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汉语言文学教学

时间:2022-04-18 05:33:00

导语:应用型汉语言文学教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中文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中重知识传授、重课堂讲授、重单向灌输,久而久之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市场经济双向选择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遭遇困难。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及高校人才培养时明确指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

这是中央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充分说明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是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当前高校教育质量工程中,优化课程结构,狠抓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将学生能力培养置于人才培养的优先地位,便是当前的关键性实务。具体到中文专业,就应根据其专业教育教学规律,对传统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造,改进相应的教学方式,设计新型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完成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格局的突破和转变。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融入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形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的建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以笔者所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为例,中文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目标确定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强化全过程的实践教学,着力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基本指导思想为“高素质、强能力、显特长”,构建具有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学校层级类型三维关联度的中文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体系。

结合其定位的“文化信息传播”方向,核心能力表述为:合旨得体的言说和写作能力、自如灵动的沟通与策划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教学的重点围绕核心能力培养来展开:提炼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的理论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的实践内涵,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而言,保留中文专业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确保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凝炼核心课程,把握相应的理论精髓;综合课程内容,合理取舍,形成语言类、文学类、写作类、应用传播类四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