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开发写作教育资源

时间:2022-12-12 03:24:00

导语:创造性开发写作教育资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造性开发写作教育资源

新课程背景下,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完美统一的教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教师,即创新型教师。创新应该不神秘。把原有材料的重新组合就是创新。"信息的发现与重组就意味着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写作教学的资源应该也不远。让我们用辩证的思想重新认识眼前的事物,用创新的思维去重新组合眼前的事物,我们一定会发现新的写作教学资源。

一、以“引导写作”为资源

在写作教学中,把自己写作的全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讲解给学生,引导他们一起写一篇文章,我给这种形式起了个名字叫"引导写作"。这种作法对他们的写作,一定会比学一篇别人已经完成的文章有更大的帮助。当时,学生正在练习以社会热点为话题的话题作文。为了解决学生在话题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引导写作”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选材要具体、新颖。

二是题目要吸引人。不要以话题做文章题目。

三是内容要新鲜、生动、活泼。

四是文章结尾的议论,要有闪光的句子。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一起写一篇文章的方法。

上课情况简述如下:

师:写作话题作文选材要具体,不能凭空想象,泛泛而谈。最好能具体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出示一则消息:

在距北京500公里的锡林郭勒草原一位叫包满仓的牧人杀了一只绵羊,竟发现羊胃里有两只未消化的草原鼠和十几只蝗虫。

这个材料很明显是说要保护草原。那么,选择什么角度,又新颖,又便于表达这个意图呢?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用第一人称讲述羊吃蝗虫和草原鼠最好。

师:很好。题目是文章最显眼的地方。一定要拟得新颖、有文采,让读者有眼前一亮而不读不快的感觉。那么,用“保护环境”、“保护草原”怎么样?

这样的题目当然被否定了。学生们纷纷拟题。有的确实很吸引人,比如:“咩——”,“饿羊”,“绵羊猛于虎”等。

师:“最近几年世界各地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我们,拟一个刺激的题目吧”。

大家一致同意,就拟题为:“比‘天灾’还恐怖”。

师问:羊为什么吃蝗虫,吃草原鼠?

学生纷纷回答,草原被破坏了,羊没草吃了,只好吃肉。

问:羊吃肉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答:环境被破坏得太严重了,今天羊难以生存,明天,人就难以生存。

问:大家的认识很正确。那么,怎么写这个过程呢?能写成一口吞掉蝗虫,又一口吞掉草原鼠吗?

引导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由于过度放牧,破坏惨重,没有草了。羊很饿。比爸爸妈妈上班了,得吃方便面还饿。羊很想吃草,看什么都是绿的,饿得两眼发绿了。它看见一片草叶,赶快去啃,一下啃住了一只蝗虫。

问:怎么写草原鼠呢?

答:更想吃东西了,更饿了。

对。文章的情节要写得一浪更比一浪高。怎么表现饿得更厉害了?

答:头晕,肚子疼,饿得看不见了。

问:这些都不错。如果和前边照应,还用眼睛看到的颜色来表现,怎么写?

答:两眼发黑。

对。两眼发黑。看见一个黑球,以为是干草团,一口吞了下去,结果是草原鼠。想象一下,本来吃素的羊,现在吃荤会有怎样的感觉?

答:难受!很香!(两种意见。)

都很好。它吃了两只草原鼠呢。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羊,第二次看见黑球会怎么样?对,还会吃。感到难受也得吃。感到很香更会吃。想象一下,吃两个草原鼠、十几只蝗虫,羊的眼睛会是什么颜色:

答:红色!血色!

问:眼睛红会怎样?

答:吃人!

引导学生答出:“天灾”威胁的是一部分人的生命;环境的极度恶化,将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

一篇文章写成了。为了给学生们一个完整的印象,我把事先准备的文章朗读了一遍。读完时,全体学生鼓掌欢呼。他们都觉得自己和老师一起定出了一篇质量很高的文章(文章附后)。

问:运用这个材料,我们大家不能都写成“我是羊”吧?

答:可以写成:我是一片去,我是一粒沙,我是一阵风……

课后的写作中,学生们材料运用具体,思路清晰,内容丰富,还很有文采。

初中学生的写作思维还不是很连贯,学生非常需要具体的讲解和指导。需要具体到第一步该想什么,应该怎么想;第二步应该想什么,应该怎么想……有针对性地指导全程写作非常必要。如果采用“引导写作”的形式,效果可能更好。理由如下

1、学生需要这样的指导

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就是我们。我们针对学生的问题为他们而写的文章最贴近他们。最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如果那些大作家们写的文章是晚礼服,高雅华贵;我们写的文章主是量身定做的小棉袄,贴身贴心。

2、成竹在胸,尽在掌握

自己的文章,其中甘苦自知。讲起来当然是成竹在胸,收放自如,真切亲近。学生听起来也可耳可心。

3、师生互动性的写作形式,无可替代

这种形式,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记忆最牢固,运用最熟练。

二、对对子可以是资源

有一次辅导学生做练习。题目要求说说对仗句在表达上的好处,还引用《笠翁对韵》中的一段作解释。学生读了《笠翁对韵》,对对仗很感兴趣。

我领着学生读《笠翁对韵》,作了简要的讲解,然后作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

学生情绪很高,还说这些太简单了,要求作难点儿的。我开始感觉到,这个形式应该更充分地利用。

我给学生讲,传说中苏小妹为难新郎秦观时出了一句上联:“双手推出窗内月”,谁能对?

学生们对来对去,一个足球爱好者就对“一脚踢进门外球”。我表扬了他,说词语对得不错,但是意思稍微差点。同学们对不出。

我说,秦观也很长时间对不出。他是苏轼的得意门生。苏轼急坏了,禁不住把一块小石头投到门前的水缸里。秦观见了,恍然大悟,脱口对出:一石惊破水中天。

全班同学都长出一口气。

我借机给同学们说,一次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怎么对?

最后,我说出了答案。唐伯虎对的下联是: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学生们都非常佩服。

这节课,学生热情很高,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这节课的作业是同桌互相出一组一字对、三字对、五字对。课后,除了完成作业之外,学生还互相出对子对着玩。他们兴奋了一个星期,余波一月未平。

学生为什么对对子很感兴趣?我想应该有这样几个原因:

1.形式新鲜。难度适中。

2.学生有成就感。对好了有成就感;不合适的地方一经指出,就能明白,也有成就感。

3.被文字的千变万化,文学的神奇高雅所吸引。

后来,我在不同的班级中实验过两次,情况都比较好。对对子能不能引进写作教学课堂?我认为能。理由如下:

1.学生感兴趣。这就成功了一半。

2.可以训练字词的运用,训练对字词的感受。

3.可以训练发散思维。也可以训练立意。

4.对稍差的学生说,是提高的阶梯。对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极大的展示才能的空间。便于发展学生个性,使所有学生都有提高。

5.可以便学生具体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