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早读课问题和策略
时间:2022-06-10 10:21:00
导语:中学语文早读课问题和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笔者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为了更好的了解语文早读的现状。为了更好的了解语文早读的现状。我发放问卷,查找原因。我设计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答式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如下:
(一)你喜欢我们的语文早读课吗?请写下你喜欢的理由;不喜欢吗?也请你写下你不喜欢的原因。
(二)老师要对我们的早读课进行改进了,你有好的建议或想法告诉老师吗?统计分析问卷,在收回每年级各一个抽样班的135份问卷后,我对问卷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和分析,并通过分析问卷,我归纳了语文早读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在设计早读课的目标上,语文教师仅仅只是对学生将规定背诵的课文内容熟读,早读课成了为读而读的的课。
2、在早读时间上,语文教师多由学生自由支配,只强调学生是否在读,只满足于早读课堂“书声琅琅”的气氛,至于学生读什么、读得怎么样、教师却很少过问。
3、在早读行为主体上,语文老师认为朗读是学生的事,只要学生一味地读就行了,教师按时到班级“看”早读,在教室巡视巡视,顶多加些抽查背诵等等。早读时,教师不布置具体任务,只是按时到班“看”早读,至于读什么、读得怎么样,都由学生自己选择。这种随性的漫读和一味由学生自读的情形,长期地、直接地影响着早读课的效果,不能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的巩固和提高。再这样下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非但难于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是难于加深,学生对早读课的兴趣也渐渐减退。
二、农村初中语文早读课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这种高耗低效的早读课,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老师的我深感忧虑,农村初中的语文早读课必须进行改革。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做,效果较为明显,下面就谈谈我一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早读目标明确化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语文老师在早读课要有明确目标和计划。教师可以在早读之前把本次早读的具体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写在黑板上,如“背诵《爱莲说》要求:1、背诵准确无误;2、背诵时注意文言文停顿、句读、字形,要求背出语气语调;3、要求默写时做到准确无误。学生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早读就有了热情,早读课的效果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但是,早读课目标的设置教师不能随意。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预先摸清学情,再确定目标,这个目标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实现的。过高的目标,经过学生努力很难达到,这样会使学生产生过度焦虑,进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过低的目标,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达到激不起学生的早读兴趣,就会削弱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切忌好高骛远。制订出因“生”制宜、切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的语文早读目标。
(二)早读内容丰富化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语文老师,要开动脑筋,拓大早读的范围,丰富早读的内容。不要一味的让学生啃语文教科书。笔者认为语文早读课朗读内容要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早读的内容。早读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有故事、诗歌、散文等。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前面都有导言部分,明确地指出了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和要求,我们的早读课诵读材料就是依据这个单元主题和要求来编写整理的,每单元一卷。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以散文诗为主,如《雪》、《海燕》等,内容覆盖非常宽,但无一例外都是借物寓意的名篇,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组不培养学生通过写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寓于一定哲理的写作能力?显然,仅靠学习文本中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在学完《雪》之后,我为学生印发了矛盾的《白杨礼赞》、余光中的《莲恋莲》、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冯骥才的《黄山绝壁松》等文学名篇,让学生在早读时朗读,并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同时再加入老师自己的分析。在赏析与感悟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托物寓意的理解了,更有学生写下了“寻常事物在多情的笔下,也能激起心灵之声”的感言。由此我编写出早读课诵读材料的第二章《寻常的美丽》。我依托教材,对文本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相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人文素养一定会提高。早读内容丰富了,就可以走出以往枯燥单一的语文早读怪圈。学生也就会乐于参加早读、早读的朗朗书声定然会吹响校园第一声号角、响彻校园!
(三)早读形式多样化
早读课的基本任务是朗读,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途径。朗读的基本内容是课文及其它一些有关材料。其形式有多种多样。如齐读、领读、对读、品读、评读、轮读、抢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等。其次便是背诵,背诵是大量积累语文材料的最好途径,其方法也可以是多样的,如提问法、抓中心句法、看图法、填空法、表演法、讲故事背诵法、情境法。形式上追求创新,富于变化的目的就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采用更多灵活的读法。例如在学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时,我们首先确定以“春之声”为主题进行散文朗诵比赛,布置学生寻找“朗诵材料”。事先组建评委会,制定朗诵评分细则,然后在早读课时抽出二十分钟时间安排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并评出优秀朗诵者。这样,就改变了早读课的单调、枯燥,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又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味和掌握朗诵的特点,更加深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给人以温暖与希望的感悟与情趣。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作简笔画,并加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为简笔画配上自己的文字说明,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在早读课时,就抽查几位学生,让他们有感情地把自己的文字说明朗诵出来,并由学生自我点评。事实证明,学生课前准备得非常充分,整个早读课都沉浸在“满腔的愁怨”与“流浪的辛酸”中。
(四)早读反馈要及时,早读效果评价要科学
为了激发学生对早读的兴趣,了解学生的早读效果,提高早读课的效率,进行适时、适度的反馈对学生的早读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反馈的宗旨是表扬优秀激励差生。检测手段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或单个抽查、或集体背诵、或安排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竞赛活动等,这样做一方面督促学生朗读或背诵,另一方面增强学生背诵或朗读的兴趣。如《马说》这首诗共159字,我要求学生用一个晨读时间背诵。首先,说明了检查方法,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十一,每组的题由组长当场抽取,检查分五步:独占鳌头,齐心协力,精彩对白,心有灵犀;最后,总结各小组的总分,评出获冠亚军的小组。这种做法达到全体动员,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既鼓励同学们积极背诵的乐趣,又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大家对文本的体会和理解。只有检测手段跟上,才能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因此,早读课也需要利用教学评价来保证效果。把读背与检测完整的结合作为对早读课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每节早读课可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教师要帮助未达标同学分析失误原因,并就如何达标作指导。早读课达标的检测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背诵、默写、答问等方式皆可。评价主体也可灵活多样,可以老师检测全班同学,也可以同桌之间相互检测,还可以让同学们自测,我们觉得后两种检测效果更好,在检测中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对于提高语文早读的有效性效果明显。现在,不管老师在与否,教室里书声琅琅,学生读得热火朝天。学生提高了认识,自觉性强了,“要我读”成了“我要读”,学生有的放失,不会无所适从;读而得法,读而有获,学生兴趣自然就浓了。早读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学熏陶的功能,同时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
农村初中的语文早读应该是“活”的,早读使人对文本内容感知、共鸣。早读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是农村初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使早读课真正成为早读课的主人。语文早读课应该是语文老师给学生精心打造的一座精神乐园。但愿我们的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构建高效的语文早读课堂。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都能在民族文化的天空里更自由地翱翔。
- 上一篇:领导在全民节能工作会讲话
- 下一篇:主任在旅游区打造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