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现代汉语声调的种类

时间:2022-12-21 09:53:00

导语:小议现代汉语声调的种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现代汉语声调的种类

现节奏的节拍更替递续,不失为一个追求汉语诗歌音律和谐的完美方案!但古今四声的平仄分类究竟是否合适呢?这是一个问题。以下学生便就此问题做一简略思考,来个投石问路。但愿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恰巧引起一些网络大虾们的关注吧。首先声明:这只是我的临屏草稿,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抱着共同探讨的大虾跟帖指正,想批判的就免了,我可不喜欢挨批斗!早已过去,我幸运地迟生了十来年,未经过那个时代的残酷熏陶和洗礼,纯属侥幸!

古代四声“平上去入”的具体读音我们已无所侍从,只能看到一些韵书的归类。我想:从道理上讲,可能这些韵书也不能真正代表某时期或许存在的通用语言的具体发音吧?大体也就是人文发达的几个地区方言的妥协公约方案罢!而这些韵书本来是应该研究韵律的,却被人更多用来强调声律,这点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古时候同韵母不同声调的字放到一起就真的完全失去韵味了吗?呵呵,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讨厌啊,怎么这么多不合时宜的问题!这里就略过不谈这个古韵的问题了,接下来就直接分析普通话的声调,看能否就新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进一步归类为跟平仄类似的简化的同异对比。

普通话里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里入声已消失,派入了新的四声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都有一些。不过我们四川话有个得天独厚的特大优势:我们四川话把入声全部归入阳平中去了!我们知道浊声母为阳,而现代汉语方案中浊声母只保留有“L、M、N、R”,全浊音本身就是清音声母的带音,现早已全部清化,那么除去这几个浊声母的其它二声字大体就全是古入声字了。古时候是不是这样,我就不知道了!后面用不用得着,我也不知道,自己看着办吧!

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也是一个公约方案,不真正属于任何地区方言,但因为拼音的推广,已经能做到严格标准的规范发音,故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标准语言。这就比古代不能代表真实语音的韵书强太多了!

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定:标准普通话四声相对音高用“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法”标示(5高、4中高、3中、2中低、1低):

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对应着平调、升调、降升调、降调。

声调相对变化有两个特点:

一、声调虽有变化,但都定格在尾音上,故五度标记法的最后音高起着相对更重要作用;

二、有升降趋势的发音,感觉上会比实际的尾音音高更高或更低。

通话四声的相对音高:

阴平55,它的音高是5。

阳平35,它的尾音音高也是5,但因为它是从3到5的,所以它的实际平均音高低于阴平55;但又因为它是从3快速上升到5的,实际感觉却是它到5后还有一个向上的趋势,故而它的相对音高高于阴平55。

上声214,它的尾音音高是4,但它有降有升,实际平均音高比4低,相对音高根据语音的强调与否或高于4或低于4,它是一个矛盾体,高于4就跟阴平相当略有不足,低于4就相当于3。

去声51,它的尾音音高是1,但它是从5降到1的,所以它的平均音高接近3,相对音高又趋向1再往下。

总得一个比较是:阳平35>阴平55>上声214>去声51。

普通话音调中还有轻声和变调未归入四声,轻声按规定是不标的,变调必须根据其在实际语句的语意来最终确定。但不管标不标,毕竟有个音高的问题。

轻声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其发音总是依据与其组成词组的前一字的音高而变化,前面高它就低点,前面低它就高点,一般来说:阴平字+轻声字/音高2、阳平字+轻声字/音高3、上声字+轻声字/音高4、去声字+轻声字/音高1。

变调的情况就更复杂些:主要是上声,上声连读的词组里最后一个上声读原来音高214,挨着它的读35,再前面还有上声的话就读21;上声在非上声前面的时候上声变21。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若不读重音就变成53。“一”“不”,“一”单独念阴平55,“不”单独念去声51,在去声前一律变成35,在非去声前都读51,嵌中间时一律读轻音。形容词重叠时后面两叠字多读55,最前面的字还读原来的音高,嵌在中间的一般读轻音,但不是绝对的,多数情况还得根据语气来。

现在我们来给普通话的四声分类:

首先还得问清楚一个前提,你还会发入声的短促音么?还想发入声么?

答案是“是”,那么都把它们按古韵归入仄声吧;如果答案是“不”,那么就按现代汉语的发音归类就是了。

我们看了前面的比较,阳平35、阴平55,音高都是趋向高音的,属于升调高音;上声214比较复杂,可能升高到5,也可能降低到1,多数情况又属于变调中音;去声51或53,始终是趋向低音的,属于降调低音。这么看来,我们只能暂时将阴平、阳平归为趋向高音一类,把去声归为趋向低音一类;上声就只能根据其在语意中表达语气所需的升降及其最终相对音高值来确定其归类了,这里面应该有灵活运用的可能。

另外,这里先提这么一个观念:声调的搭配与吟诵的和谐与否是有关系的!这不单纯是增加旋律和区分节奏单元的问题,与语义和语调相关。特别是在作为歌词的时候,词组内字与字的读音的相对音高变化跟乐曲的相对音高变化如果相反时,我们的耳朵是会产生歧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