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赏析教学状况
时间:2022-06-30 08:19:30
导语:语文文学赏析教学状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语文在小学语文字词句教学和文学启蒙的基础上,在各方面加强了教学深度,如现代诗歌、古代寓言和散文、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这些文体本身具有的特点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突出,同时这些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爱、哲理、语言之美等深层次内容,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初中语文在对文学形式和技巧进行探究的同时,更是注重对“人”的关注。在文学界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文学即人学。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说到底都是对人的研究,研究人的思维、哲理、情感、人生观念、道德要求等,因此作为高一层的语文教育,初中教学更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对人的思想情感的关注,这些都需要通过鉴赏文学作品来实现。
一、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即是“语言文学”,语言重视对中文语法结构、词汇等的教学研究,而文学重视对情感的表达。文学是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不论哪个文学作品,都有其主要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情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使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内心的情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需要教育的引导。文学作品可以引导他们情感的产生和成熟,因为正确的情感总是对人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情感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各个学科都要求加强对学生本身的关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语文教育有其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优势,因为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强烈,但是缺少理性的制约,缺少思维的引导,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运用鉴赏教学的方法,不仅是对他们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对他们的情感加入理性和思维的教育,引导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情感。比如在学习鲁迅的《社戏》这篇文章时,要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更要从鉴赏的角度去体味童年的美好、单纯友谊的美好,以及对家乡的爱。
(二)培养学生理性
理性的提出在西方不在中国,但是中国文化有很多方面体现着理性之光,如先秦及汉代以后的哲理散文和小品。在学习这些课文时,理解字面意思、读懂课文内容是必要的,但这不是主要的,因为理解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习这些课文的目的是认识古人的思考、学习他们通过人生实践得出的感悟。这些哲理与感悟透着理性的光芒。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理性思想,这对于学生青春期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与《第一次真好》,其文之意义不在文章本身,而在于理性的思考。理性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素养,如果一个人只有感性认识,而缺少理性思考,那么这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过于依赖感觉,容易意气用事,不能很好地权衡利弊再下决定,因此做出来的事情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时很容易让生活陷入困境。情感是情感,感情是感情,缺少理性的情感不能称之为情感,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所以理性是必不可少的。
(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文学通过语言来表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语言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文学价值的高低。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对课文本身的解读,而对课文所独有的语言之美却甚少关心。语文课本里面的课文都是得到许多人认可的、有很高的语言价值的文学作品,因此不能只关注课文本身,而应该看到作品独特的地方。就像人一样,人在构造上是相同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气质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文学作品也是一样,通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多的体味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感受作者语言优美的原因,在学习模仿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沈从文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在怀念那童年的家乡美味的背后,描写的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充满了传统的乡间韵味。沈从文的语言风格平淡中带深情,古朴而又厚重,这源于他对故乡凤凰古城那种古朴静谧却处处体现乡间温情的爱,在学习《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时,要了解作者所写的传统习俗,以及古城的特色,同时要在鉴赏的过程中,体味作者语言独到的特点,如何在平淡中释放饱满的情感,如何在朴实的叙述中营造诗意的氛围。
二、鉴赏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僵化
初中语文教学在模式上依然以讲解为主,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压抑,因此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基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是讲解知识的地方,应该是教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学生端坐在下面认真听讲,所以教学又被称为“讲学”。其实,这种思想是对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方法的一种阻碍。教师讲课是对的,但是学生认真听讲是理想状态下的,是否认真听讲不能完全由教师决定,因此有些课堂教学的效率很低,但是教师认为自己讲得很用心很出色,原因就在于模式的僵化。
(二)知识重于思想
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但是在教学任务和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初中语文教学仍然重知识讲解、轻思想感知。鉴赏教学要求在语文课堂中,在理解课文的文本知识,清除鉴赏的障碍之后,对课文的语言特点、思想感悟进行鉴赏。因此,语文教学的现状难以满足鉴赏教学的要求。其实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知识只是辅助性的、工具性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中知识重于思想的现象,体现了现在教育的体制问题,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误区依然存在,只有改变这种状况,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地将重心转移到思想的层面。
(三)人的价值缺失
语文教育鉴赏教学的现状,还体现在缺少对“人”本身的关注。上文当中提到过,“文学即人学”,文学是研究人的学问,是表达人的情感、思想、观念的学问,因此文章仅是载体,再优美的文章,如果没有思想,也没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体现的就是对“人”的关注,而当前语文教学中“人”的价值缺失,无法满足鉴赏教学的要求。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与上述两点相同,另外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教学任务过多、课程过于紧凑、应试压力影响等等。针对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国家提出要求进行“新课程改革”,但是由于教育制度等因素制约,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关注学生情感和内心思想的教学要求还没有真正的实现。也许这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改变,但是处于改革阵痛期的语文教育,需要语文教师真正的切身思考,负起责任,让语文这一更加接近学生内心的学科成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初中语文教育影响着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和理性思维,同时会教导他们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这些方面集中体现在语文课文中。实现上述的教学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鉴赏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鉴赏文学作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人性之美、情感之美、理性之美、语言之美,所以鉴赏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但是鉴赏教学的现状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还需要更多地思考和改进。
- 上一篇:语文教学加强文学性策略
- 下一篇:当代文学营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