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矛盾表达法在文章中应用

时间:2022-12-21 09:50:00

导语:深究矛盾表达法在文章中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究矛盾表达法在文章中应用

矛盾表达法从字面上看似乎荒廖可笑,但只要结合语境细心体会,我们就能看出它特殊的修辞作用,它能给人一种出乎意料却又情在理中的奇妙效果。它是外语中一种奥妙生动的修辞方法。

矛盾表达法在汉语中也屡见不鲜。例如,《老子》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再如习惯用语:“失败是成功之母。”“打是亲,骂是爱。”臧克家在诗歌《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碰到这种情况,如果不懂矛盾表达法,就难以透彻地理解,因此掌握矛盾表达法有重要的意义。以下举例分析说明。

一、矛盾表达法可以表现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更有力地提示主题。《孔乙己》的结尾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一对矛盾的副词,许多思维严密的读者往往对此质疑,有的甚至认为是病句,这是他们缺乏辩证的观点和不懂矛盾表达法的缘故。从主观上讲,作品中的“我”没看见也不可能看见孔乙己的死,甚至听不到有关孔乙己生死的情况,因为孔乙己是被旧社会遗弃的多余的人。因此结尾只能用“大约”,也只有用“大约”,才能入木三分地揭示作品的主题。但从客观上讲,孔乙己在四肢健全时尚且被逼得死去活来,更何况被迫害致残后,他决不会有苟延残喘的可能,所以在不定副词“大约”后,又用了表示肯定的副词“的确”。这一笔似乎是轻描淡写的结尾,正是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独到之处,也是矛盾表达法的高妙所在。

二、矛盾表达法可以表达人们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异常强烈的感情。鲁迅的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矛盾的题目表达了作者异样的爱憎感情。“忘却”是反其意而用,表达了作者对烈士难以言喻的挚爱和对是非颠倒的黑社会现实的强烈憎恨,蕴含着作者难以抑制的极度悲愤。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这里的两处矛盾表达法写出了朱自清先生当时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状态。

三、矛盾表达法可以表现事物现象和本质的矛盾。如鲁迅的《孔乙己》第五段写孔乙己“好喝懒做”,“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读者往往会问:孔乙己最后不是还欠十九个钱吗?孔乙己靠偷窃支付酒钱,说他品行好岂不自相矛盾吗?是的,这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表达。从表面看,孔乙己的品行是不好的;好喝懒做,虚伪,还要偷窃,但这些不是孔乙己的本质,而是封建教育的恶果。腐朽的封建思想不仅腐蚀了他的灵魂,使他养成了好喝懒做等恶习,而且摧残着他的肉体,偶尔偷窃是生活所迫。相反,在邪恶的封建势力迫害下,孔乙己的本性没有泯灭,他善良、正直、慈爱。他不像穿长衫坐着喝的富人拖欠酒钱;不像阿Q那样欺软怕硬,而是对弱小充满了同情和爱;他诚恳地教小伙计认字,分茴香豆给围观的孩子吃—这豆是他用“血泪”换来的,为此他受尽了凌辱,后来被打断了腿及至丧生。作者以充满感情的笔调,从现象和本质同两方面揭露了孔乙己自身的善和恶、真诚和虚伪的深刻矛盾,哀其不幸,怒其不悟,使作品感人至深。

四、矛盾表达法可以表达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的矛盾。如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里的矛盾表达深刻地指出:那些纸醉金迷、行尸走肉的人虽然肉体尚存,但他们的灵魂早已经死了:而那些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人虽然肉体不复存在,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再如“睁眼瞎”这个词语深刻地揭示了文盲虽然双眼明亮却像瞎子一样摸索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的可悲现象,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此外,矛盾表达法还可以提示动机、手段与效果的矛盾。如“打是亲,骂是爱”等等。

矛盾表达法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表现人们种种复杂矛盾的心理,富有深刻的内涵,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它的词语组合富有新意,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如鲁迅的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巴金的爱情小说《春天里的秋天》。这些作家凭借矛盾表达法的巧妙构思,出题新奇、隽永,富有吸引力。

五、矛盾表达法可以表达事物发展变化的前后矛盾,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在真理面前再进一步就是廖误”。如《老子》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属这一种,它说明了事物可以朝着各自相反的方向发展。

矛盾表达法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它根植于无比深广的主客观世界。既然矛盾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它必然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之中,同时也反映在人类语言上。矛盾现象是无处不在的,而矛盾表达法把人们带进了有深度和广度、有发展变化的高层次的思维境界。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对矛盾表达的认识,学会对复杂感情的理解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