能够很好地渲染气氛、触发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有利于学生深入体验课文内涵,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关键性的一步,教师在导入阶段为整堂课定下基调,成功的导入能够充分发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油”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艺术化的审美氛围。语文课堂的教学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务必认真钻研教材大纲,深刻体会课文内容,了解熟悉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才能做到“先声夺人”,发挥出教学导入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