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时间:2022-05-03 03:54:00
导语:锻炼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比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更重要,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法。”围绕这一总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总结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当今社会,电脑、手机的普及,多媒体的运用,许多人都不重视书写了。教学中,教师也不很重视、少强调,以致于我们有的学生字迹潦草,所写的字东倒西歪,乱作一团,极难辨认;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任意增减笔画,错字别字连篇;有的学生不注意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不端正、整洁,没有汉字的形体美。其实,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鼓励他们练就一手好字。俗话说:字如其人。字是读书人的门面啊!因此,教师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就要向学生明确提出书写要求:不论是作业、笔记,还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都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不写繁体字、异体字。同时,要通过摸底调查,了解全班学生的书写情况。对书写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书写工整规范的基础上,力求美观;对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学生,在加强基础练习的同时,务必把字写清楚。除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外,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板书。教师板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应拿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临摹字帖,开展写字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字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时间不要太久,教师要注意把握,要讲求写字的质量。举办写字比赛展览,给学生一定的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兴趣。在班内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是非常必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这种写规范汉字的习惯就会逐步形成。
二、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养成预习和自学的习惯。特别是乡镇初中的学生,上课喜欢当观众、听众。许多学生也不知预习是怎么回事,作为教师就有责任、有必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首先,面对一篇新文章,应让学生认真读几遍,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查出字词的读音、含义等。如,教学古代文学单元时,让学生多动手,翻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敲确定词义,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这样,上课时教师讲解起来就轻松多了。其次,让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及写法特点。再次,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以帮助把握文章主旨。如,教学《沁园春•雪》,让学生做好预习,有助于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此外,为了收到良好的预习效果,还可经常设置些课前思考练习题,把课后的“探究•练习”进行细化,设计成多道便于理解、容易完成的简答题或者是填空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这样预习,减轻学生的压力,容易让学生完成任务,体会到学习的喜悦,获得成功感。这样,在教学中就加快了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进程,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同时,也教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当然,有些课文可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对一些难度较大、篇幅过长或重点不太好把握的课文,课前教师就要抓住关键,进行适当的指导。如,鲁迅先生的《故乡》篇幅较长,主要写故乡的变化,而故乡的变化关键是人的变化。引导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要注意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文章的主旨。学生一旦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就会主动地去理解和探求,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只有这样,课堂讨论才会更容易开展起来,对课文的理解把握才能够走向深入。
三、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考试中阅读分值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学生阅读做题的效果却不理想,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讲授过多,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堂上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时间,要么放任自流,学生根本很少阅读或不读。“腹有诗书气白华”,大量地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做好摘抄,写好读书笔记,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征订报纸杂志、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举办读书成果交流会、展评课外阅读笔记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全Et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然而,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常常是词不达意、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甚至用方言;有的学生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他们怯场,口未开脸先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鼓励性评价与启发性评价相结合。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就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要用表扬与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既关注学生表述是否正确,又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这样,表扬和肯定才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五、培养学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初中生都能做到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所忽视。俗语说得好: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也能提高语文素养。在家观看电视节目时,学生发现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读成“r色n”,如果他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课堂上教师读“r6n”,想知道是主持人读对还是教师读对,就会翻开字典。当发现主持人念错了,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巩固、提高。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从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我经常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做一个单元的练习题。我读题,他们思考回答;有时候还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这样既训练他们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又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
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写作练习的量不够。指导学生作文的根本,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思考、练笔的习惯。在教学工作中,我鼓励学生坚持课外自由练笔,可以写读书笔记、随笔,也可以写日记、周记、片段作文,形式随意,内容广泛,不拘篇幅。我鼓励他们写体验性作文,抒发真情实感;写思考性作文,发表真知灼见;写想象性作文,训练创新思维;写话题性作文,培养写作个性。对学生自由练笔的情况,我每周检查一次,写得好的,不仅大力表扬,而且在班内交流展览,推荐给校园广播站、学校文学社以及向各类报纸杂志投稿。“习惯成自然”,学生练笔的机会多了,笔头越写越活,表达越来越流畅,不再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了,写作的技巧丰富了,作文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也就鲜明起来了。当然,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需要持之以恒,多观察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 上一篇:区委工会工作意见
- 下一篇:司法局执行力提升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