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思品教育思索
时间:2022-05-03 03:43:00
导语:语文教学思品教育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向多元化,由此,对成长中的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心浮气燥、好高骛远以及以个人为中心、利益为先的思想不能不令教育者忧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单纯的德育教育并不能真正完成这个任务.需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而语文学科.因其特有的性质与功用,在贯彻德育教育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思想性。人类传递思想的物质外壳就是语言.语文课文更是人类杰出思想的结晶。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沉淀了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精神的精髓.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过,我们也应认识到在完成德育任务中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而是应该在遵循语文学科固有属性的基础上把握语文学科德育的特点.有机地进行品德教育。
一、语文德育过程具有相涵性
在语文学科中.德育内容包含其中而且.同一个德育的内容会在不同的课文中出现。如爱国主义思想.既可以融人《唐雎不辱使命》《三峡》等古文作品中,也可以在《沁园春•雪》《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也可以在《芦花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优秀现代文中展开。不仅如此,在同一篇文章中,也会有多个思想品德教育的点出现比如,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既有对恩师给予的无私关爱和真诚鼓励的感激.又有作者强烈忧患意识和民族自尊心、爱国心的体现.教师便可以在教学中抓住这两个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一篇好的课文便是一个优秀的德育教育的舞台.它以丰富的德育内涵.对学生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二、语文德育过程具有随机性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段的理解.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学生也会在理解上出现不同。因此,学生思想的体现具有个性特点和极大的随机性。这就要求教师能“相机而动”.把握住德育教育的时机。其次,德育内容在语文教材中的出现并不像思想品德课本一样.各节课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会有层进的阶梯性。因此,语文课中的德育内容在编排上没有严密鲜明的系统性语文德育内容是分散在各册和各篇具体课文之中,这样的德育内容也要求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点化引导。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就具有了随机性,即从各篇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出发.采用灵活随机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行道树》这类的散文时.应该从剖析象征的表现手法人手,深入挖掘形象所代表的更深层的含义,使学生明白作者是借赞颂行道树,来赞颂了像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赞颂他们的高尚品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的叙事性文章,可以通过对情节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使学生认识到战胜困难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可以由此体会到苦难是成长的财富及怎样对待朋友;而教学《中国石拱桥》等说明时,可以利用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及直观教具.来了解中国桥梁的发展史.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具有情理性和潜隐性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思想教育情感的学科.其内容文学成分较多,更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感情体验的过程.是心灵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德育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学生没有感受是在接受思想教育,而自己的思想却在受到深刻的教育。例如,《散步》一文,作者在初春景色的铺排、一家人选择路线的谦让以及我们慢慢的行走,无不让学生体悟到亲情的美好、生命的美好.也将引导着他们用心去体会生活中浓浓的亲情。正是文章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画面给了学生心灵的感悟。那么,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1.语文学科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有效地教学方法.这样才会既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筛选编选而成的.大多具有鲜活的艺术形象。这些活生生的形象。对于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一些贴近于他们年龄特点的文章,更是会引起他们的共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教材中美好形象.不仅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熏陶他们的情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他们不断积极向上。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剖析.在人物描写的学习中去体悟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藤野先生》~文中,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声调、衣着的描写,再现了一位生活简朴的教师形象:又通过对藤野先生修改讲义、改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事情,表现了先生的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可贵品质。又如《变色龙》一文中,通过对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因为狗的主人地位不同而表现出来的言行,深刻揭示了作为反动阶级走狗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卑鄙灵魂。
2.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抓住作品中具有生命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分析.在品评中理解作品的含义。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作者用他们的热情赞扬了富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总之.语文学科独特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教师,需要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较好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上一篇:县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计划
- 下一篇:全县政策性农保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